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皖南山区典型顺层古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6 16:59
【摘要】:鸟雀坪古滑坡位于皖南山区歙县岔口镇,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及受极端强降雨天气影响,古滑坡堆积体出现局部复活的迹象。文章从地形地貌特征、坡体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和坡体前缘河谷岸坡的演化趋势等4个方面对鸟雀坪古滑坡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离散元法对鸟雀坪古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鸟雀坪古滑坡从坡体形成到破坏共经历斜坡表面卸荷回弹、塑性弯曲段形成、潜在滑移面形成和滑坡破坏失稳4个阶段,滑坡形成机制为滑移-弯曲式。
【图文】:

皖南山区典型顺层古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图2鸟雀坪滑坡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3)坡体构造特征。滑坡后壁基岩裸露,岩壁表面光滑,可见擦痕及拉断破坏;后壁下方堆积了大量的碎块石,推断可能由崩滑形成;在滑坡后缘下侧可见沿层面形成的阶梯状拉张裂缝,张开5~8cm,裂缝中有岩块及岩屑充填,由此判断基岩中存在顺层滑动的迹象;在由冲沟揭露的滑坡前缘部位岩体弯曲破碎,岩体层面产状由NW25°/SW∠50°逐渐变为NE5°/NW∠55°,揉皱现象明显,如图3所示。现场调查时其他地方并没有如此变形现象,因此推断该现象不应为构造作用所致,而是由于滑坡作用的结果。图3滑坡体前缘岩体产状由以上特征判定鸟雀坪滑坡前期曾经发生过滑动,且为一个岩质古滑坡,现今堆积体的滑塌为古滑坡堆积体的局部复活。3古滑坡破坏机制鸟雀坪古滑坡是在相当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坡向为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基岩岩性为豹中厚层状千枚岩,岩性较软,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在漫长的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抬升的坡面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产生卸荷回弹,同时坡脚受河流下切冲蚀作用,最终在坡肩部位产生岩层拉裂。在强降雨或地震等作用下,岩体沿着其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弯曲变形,形成滑坡。本文根据鸟雀坪滑坡的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选用UDEC离散元程序软件对鸟雀坪古滑坡的形成过程进行如下反演模拟。3.1计算模型以位于Ⅰ、Ⅱ、Ⅲ分区中轴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为蓝本,对鸟雀坪滑坡原始地形进行还原,如图4所示。按岩体受风化程度和软弱程度将坡体划分为以下4个区:①区,为风化最强的坡表层,属散体-碎裂结构带;②区,为风化较弱的区域,属块裂结构带;③区,为受河流水

皖南山区典型顺层古滑坡形成机制研究


,,基岩岩性为豹中厚层状千枚岩,岩性较软,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在漫长的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抬升的坡面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产生卸荷回弹,同时坡脚受河流下切冲蚀作用,最终在坡肩部位产生岩层拉裂。在强降雨或地震等作用下,岩体沿着其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弯曲变形,形成滑坡。本文根据鸟雀坪滑坡的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选用UDEC离散元程序软件对鸟雀坪古滑坡的形成过程进行如下反演模拟。3.1计算模型以位于Ⅰ、Ⅱ、Ⅲ分区中轴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为蓝本,对鸟雀坪滑坡原始地形进行还原,如图4所示。按岩体受风化程度和软弱程度将坡体划分为以下4个区:①区,为风化最强的坡表层,属散体-碎裂结构带;②区,为风化较弱的区域,属块裂结构带;③区,为受河流水入渗的岩体软化区域;④区,为基岩区。图4鸟雀坪滑坡离散元计算模型3.2计算参数选取选取弹塑性力学模型,根据工程地质类比进行岩体及结构面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结果见表1、表2所列。1130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
【作者单位】: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公益性地质工作资助项目(2010-g-30)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筱俊;古滑坡复活实例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2期

2 陆玉珑,帅仕文;再论古滑坡的利用及其经济效益[J];路基工程;1998年05期

3 何瑛雄;;涂家古滑坡特征分析及处治对策[J];西南公路;2013年02期

4 杨晓松,王友成,张斌;公路施工导致的古滑坡复活实例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5 王桂林,张永兴,文海家,陈海鹏;大河坝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吴益平;刘佑荣;唐辉明;;赵树岭古滑坡区建筑场地适宜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1期

7 李勇飞;嵇其伟;;浅谈古滑坡的判别[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8 钟志芳;;古滑坡对线路的危害以及对古滑坡的一些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0期

9 程传军;;安乐寺古滑坡的卸荷启动机制分析[J];科技风;2008年12期

10 祝建;雷英;赵杰;;西藏樟木口岸特大型古滑坡形成机理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仕礼;徐建忠;李习坤;谭龙武;;浙江玉壶后山古滑坡复活成因及治理方案选择[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孟庆明;;上堆载古滑坡复活类型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李鲲;;论大型古滑坡综合整治[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严福章;徐瑞春;;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后古滑坡的表现特征[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晓;张年学;李守定;赫建明;;三峡库区云阳宝塔滑坡西边界的更正与反思——古滑坡鉴别问题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刘红林;;云南省富源县三源煤矿古滑坡的特征与稳定性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7 王松龄;;太焦铁路牛晶坪地区滑坡实例及特征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8 潘裕德;;赵家塘滑坡的研究与整治[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9 曲焰;;武都滑坡发生发展及其预测[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10 刘忠绪;严明;林锋;揭秉辉;;锦屏对外交通专用公路K48+125~230段古滑坡复活机制工程地质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维;金沙江上游特米大型古滑坡成因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林成;某煤矿主厂房滑坡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张文栋;抗滑段开挖引发古滑坡复活机理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4年

4 刘海;穿越古滑坡川主寺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子华;金沙江流域某库岸古滑坡静力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2年

6 王丽君;四川毛尔盖电站西尔瓜子水库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葛峰;山西灵石县龙鑫发煤矿古滑坡成因与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左昌虎;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近水平地层滑坡群成因机制研究与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郭晓光;大渡河流域石棉—泸定段大型古滑坡与河谷侵蚀的孕生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曾锦秀;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1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