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744的混合工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6214)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2GGJS-185)
【分类号】:TB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鲁果昌;隋力;翟长峰;苑怡;于晶;杨崧;丛轶;;3.5Ni钢焊接接头经不同加热冷却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J];压力容器;2015年05期
2 刘业凤;李续;杜诗民;周国良;贾智强;;CO_2跨临界循环中绝热毛细管性能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5年04期
3 杨俊兰;苗国伟;姚钼超;;CO_2气体冷却器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4年12期
4 张丽;徐士鸣;都萍;杨春光;高红岩;段炼;;R290/R744新型混合工质汽-液相平衡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5 徐士鸣;张丽;高红岩;;R290/R744新型低温混合工质物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吴晓敏;赵然;魏兆福;黄秀杰;王维城;;CO_2/丙烷混合工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7 刘佳;张信荣;徐建阳;;CO_2/DME混合工质在水平管内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吴晓敏;魏兆福;莫少嘉;姜培学;王维城;;CO_2/丙烷混合工质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9 毕胜山;陈强;吴江涛;刘志刚;;CO_2/二甲醚混合制冷剂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世亮;天然工质应用于自行复叠制冷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孙爱国;天然工质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仙平;郑慧凡;王方;薛永飞;段焕林;;基于R744的混合工质的研究进展[J];流体机械;2016年04期
2 郝建国;张忠和;马国军;胡冰;王强;李广田;牛珊;蒋申柱;;08Ni3D锻钢焊接工艺及低温力学性能试验[J];焊接技术;2016年01期
3 杨俊兰;赵丽娜;;CO_2/润滑油混合物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5年11期
4 张丽;徐士鸣;都萍;杨春光;高红岩;舒卫华;;带有分凝器的小型自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分析[J];制冷学报;2015年04期
5 范晓伟;巨福军;王方;张仙平;;二氧化碳/二甲醚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13年01期
6 马飙;冀兆良;;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制冷;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卫党;三元非共沸工质自动复叠低温设备的研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轶;曲萍;杨润梅;张利伟;梁玉国;苑怡;葛树涛;;热成形和热处理对3.5N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年12期
2 南东国;鲁果昌;隋力;翟长峰;张骥;丛轶;马伯林;;热成形和热处理对3.5Ni钢拼接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J];焊接;2014年11期
3 杨景标;陈学东;范志超;艾志斌;郑炯;;07MnNiMoDR钢火灾后冲击韧性和断裂韧度试验研究[J];压力容器;2014年06期
4 王栋;陶乐仁;周璐璐;李蒙;;小型CO_2制冷系统换热器的设计及应用[J];流体机械;2014年05期
5 姜好;张鹏;;城市燃气管网阀门延寿方法综述[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4年02期
6 王勇;孙殿东;王长顺;李广龙;吴铎;;模拟焊后热处理对SA-738Gr.B钢板组织及韧性的影响[J];压力容器;2014年01期
7 王彩焕;;低温用08Ni3DR钢热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3年12期
8 杨凤叶;刘敏珊;刘彤;王永庆;;超临界CO_2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流量分配优化研究[J];压力容器;2013年08期
9 胡效东;田强;戚振;姜迪;;基于滑移网格的反应釜内部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J];压力容器;2013年07期
10 杨俊兰;马一太;李敏霞;;超临界CO_2流体及其换热特性分析[J];流体机械;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低温混合工质制冷研究获进展[J];机电设备;2002年02期
2 许名尧,,吴沛宜;氮-烃类二元低温混合工质的工作机理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3 乐子玲;微型J-T混合工质制冷研究的进展与水平[J];低温工程;1995年02期
4 许名尧,何雅玲,陈钟颀;多元氮-烃类混合工质的工作机理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5 陈光明,侯虞钧;基于最小传热熵增的混合工质最佳组成[J];低温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6 张镨;鹿来运;郭开华;;一种混合工质遴选、配比方法探讨及实验验证[J];低温工程;2013年06期
7 陈斌,陈光明,刘利华,洪峰,胡永亮;混合工质变容量调节技术及其应用[J];流体机械;2004年12期
8 谭连城,荫建民;混合工质制冷系统节能的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5年02期
9 许名尧,吴沛宜;二元氮──烃类低温混合工质的最佳配比分析[J];低温与超导;1994年03期
10 李颂哲;制冷混合工质与替代问题[J];制冷;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光明;张丽娜;陈斌;;变浓度混合工质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佳威;郭开华;曾丽;舒碧芬;蒙宗信;;环保型混合工质空调系统泄漏仿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王勤;陈光明;;多元混合工质精馏循环的优化计算与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甘智华;程章展;黄永华;陈国邦;邱利民;;氦氢混合工质二级脉管制冷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吴裕庆;张华;;混合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制冷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荣梅;魏跃文;谷波;;三元混合工质HFC32/125/134a热力参数模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力;涂光备;张启;梁岩;沈川彬;;混合工质在地热热泵系统中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齐延峰;公茂琼;曹勇;吴剑峰;;混合工质制冷系统中节流元件毛细管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钱文波;晏刚;冯永斌;陶锴;张敏;杨一帆;阎承涛;;冷冻陈列柜应用混合工质R290/R134A替代R404A的实验研究[A];全国冷冻、冷藏行业制冷安全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裴秀英;李树林;;混合工质R32/R134a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01福建省冷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伟;新型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世界领先[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丛;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集成及蒸发过程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许雄文;非共沸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工质浓度变化及其性能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方;基于传热窄点的热泵用HFC125/HCs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朱洪波;深冷温区多元混合工质汽液相平衡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5 张仙平;热泵系统用R744混合工质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陈建新;混合工质热物性推算新方法及PVTx测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王勤;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张丽娜;变浓度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东;丙酮-乙醇二元混合液相热力学性质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重阳;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与热源匹配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邹晓超;多元混合工质相平衡及传热模拟与系统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方锦;新工质饱和蒸气压实验及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胡永亮;混合工质变浓度容量调节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永磊;两相非共沸混合工质逆布莱顿循环热泵应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周阿龙;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制冷系统气液相平衡与循环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莫依璃;工业余热发电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苏健;多元混合工质自动充注装置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洪峰;变浓度容量调节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3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