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滑坡易发性分析
【图文】:
图 1.1 技术路线图(1)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编目建立。采用 Google Earth 平台提供的可三维展示、分辨率 0.5m 的云南鲁甸地震震前(2014 年 1 月 30 日、2013 年 3 月 14 日、2011 年 12 月 6 日)、震后(2014 年 8 月 20 日)覆盖整个地震影响区的遥感影像作为解译影像,在 Google Earth 平台上基于人工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此次地震触发的滑坡进行解译,并利用震前影像的解译结果排除震前已存在的滑坡得到云南鲁甸地震触发滑坡的解译结果并将其导入 ArcGIS 平台建立此次地震完整详细的地震滑坡编目;与前人研究得到的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编目及相似震级的岷县-漳县地震、美国北岭地震的地震滑坡编目进行比较,验证本文建立的地震滑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依据建立的地震滑坡数据库,统计滑坡数量、滑坡面积、滑坡体积等信息;选取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地质因子(岩性),地震因子(距震中的距离、地震烈度),以滑坡数量、滑坡面积、
图 2.1 云南鲁甸地区构造背景(Xu et al. 2016b)与震中位置。包谷垴-小河断裂;ZLF:昭通-莲峰断裂;SMF:石门断裂;LFF:莲峰断裂;JY金阳断裂;WLFF:五莲峰断裂;XJF:小江断裂;ZMHF:则木河断裂鲁甸地震发生在昭通-莲峰断裂系西段,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东侧(Xu et a)。昭通-莲峰断裂系由昭通、莲峰两条 NE 向断裂带组成、平行展布于川东段、四川大凉山南部至云南昭通之间的地区,局部进入贵州境内。在活的划分上,NE 向昭通-莲峰断裂带位于川滇块体与华南地块交界的边界带于Ⅰ级活动地块边界带的一部分。该断裂带北西侧是大凉山次级块体,该体西侧边界的 SN-NNW 向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则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制解反映大凉山次级块体两侧边界及内部的 SN 向-NNW 向安宁河-则木河山等断裂带的震源断层错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近 SN 向-NNW 向马边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或左旋走滑兼逆冲为特征,而 NE 向昭通、莲峰断裂现出右旋走滑兼逆冲或者以逆冲为主要的错动方式。由此可得,,昭通、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ong Xu;;Preparation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inventory map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ies: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J];Geoscience Frontiers;2015年06期
2 张勇;陈运泰;许力生;魏星;金明培;张森;;2014年云南鲁甸M_W6.1地震:一次共轭破裂地震[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1期
3 许冲;徐锡伟;沈玲玲;窦帅;吴赛儿;田颖颖;李西;;2014年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编录及其对一些地震参数的指示[J];地震地质;2014年04期
4 常祖峰;周荣军;安晓文;陈宇军;周青云;李鉴林;;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14年04期
5 徐锡伟;江国焰;于贵华;吴熙彦;张建国;李西;;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判定及其构造属性讨论[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6 闻学泽;杜方;易桂喜;龙锋;范军;杨攀新;熊仁伟;刘晓霞;刘琦;;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地震危险背景[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7 张铎;吴中海;李家存;蒋瑶;;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J];地质力学学报;2013年03期
8 许冲;肖建章;;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分析——以太平镇东北方向的一个典型矩形区为例[J];地震地质;2013年02期
9 杨文涛;汪明;史培军;;利用NDVI时间序列识别汶川地震滑坡的分布[J];遥感信息;2012年06期
10 许强;李为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方向效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柯乐乐;3S技术在鲁甸地震滑坡体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2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2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