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方体STEWART的微振动主动控制分析与实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良,陈子辰,梅德庆;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4期
2 王加春,董申,李旦;超精密机床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0年03期
3 贾振波,淡勇,伍星,田中;压电智能控制在主动隔振中应用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4 牛军川,田国会,宋孔杰;主动隔振系统中控制力对结构参数的影响[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年04期
5 韩保红,闫石,马英忱;一类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仿真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6 韩保红,闫石,焦耀斌,马英忱;一类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年02期
7 李国平,魏燕定,陈子辰;精密设备系统主动隔振的基础理论与技术[J];兵工学报;2004年04期
8 刘纪堂,何建忠;主动隔振平台的低频微振动测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张磊,付永领,刘永光,何琳;主动隔振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J];机床与液压;2005年02期
10 李磊;高清;霍睿;路长厚;赵学琴;;柔性耦合系统主动隔振有效性策略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永军;;半主动隔振系统的解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安峰岩;孙红灵;肖椽生;徐健;李晓东;;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3 张志谊;王俊芳;沈荣瀛;;自适应主动隔振的试验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伟;李宗峰;高扬;;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测量方案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刘永光;陈建;张磊;;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斌;董万元;;大型机载光学系统主动隔振平台设计与仿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李双;陈克安;文立华;;压电智能结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张志谊;;主动隔振与水下声辐射控制[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刘永光;陈建;张磊;;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庆俊;王晓雷;郑钢铁;;单轴柔性体气弹簧主动隔振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子龙;高性能主动隔振系统结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磊;航天器主动隔振及精确定向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肖斌;柴油机双层隔振台架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李国平;面向精密仪器设备的主动隔振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宋春生;柔性浮筏系统的磁悬浮主动隔振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青松;新型主动隔振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旭辉;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优化及主动隔振控制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松;基于静压气浮与音圈电机复合支承的主动隔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边宇舰;基于双参数加速度反馈的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荣超;精密仪器用主动隔振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俊芳;自适应主动隔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贾鹏霄;基于音圈电机的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哲;主动隔振系统控制器的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世才;低频精密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8 张源江;针对分子测量机的高精度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高清;基于能量观点的主动隔振系统能耗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邱熹程;扫描探针显微镜主动隔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0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57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