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疲劳损伤对蜂窝纸板能量吸收特性和内共振条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6 07:39
【摘要】:作为一种常用的纸质缓冲吸能材料,蜂窝纸板在受到面外压缩载荷作用下,其在压缩阶段会经历较长的平台应力阶段,材料在平台阶段的变形将耗散大量冲击能量,从而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蜂窝纸板的缓冲吸能特性与原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相对密度密切相关,同时受到运输流通过程中疲劳振动、压缩出现的疲劳累积损伤等因素影响。本文以蜂窝纸板为研究对象,开展其疲劳压缩效应的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探讨疲劳损伤机理,研究其基于疲劳压缩的力学性能、能量吸收性能、疲劳累积损伤演化、内共振条件和包装动力学特性变化。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实验研究蜂窝纸板在不同厚跨比、不同压缩次数、不同初始预压缩率下的疲劳特性。选取3种不同厚跨比的典型蜂窝纸板,进行不同压缩次数和不同初始预压缩率条件下的疲劳压缩实验,分析获得蜂窝纸板力学性能和缓冲吸能特性随疲劳累积损伤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所涉及的相同厚跨比条件下,蜂窝纸板平台应力与单位体积吸收能量均随疲劳压缩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压缩次数的增加,吸能效率峰值点处的应力降低,吸能效率也降低。蜂窝结构厚跨比越大,疲劳效应对其平台应力的影响越显著,在疲劳压缩后期,压缩次数对平台应力影响不大。在低于30000次疲劳压缩下蜂窝纸板的平台应力变化较为显著,后期压缩后,疲劳效应对平台应力影响较小。在相同的疲劳压缩次数下,平台应力在预压缩率εp=25%之前的变化非常显著,后期变化微弱。随着预压缩率的增大,疲劳压缩后的初始杨氏模量变化较大,相同次数下的初始阶段斜率都随着预压缩率的增大而减小;同时能量吸收能力在预压缩率εp=25%之前变化较大,后期变化较小。(2)研究建立预测蜂窝纸板基于疲劳效应的平台应力模型。模型以蜂窝胞壁厚跨比、蜂窝纸板在标准测试环境下的平台应力以及损伤程度为控制参量,实验研究蜂窝纸板在不同疲劳损伤下的面外压缩特性和平台应力,进行理论模型预报值与实验结果比较,验证所建模型准确性。(3)建立预测蜂窝纸板基于疲劳效应的能量吸收模型。将蜂窝纸板材料静态力学特征进行分段简化表征,建立蜂窝纸板能量吸收模型,并进一步考虑疲劳损伤对能量吸收的影响,构建了估算不同疲劳损伤下能量吸收过程的理论模型。理想模型中,每一阶段的数学关系式均含有厚跨比、疲劳压缩次数、材料屈服强度等因素。得到不同疲劳损伤下蜂窝纸板能量吸收曲线,并由原纸固态模量进行标准化后得到最佳吸能肩点。(4)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累积损伤演化模型,考虑不同预压缩率下蜂窝纸板的疲劳特性,选取疲劳累积损伤后的平台应力作为损伤参量,构建蜂窝纸板损伤演化模型。同时,采用平台应力法和演化法两种方法,对蜂窝纸板疲劳累积损伤失效极限进行计算;借鉴纤维增强材料疲劳失效极限S-N曲线法和?-N曲线法,通过平台应力法和演化法得到了蜂窝纸板不同预压缩率下的?p-N模型,并实验验证其有效性。(5)研究建立含有关键零部件的二自由度包装系统模型,采用变分迭代法的不同迭代准则求解单自由度、二自由度蜂窝纸板包装系统的内共振条件,并考虑疲劳损伤对内共振条件的影响。单自由度蜂窝纸板包装系统疲劳损伤后,在较低的频率比下将出现内共振。二自由度蜂窝纸板包装系统疲劳损伤后,改变关键零部件与产品之间的等效弹性刚度将有利于保护产品。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764;TB4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蜂窝纸板全自动连续生产线[J];技术与市场;2001年07期

2 李玉华;蜂窝纸板会议在京召开[J];造纸信息;2001年07期

3 吴国荣;谈蜂窝纸板[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年04期

4 周彩霞;刘建宁;;蜂窝纸板的结构、性能及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年04期

5 凌云;;宜家将在家具中使用再生蜂窝纸板[J];中国人造板;2010年08期

6 王素霞;;漫谈蜂窝纸板的发展[J];华东纸业;2011年06期

7 唐勇;刘一山;;蜂窝纸板结构分析与生产用料的计算[J];纸和造纸;2013年05期

8 ;北京造纸七厂研制开发出蜂窝纸板专用原纸[J];国际造纸;1999年04期

9 ;蜂窝纸板的结构特征[J];上海包装;1999年02期

10 ;国内首条自动化蜂窝纸板线在浙问世[J];上海包装;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金枝;彭婧;李小飞;甘泉;;蜂窝纸板疲劳性能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2 高金成;耿思增;;蜂窝纸板是21世纪绿色包装的重要材料[A];第六届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计宏伟;邵文全;杨传民;;蜂窝纸板脱胶缺陷的检测及其对侧压强度的影响[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王冬梅;;蜂窝纸板动态冲击下能量吸收曲线的构建[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书彬;陈文朗;;电饭锅的蜂窝纸板缓冲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徐洁;王玉龙;陆晓娟;蔡丽娜;;基于蜂窝纸板的缓冲包装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厚民;杨晓云;卢宸华;;蜂窝纸板二次加载缓冲性能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李厚民;朱若燕;周金枝;;蜂窝纸板与瓦楞纸板组合结构的缓冲特性[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9 彭键林;尹志宏;宋俊杰;;基于ANSYS的蜂窝纸板静压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彭键林;尹志宏;宋俊杰;;基于ANSYS的蜂窝纸板静压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大冬;无锡锡达公司蜂窝纸板生产线出口马来西亚[N];中国包装报;2003年

2 张燕;蜂窝纸板新突破[N];中国包装报;2003年

3 张广;制约蜂窝纸板发展的两个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3年

4 常新;制约蜂窝纸板发展的两个因素[N];中国包装报;2003年

5 叶柏彰 唐小军;蜂窝纸板常见质量问题分析[N];中国包装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凡心;蜂窝纸板产业后劲十足[N];中国包装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徐爱琴;蜂窝纸板藏金子[N];经济参考报;2000年

8 叶柏彰;蜂窝纸板“狂揽”家电包装[N];消费日报;2003年

9 惠来;蜂窝纸板“献身”第一产业[N];中国包装报;2003年

10 ;当前我国蜂窝纸板行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志庚;疲劳损伤对蜂窝纸板能量吸收特性和内共振条件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著;蜂窝纸板动态压缩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改梅;蜂窝纸板及纸板箱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3 彭键林;蜂窝纸板力学性能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贺石;蜂窝纸板干燥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5 言利容;蜂窝纸板压痕折叠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6 高山;双层异形蜂窝纸板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7 马永胜;基于ANSYS的蜂窝纸板共面性能研究与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8 樊明;蜂窝纸板包边机的开发及其制品性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9 朱同发;热熔胶蜂窝纸板生产线关键设备设计及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齐健;蜂窝纸板组合构件缓冲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1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61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