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被动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建模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2 17:28
【摘要】:汽车动力总成减振系统隔振器是影响整车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的关键因素,独特的减振性能使被动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其减振性能的研究是汽车减振的主要研究方向。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橡胶主簧、惯性通道和解耦盘(或解耦膜)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较为复杂,为提升我国在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性能研究与结构设计水平,对液阻型橡胶隔振器某结构部分展开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背景,以惯性通道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建模方法、参数识别、特性与应用分析和结构参数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惯性通道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储能动刚度和阻尼系数为性能评价指标,建立具有不同类型惯性通道的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集总参数模型,并建立了考虑液体流经惯性通道的二次流量阻尼系数的非线性集总参数模型。给出了液阻型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计算表达式。2.基于固体有限元和流-固耦合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液阻型橡胶隔振器橡胶主簧动刚度与等效活塞面积、上液室体积刚度、惯性通道液体惯性系数和流量阻尼系数进行仿真计算,参数仿真结果用于液阻型橡胶隔振器性能分析。以集总参数模型和参数识别结果为基础,系统的分析了橡胶主簧、惯性通道和液体对液阻型橡胶隔振器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上、下液室内液体压力变化特点和惯性通道中液体流动特点的仿真结果表明集总参数模型建立的正确性。3.从动态性敏感度角度分析了惯性通道与动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液阻型橡胶隔振器在减振系统中的设计和应用方法。根据实际减振需求,对不同类型惯性通道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进行结构初步设计与制造,并从试验角度分析了预载位移、激励振幅和惯性通道(惯性通道长度、横截面积和数量)对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4.对某动力总成减振系统振动情况进行实测与仿真,采用多体动力学对减振系统减振元件的刚度参数进行优化,以垂直方向和俯仰方向振动固有频率为隔振器阻尼系数峰值频率,且该频率下动刚度满足优化结果为设计目标,对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惯性通道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
【图文】:

液阻,橡胶隔振器,集总参数模型,力学


图1.2惯性通道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力学物理模型逡逑,,?,

集总参数模型,橡胶隔振器,液阻,力学


1.集总参数模型逡逑集总参数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模方法:建立隔振器动态性能评价参数和隔振逡逑器内部结构参数与材料参数之间的关系,便于更深的理解隔振器的减振机理。图1.1为惯性逡逑通道解耦盘式液阻型橡胶隔振器集总参数模型。逡逑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535.1;U4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黎明;夏长高;潘道远;;基于特征点法的液阻悬置集总参数模型参数识别[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10期

2 马天飞;胡杰宏;王登峰;余卫;陈静;乔雪冰;;液压悬置元件幅变特性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3年07期

3 史文库;毛阳;姜雪;陈志勇;马利红;潘斌;;半主动液压悬置参数识别与动态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3期

4 曹正林;李骏;郭孔辉;张群;;考虑强液-固耦合效应的发动机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仿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0期

5 宋才礼;黄鼎友;;惯性通道解耦盘-膜式液压悬置动特性仿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年02期

6 范让林;吕振华;刘立;朱茂桃;;液阻悬置节流盘的作用机理[J];工程力学;2009年03期

7 范让林;吕振华;;液阻悬置非线性动特性及其参数识别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8 上官文斌;;液阻悬置惯性通道阻尼特性的实验与计算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张云侠;张建武;上官文斌;高勇军;;新型发动机被动液阻悬置动态特性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范让林;吕振华;;三代液阻悬置非线性动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参数识别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云清;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堑;汽车发动机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与参数辨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云侠;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雪;发动机半主动液压悬置的流固耦合仿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艳国;轻型车驾驶室液压悬置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亮;液阻型悬置“固—液耦合”有限元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5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25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