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新型橡胶隔振器参数辨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4 16:58
【摘要】:采用粘弹性-超弹性-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一种新型的橡胶隔振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并与已有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所得到的恢复力-位移迟滞回线,研究了频率、动态位移幅值对橡胶隔振器的动刚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这种新型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并进行了参数辨识。根据所得恢复力模型对隔振器系统进行了动力性能研究,发现此橡胶隔振器在低频时隔振作用很小,但在高频时隔振效果明显且随频率增加力传递率逐渐减小,隔振效果最大可达到96%。该隔振器的建模和参数辨识方法为这类隔振器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Abstract]: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type of rubber isolator are studied by using viscoelastic-hyperelastic-elastoplastic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and dynamic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n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rubber isolator a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toring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sis loop. On this basis, the nonlinear restoring force model of the new rubber isolator is presented an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toring force model,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vibration isolator system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ubber isolator has littl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at low frequency, but the isolation effect is obvious at high frequency and the force transfer rate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quency. The maximum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can reach 96. The method of modeling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isolator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optimum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isolator.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2160)
【分类号】:TB5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兵,朱石坚,翁雪涛,谭波;橡胶隔振器冲击刚度的试验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黄映云;何琳;谭波;汪玉;;橡胶隔振器冲击刚度特性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年01期

3 姚利锋;周海亭;陶杰;;有限元在大载荷橡胶隔振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6期

4 谷宁昌;张煜盛;;隔振器布置和安装研究[J];船舶工程;2007年02期

5 潘孝勇;上官文斌;柴国钟;徐驰;;基于超弹性、分数导数和摩擦模型的碳黑填充橡胶隔振器动态建模[J];振动与冲击;2007年10期

6 丁旭杰;胥永刚;沈荣瀛;;一种新型隔振器的性能研究与仿真[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18期

7 王晓侠;刘德立;周海亭;;橡胶隔振器参数计算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4期

8 柯维;郑建华;;基于橡胶硬度的隔振器性能判定[J];船海工程;2008年04期

9 吴恒亮;代会军;;橡胶隔振器设计开发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年01期

10 任建峰;刘范川;刘世刚;何敏;;影响小尺寸橡胶隔振器性能的因素研究[J];电子机械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杰;方勃;黄文虎;;星箭盒式被动隔振器的动力学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周杰;方勃;黄文虎;;星箭盒式被动隔振器的动力学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金晶;吴新跃;;舰用橡胶隔振器抗冲击分析及模型简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王佐民;姜在秀;;隔振器串联组合特性分析[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邱保文;张彤;张敏;谭伯聪;;空气隔振器运动行为[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锁泉;刘忠族;周庆云;席亦农;;隔振器机械阻抗测量[A];第十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军;;隔振器对加速度开关工作性能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8 李厚民;朱若燕;周金枝;毛为民;;囊式空气弹簧隔振器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9 何玲;杨庆俊;郑钢铁;;流体阻尼隔振器中粘温效应对整星隔振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锁泉;朱忠;周庆云;尹志勇;;加载对隔振器机械阻抗参数的影响[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峰;基于高性能低频隔振器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潘孝勇;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计算与建模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张针粒;粘弹性隔振器动力学性能理论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文涛;橡胶隔振器单轴疲劳特性试验与预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唐振寰;橡胶隔振器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王锐;橡胶隔振器动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绍青;电磁式主被动复合隔振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滕汉东;液固混合介质隔振器动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孟令帅;新型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设计和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10 原春晖;机械设备振动源特性测试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锋;舰船转子—支承—隔振器—浮筏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曾诚;橡胶隔振器非线性抗冲击理论建模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唐介;基于电磁式隔振器的整星隔振平台动力学及隔振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露;多层波纹钢板隔振器力学性能仿真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焦雪;波纹管型流体阻尼隔振器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斌;一种组合式隔振器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洋;基于有限元法的浮筏隔振器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冯禹;平地机驾驶室隔振器设计的研究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5年

9 闫健;准零刚度隔振器特性研究与星上隔振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韩云飞;基于气磁复合支承的主动隔振系统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10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10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