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哑变量分析的龙驹坝地区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suitable evaluat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apse disaster. Taking the collapse disaster in Longjuba area of the Maotaoxi watershed as an object,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ith or without mute variable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region prone regionalization of collapse disaster was established accuratel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CoxSnell Rn2 and Nagelkerke Rn2, the confusion matrix and the result of hosmer-Lemeshow test, the regression model with dummy variable has good fitting effect on the sample, and the judgment rate of disaster occurrence is high. The regression model with dummy variabl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easy collapse area and the easy collapse area, the specific gravity is 933, and the model without dummy variable is only 65, the former has better regionaliza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7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256)
【分类号】: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陈艳;张宇飞;孙秀娟;;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云南昭通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03期
2 杨德宏;范文;;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以旬阳县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年04期
3 李媛;曲雪妍;房浩;杨旭东;尹春荣;;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5期
4 唐亚明;张茂省;李林;薛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例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2期
5 许湘华;;用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图的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6 庄建琦;崔鹏;葛永刚;朱颖彦;刘应辉;裴来政;;“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都汶公路沿线为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胡德勇;李京;陈云浩;张锦水;;GIS支持下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研究[J];遥感学报;2007年06期
8 何冬晓;谢世友;孙在斌;邓晓军;;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综述[J];四川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9 刘传正,李铁锋,程凌鹏,温铭生,王晓朋;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4期
10 刘传正,李铁锋,温铭生,王晓朋,杨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雪平;基于GIS的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敏;李辉;刘海南;周静静;;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陕西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年05期
2 夏辉;殷坤龙;梁鑫;马飞;;基于SVM-ANN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三峡库区巫山县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年05期
3 吴润泽;程温鸣;刘军旗;杨建英;;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及预警指挥系统数据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年05期
4 彭珂;彭红霞;梁峰;黄长生;丘卓明;;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赣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年05期
5 赵晓东;杲旭日;张泰丽;周明浪;徐登财;;基于GIS的潜势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年05期
6 任敬;范宣梅;赵程;周礼;窦向阳;;贵州省都匀市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年05期
7 殷玉忠;;皖西大别山某滑坡特征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年04期
8 陈欢;孙金辉;佘涛;李金洋;赵重;;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北川县开坪乡为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年08期
9 易靖松;张勇;石胜伟;程英健;石岩;;基于斜坡单元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快速评价研究——以江口镇为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年08期
10 张永双;吴瑞安;郭长宝;王立朝;姚鑫;杨志华;;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宪煜;基于多源数据和多尺度分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徐嘉兴;典型平原矿区土地生态演变及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彭令;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罗艳云;基于遥感与地表特性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貌和覆沙厚度的辨识方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5 赵洲;陕南山区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杨杨;面向自私用户的Ad hoc网络协作机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吴树仁;石菊松;辛鹏;;地震滑坡危险性概念和基于力学模型的评估方法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1期
2 刘传正;;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理念[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6期
3 李媛;曲雪妍;房浩;杨旭东;尹春荣;;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5期
4 朱晓曦;王一鸣;龚新法;;浙江省文成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3期
5 马杨敏;高宗军;李岩铭;管勇;王建收;;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山东青岛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1期
6 唐亚明;程秀娟;薛强;毕俊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黄土滑塌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4期
7 霍海峰;温鲜;;层次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年28期
8 徐为;李铁锋;胡瑞林;温铭生;刘滨;;基于GIS的哀牢山戛洒镇小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9 唐亚明;张茂省;李林;薛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风险评价例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2期
10 唐亚明;张茂省;;滑坡风险评价难点及方法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巧;唐朝晖;李远耀;柴波;卢继指;;基于哑变量分析的龙驹坝地区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年03期
2 李颂明;;城市崩塌灾害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广州市南沙区天后宫景区崩塌灾害点为例[J];广东化工;2017年14期
3 徐雨晴;何吉成;;中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尹超;田伟平;齐洪亮;李俊;;秦巴山区公路崩塌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魏青珂;陕西崩塌灾害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灾害学;1995年04期
6 马志飞;;崩塌灾害并非祸从天降[J];百科知识;2010年15期
7 刘洪江;兰恒星;;“5.12”震后都江堰—汶川公路崩塌灾害模拟及危险性评价[J];资源科学;2012年02期
8 李军辉;;山区公路崩塌灾害隐患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J];城市地质;2014年03期
9 王晓贵;;温宿县温宿镇卡坡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治理工程措施研究[J];地下水;2017年04期
10 王安;;新疆星星峡—哈密段公路改建工程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J];地下水;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凡;于德浩;李霞;王康;杨彤;;基于ArcGIS三维分析的崩塌灾害预测[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2 于德浩;李霞;龙凡;王康;杨彤;;崩塌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3 韩振华;李淑珍;王学良;张路青;周剑;赵盛;赵婷婷;;编目图数据形式对区域崩塌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6年
4 吕乔森;董玮玮;;阿勒泰骆驼峰景区崩塌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邓小龙;李丽慧;李星星;谭玉芳;;北京市平谷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6年
6 邓小龙;李丽慧;李星星;谭玉芳;;北京市平谷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胡凯衡;崔鹏;韩用顺;游勇;;基于聚类和最大似然法的汶川灾区泥石流滑坡易发性评价[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超伟;李永红;刘海南;杜江丽;仵拨云;彭捷;;陕北地区崩塌灾害分布规律——以神木县为例[A];2015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蔡怀恩;张继文;秦广平;唐浩;;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质灾害易发性浅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滕宏泉;张新宇;;黄土地区崩塌灾害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以陕西永寿县仪井镇王家庄黄土崩塌为例[A];陕西环境地质研究——2014年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郑万模 倪化勇;西南地形急变带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2 记者 盛迎超;四川等6省近日发生19起地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延平;崩塌灾害变形破坏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黄发明;基于3S和人工智能的滑坡位移预测与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3 黄立勇;江山市岩溶塌陷机理及易发性模拟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邱海军;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于宪煜;基于多源数据和多尺度分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6 王佳佳;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7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光政;泸水县滑坡崩塌灾害特征分析与易发性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高买燕;突发性崩塌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玉洲;崩塌灾害链式演化跟踪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4 盖海龙;西安市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孕育规律及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毛丽旦木·吐尔干尼;新疆叶城县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D];新疆大学;2018年
6 刘林通;基于TRIGRS模型的降雨型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价[D];兰州大学;2018年
7 刘倍;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证据理论滑坡易发性评价[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锐;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降雨型滑坡易发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9 盛玲;降雨型区域滑坡时空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10 鲍小鲁;基于WEKA平台的山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393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93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