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共混改性聚丁烯-1膜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9 14:23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电容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用途。电容器隔膜作为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介电性能是决定电容器储能密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双向拉伸聚丙烯膜(简称BOPP)凭借其优良的介电性能在电容器隔膜方面占有重要席位。与聚丙烯(简称PP)相比,聚丁烯-1(简称PB-1)的耐环境应力开裂和抗蠕变性能优异,且文献报道PB-1的介电常数(约为2.53)高于电工级聚丙烯的介电常数(2.2左右),但是PB-1膜在电容器领域的研究还未引起广泛关注。首先,本文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小型聚烯烃双向拉伸设备,采用同步双向拉伸法制备电容器用PB-1薄膜,通过改变拉伸温度和拉伸速率等关键工艺条件制备一系列PB-1薄膜,探讨工艺参数对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摸索出最佳拉伸条件。研究发现,拉伸工艺条件影响薄膜的均匀性和粗糙度,均匀性越好、粗糙度越小,薄膜的介电常数越大。此外,拉伸工艺参数影响薄膜的分子链取向,取向度越好,介电常数越大。当拉伸温度为123℃,拉伸速度为40 mm/min时,制备的PB-1薄膜的粗糙度最小且取向度最好,因此其介电常数最大(可达4.1左右),介电损耗角的正切值非常低(0.001)。纯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一般都较低(10),无法大幅度提高电容量和储能密度,为了制备高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可在聚合物中加入导电材料——聚苯胺和碳纳米纤维。本文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苯胺(PANI)含量不同的聚丁烯-1基复合材料,将制备的复合材料热压成板材,在相同的拉伸条件下制备成薄膜,测其介电性能并与PB-1膜的介电性能进行比较,找出渗流阈值。研究发现,PANI/PB-1体系的渗流阈值在4~5 mass%之间,通过对log(σ’)和log(fC-f PANI)线性拟合得到该体系的渗流阈值约为4.11 mass%。当PANI添加量为5 mass%时,PANI/PB-1薄膜的介电常数在100 Hz下可达147.18,比纯PB-1膜的介电常数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导电粒子的加入使材料内部形成大量微电容,因此,介电常数提高。此外,PANI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差,而对材料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小。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含量不同的聚丁烯-1基复合材料,采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制备成薄膜,测其介电性能并与PB-1膜进行比较,找出渗流阈值。研究发现,CNFs/PB-1体系的渗流阈值在5 mass%~6 mass%之间,通过对log(σ’)和log(fC-f CNFs)线性拟合得到该体系的渗流阈值约为5.08 mass%。当CNFs质量分数为6%时,CNFs/PB-1薄膜的介电常数在100 Hz下可达15.874,明显高于PB-1膜的介电常数,这是因为导电粒子的加入使材料内部形成大量微电容,从而使介电常数显著提高。此外,CNFs的加入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差,而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略有增加。通过熔融共混制备PANI/CNFs/PB-1复合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成薄膜。研究发现,相同导电粒子添加量(4 mass%)下,添加PANI和CNFs混合填料制备的薄膜的电导率已达到10-5数量级,而介电常数小于单独添加CNFs或PANI的薄膜的介电常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两种导电粒子单独存在,破坏了基体的物化结构,且两种填料共同作用时降低了体系的渗流阈值。最后对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添加PANI、CNFs或PANI和CNFs的混合填料对材料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大,相对来说单独添加了CNFs的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略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导电粒子的添加量非常少,所以影响不大。材料的复数粘度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损耗因子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材料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损耗因子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325.15;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廷志,吴霞宛,李玲霞,王洪儒;BaO-PbO-Nd_2O_3-Bi_2O_3-TiO_2系物相组成与介电性能关系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2年06期

2 吴瑞珠;车国金;;温度对塑料介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工艺技术;1983年11期

3 李玲霞,吴霞宛,张志萍,王洪儒;一种设计无机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新方法[J];硅酸盐通报;2001年06期

4 陈长庆,吴霞宛,王鸿儒,张志萍;添加物对Ag_2O-Na_2O-Nb_2O_5-Ta_2O_5介电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3年03期

5 吴坚强,宁武成,胡伯文,王群;B_2O_3-P_2O_5-SiO_2系陶瓷的相组成和介电性能[J];中国陶瓷;2003年03期

6 李玲霞,吴霞宛,王洪儒,张志萍,余昊明;高频介质系统介电性能与相组成的定量关系分析[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徐言超;于晓杰;岳云龙;陈现景;;氧化物玻璃介电性能及研究现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曾宪桥;;钡钛钕系介质材料的烧结和介电性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9 王寿泰,刘钧壁;船用电缆浸水介电性能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10 刘树全;漆宗能;;加工条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介电性能的影响[J];绝缘材料通讯;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智敏;赵淑金;南策文;;不同介电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马青;;骨骼肌细胞介电性能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3 马青;;骨骼肌细胞频域介电性能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李建伟;聂延平;程翔宇;;浅谈复合材料制件的高频介电性能[A];中国电子学会化学工艺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崔学民;韩要丛;刘海锋;周济;;水对碱矿渣胶凝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崔学民;韩要丛;刘海锋;曹德光;周济;;水对碱矿渣胶凝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Ⅱ)[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杜慧玲;姚熹;张良莹;;Bi_2O_3-ZnO-Nb_2O_5-CaO四元焦绿石系统相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张俊吉;袁斌;晁明举;;激光快速凝固法制备织构化二钛酸钡及介电性能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韩星;郝华;陈磊;刘洋;熊博;尧中华;曹明贺;;BaTiO_3-BiScO_3基宽温稳定型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1分册)[C];2010年

10 焦岗成;王志育;樊慧庆;;铌酸钾钠基陶瓷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吴静;高等规聚丁烯课题入选支撑计划[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高延霞;成都川路塑胶采用巴塞尔原料生产聚丁烯管道[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朱娜;新型聚丁烯树脂物料问世[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会静;典型电介质材料的微波介电及吸波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莉彬;铋基焦绿石铌酸铋镁材料结构及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欢;铌酸钾钠基材料压电和介电调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黄旭;高介电聚芳醚腈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闵康丽;ABO_3型钙钛矿陶瓷材料的多铁及介电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孙s,

本文编号:2259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259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