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工质低温制冷系统的优化及控制策略
【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称LHR)节流制冷;二是指自复叠节流制冷(Auto-Cascade Refrigerator,简称ACR)。1.2.1Linde-Hampson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Linde-Hampson 的概念是由 1895 年英国的 Willam Hampson 和 1897 年德国的 CarlVon Linde 在建立的 Linde-Hampson 型空气液化节流制冷系统时提出,此后液化空气实现工业化生产[13, 14]。早期的 Linde-Hampson 制冷机除压缩混合空气外都只能使用纯工质,上世纪 60 年代后,混合工质才开始与 Linde-Hampson 循环结合进行研究和实验应用。Linde-Hampson 制冷循环流程如图 1-1 所示,COMP 代表压缩机,COND 代表冷凝器,REG 代表回热换热器,EVAP 代表蒸发器。
SEP是气液分离器,VALVE1为蒸发器前的节流阀,,VALVE2为气液分离器后的节流阀。图1-2 单级自复叠制冷循环流程Podbielniak W. J提出了自复叠的概念。随后,前苏联的Kleemenko A. P在1959年提出单流程自复叠制冷循环,采用甲烷、丙烷、丁烷为混合工质获取-156℃低温环境,第一次将自复叠技术成功应用在天然气液化装置中[27]。7年后,Fuderer采用垂直布置的冷凝管(同时充当气液分离器和油分离器),利用重力分馏制得更低温度[28]。1972年,MissimerD. J对前人们的循环进行改进,发现增设旁通系统的ACR循环比无旁通的循环降温速度更快[29]。1982年以后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6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家基;刘金平;庞伟强;许雄文;;Linde-Hampson制冷机混合工质充灌量分析及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15年12期
2 公茂琼;吴剑峰;;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4年S2期
3 黄千卫;刘妮;由龙涛;;混合工质林德节流制冷技术的发展分析[J];化工进展;2014年09期
4 赵巍;张华;刘瑞希;肖传晶;张书春;;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组分选取及配比研究[J];制冷学报;2013年05期
5 张书春;张华;赵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混合制冷剂特性分析与计算[J];低温与超导;2013年05期
6 徐小龙;谢智刚;段瑞;张迎恺;;端焊式套管换热器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校核[J];压力容器;2012年05期
7 芮胜军;张华;张书春;;自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配比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2年03期
8 许雄文;刘金平;曹乐;秦岩;邱国雄;邓雪;;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制冷循环中浓度偏移分析[J];化工学报;2011年11期
9 刘金平;吴啸;郭灵兵;;节流阀开度对自复叠制冷循环冷凝蒸发器换热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0 王雨;王林;汪庆军;;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制冷循环研究进展[J];制冷与空调;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雄文;曹乐;庞伟强;刘金平;;基于遗传算法一级天然气液化制冷系统优化[A];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庞伟强;低温制冷系统混合工质两相流动传热特性及浓度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许雄文;非共沸混合工质制冷系统工质浓度变化及其性能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勤;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恩挺;套管式换热器设计及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曹乐;天然气液化工艺中多元混合制冷剂循环的模拟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雁;混合工质R134a/R23物性及其自然复叠循环特性的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董军启;板翅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2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1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