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复杂产品的并行变更传播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9 16:24
【摘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许多原因会导致产品设计变更,比如新的客户需求、技术创新、设计缺陷。设计变更的出现会产生传播,继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便会对产品的设计价格、时间、质量等等产生不确定性,故需要对产品设计变更的传播进行预测和控制。本文针对过去设计变更传播模型按顺序先后处理功能、结构、制造变更效率上的不足,提出了并行变更传播的设计思想,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变更进行了并行处理,以时间作为判据来搜索最短的变更传播路线。懫用交集与子集的逻辑分析方法分析并行处理过程,并用并行度来选择并行传播最短的路线。最后分析处理资源受限下的变更任务。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工程变更的定义、工程变更处理流程等等,总结当前国内外工程变更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对设计结构矩阵的发展历程、模型分类以及其特征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确定基于零件的设计结构矩阵建模方法;第三章建立了并行变更传播的模型,为设计者节约更多时间,实现产品的敏捷设计,为了计算并行处理的总时间,提出了并行度的概念,通过基于时间的搜索变更传播路径算法来得到所有的变更传播路径,以实现最短变更传播处理路径的寻找;第四章将基于时间判据的并行变更传播模型应用于具体案例,通过将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功能、结构、制造有机的联系起来,用并行度的概念选择总时间最大的并行传播路线,结合交集/子集得到并行传播最短的处理总时间;第五章处理资源受限下的工程变更传播,简要介绍关键路径法和节点式有限网络图的基本概念,采用节点式有限网络图分析资源受限而导致的任务延迟时间;第六章作为本文的结尾,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工作展望。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many reasons will lead to product design changes, such as new customer requirements, technical innovation, design defects. The appearance of design changes can spread and lead to a series of chain reac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product design chang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fun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change efficiency in the past design change propagation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of parallel change propagation, and processes the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 in parallel. Time is used as a criterion to search for the shortest path of change propagation.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proces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logic analysis method of intersection and subset, and the shortest path of parallel propagation is chosen by using the degree of parallelism. Finally, the task of dealing with resource constraints is analyzed.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engineering change,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hange and so o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structure matrix,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del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the modeling method of design structure matrix based on parts is determined. In chapter 3, the model of parallel change propaga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saves more time for designers and realizes agile design of products.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total time of parallel processing, the concept of parallelism is put forward. All the change propagation paths are obtained by searching the change propagation path algorithm based on time, so as to find the shortest change propagation path. In chapter 4, the parallel change propagation model based on time criterion is applied to a concrete case, and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e of complex product design are connected organically. The concept of parallelism degree is used to select the parallel propagation route with the largest total time, and the shortest processing time of parallel propagation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intersection / subset. Chapter 5 deals with the propagation of engineering change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introduces the key path method 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node finite network diagram, and analyzes the task delay time caused by resource limitation by using node limited network graph.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whole article is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 is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胜学;;单向限量最速网络消息传播模型及其进化算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李金华;孙东川;;复杂网络上的知识传播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关治洪;亓玉娟;姜晓伟;李涛;;基于复杂网络的病毒传播模型及其稳定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炳华,潘建平;计算机会议系统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与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刘玉堂;张秦;;负面影响的传播模型及实例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6 范通让;王岚;姜彩萍;;非对称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7期

7 潘翔;基于传播模型的目标定位和辨识[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9期

8 夏玮;李朝晖;陈增强;袁著祉;;带有预防接种的手机蓝牙病毒传播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9 杨华,李小文,施宏,赵开广,韩丽娟;SARS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J];遥感学报;2003年04期

10 许红艳;王经卓;董自健;裴菊静;;MDS-MAP算法在不同传播模型中定位误差的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苒;潘郁;;基于复杂网络的大学生群体危机事件初期传播模型及应急对策[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良德;;密集市区传播模型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涛;杨锐;任捷;柏文洁;汪秉宏;;具有相同感染能力的病毒传播模型行为分析[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辜姣;王茹;蔡勖;;一维环上具有遗忘-记忆机制的二态传播模型[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价;毛玉明;;无线自组织网传播模型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古智超;;基于传播模型的GSM街道底层站规划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赵明峰;;LTE传播模型浅析[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孙仁诚;邵峰晶;李淑静;;多信息传播模型研究及仿真[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9 周士弘;刘福臣;;基于NMPQ声传播模型的二元垂直阵匹配场定位[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尧文彬;赵旭凇;白承灏;;TD-LTE传播特性对比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张峥;暴力“中断者”[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甘臣权;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建模、分析及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2 胡庆成;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于秀辉;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微内容”网络扩散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赵远萍;即时通信系统拓扑建模及消息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于凯;双层耦合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焦玉;人类动力学建模及其对网络传播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7 潘新;基于复杂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金慧;肺结核传播模型的定性分析及数据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韩兰胜;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及其求源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大客流传播机理及组织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灵燕;具有时滞的HIV-1病毒传播模型的Hopf分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凌之;基于极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甘紫文;学术网络主题影响力最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金许烨;基于传播模型的显著性检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焱鑫;移动自组网病毒传播模型及稳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黄文森;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博流言传播模型和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高超;微博上周期性话题的传播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田飞;自适应网络上病毒传播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翟昌盛;几类寄生虫病传播模型渐近动力学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98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298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