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云南鲁甸地震滑坡易发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0 17:50
【摘要】: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全球大陆地区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是地震最为常见的次生灾害之一,是由地震震动所引起的岩体或土体滑动的现象。地震滑坡灾害具有触发范围大、分布范围广、致灾能力强等特点。地震滑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有时会超过地震灾害本身,}f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灾难。因此,在地震发生后获得地震滑坡灾害数据库,了解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滑坡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划分,对于震后救援救灾、灾区重建及地质灾害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区大地震经常诱发滑坡,导致严重的灾害。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北京时间),云南鲁甸发生Mw6.2(Ms6.5)级地震,震中位于27.10°N,103.34°E,震源深度12km。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北京时间),本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09万间房屋倒塌。由于地震灾区地形陡峻、河谷深切、高程落差大、地质条件脆弱,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为获得此次地震详细完整的地震滑坡数据库,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震区内地震滑坡的易发区间,本文对云南鲁甸地震滑坡数据库建立、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地震滑坡易发性划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研究(1)依托Google Earth平台提供云南鲁甸地震震前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立了云南鲁甸地震滑坡详细编目,并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及相似震级山区地震滑坡编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所得到的地震滑坡编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选取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地质因子(岩性)、地震因子(地震烈度、距震中的距离)作为地震滑坡影响因子,以滑坡数量、滑坡面积、滑坡点密度和滑坡面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得到地震滑坡影响因子与评价指标的统计关系,探讨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3)选取坡度、岩性作为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的代表因子,以滑坡点密度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代表因子与其它影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触发滑坡能力的影响;(4)基于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内地震滑坡易发区域进行划分,得到了精度良好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图件,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约603km~2区域内,云南鲁甸地震至少触发了12,817处同震滑坡,滑坡密度为21.25个/km~2,滑坡面积为16.33km~2,面积密度为2.71%。(2)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及相似震级山区地震滑坡编目的对比,本文认为本研究得到的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编目是目前该地震最为完整详细的地震滑坡编目。(3)鲁甸地震滑坡多发生在坡度10°~40°的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受地震破裂传播方向的影响,E方向是地震滑坡的最易发坡向;不同地层中滑坡的易发程度明显不同,表明地层对地震滑坡的强烈影响,P_1地层与Z_1地层是地震滑坡的易发地层,且Z_1地层中相对发育大滑坡;鲁甸地震滑坡易发性随着地震烈度等级的递减而减小;大体上,滑坡密度随着距离震中越近而增加(4)部分坡度区间在某一烈度等级内分布面积大小能够影响坡度对地震滑坡的触发作用,部分坡度区间对地震滑坡触发能力受到坡向和岩性分布的影响;部分岩性对地震滑坡的触发作用受到坡度分布的影响,基本不受坡向因子的影响,与震中距因子和地震烈度因子的关系由于地层缺失并不能确定。(5)影响因子信息量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得到的结果。(6)研究区内面积分布最广的滑坡易发性分级为低等;地震滑坡主要分布与极高和高的易发性分级内;滑坡易发性分级为极高的区域呈现NW-SE向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势陡峭的河谷地带;易发性极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离震中较远的区域;易发性分布主要与坡度因子、地震烈度因子的分布关系较为密切。(7)信息量模型评价结果精度为0.85,模型评价精度较好。
【图文】:

技术路线图,鲁甸,云南,解译


图 1.1 技术路线图(1)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编目建立。采用 Google Earth 平台提供的可三维展示、分辨率 0.5m 的云南鲁甸地震震前(2014 年 1 月 30 日、2013 年 3 月 14 日、2011 年 12 月 6 日)、震后(2014 年 8 月 20 日)覆盖整个地震影响区的遥感影像作为解译影像,在 Google Earth 平台上基于人工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此次地震触发的滑坡进行解译,并利用震前影像的解译结果排除震前已存在的滑坡得到云南鲁甸地震触发滑坡的解译结果并将其导入 ArcGIS 平台建立此次地震完整详细的地震滑坡编目;与前人研究得到的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编目及相似震级的岷县-漳县地震、美国北岭地震的地震滑坡编目进行比较,验证本文建立的地震滑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云南鲁甸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依据建立的地震滑坡数据库,统计滑坡数量、滑坡面积、滑坡体积等信息;选取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地质因子(岩性),地震因子(距震中的距离、地震烈度),以滑坡数量、滑坡面积、

鲁甸,震中位置,构造背景,云南


图 2.1 云南鲁甸地区构造背景(Xu et al. 2016b)与震中位置。包谷垴-小河断裂;ZLF:昭通-莲峰断裂;SMF:石门断裂;LFF:莲峰断裂;JY金阳断裂;WLFF:五莲峰断裂;XJF:小江断裂;ZMHF:则木河断裂鲁甸地震发生在昭通-莲峰断裂系西段,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东侧(Xu et a)。昭通-莲峰断裂系由昭通、莲峰两条 NE 向断裂带组成、平行展布于川东段、四川大凉山南部至云南昭通之间的地区,局部进入贵州境内。在活的划分上,NE 向昭通-莲峰断裂带位于川滇块体与华南地块交界的边界带于Ⅰ级活动地块边界带的一部分。该断裂带北西侧是大凉山次级块体,该体西侧边界的 SN-NNW 向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则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制解反映大凉山次级块体两侧边界及内部的 SN 向-NNW 向安宁河-则木河山等断裂带的震源断层错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近 SN 向-NNW 向马边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或左旋走滑兼逆冲为特征,而 NE 向昭通、莲峰断裂现出右旋走滑兼逆冲或者以逆冲为主要的错动方式。由此可得,,昭通、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ong Xu;;Preparation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inventory maps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ies: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J];Geoscience Frontiers;2015年06期

2 张勇;陈运泰;许力生;魏星;金明培;张森;;2014年云南鲁甸M_W6.1地震:一次共轭破裂地震[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1期

3 许冲;徐锡伟;沈玲玲;窦帅;吴赛儿;田颖颖;李西;;2014年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编录及其对一些地震参数的指示[J];地震地质;2014年04期

4 常祖峰;周荣军;安晓文;陈宇军;周青云;李鉴林;;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14年04期

5 徐锡伟;江国焰;于贵华;吴熙彦;张建国;李西;;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判定及其构造属性讨论[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6 闻学泽;杜方;易桂喜;龙锋;范军;杨攀新;熊仁伟;刘晓霞;刘琦;;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地震危险背景[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7 张铎;吴中海;李家存;蒋瑶;;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J];地质力学学报;2013年03期

8 许冲;肖建章;;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分析——以太平镇东北方向的一个典型矩形区为例[J];地震地质;2013年02期

9 杨文涛;汪明;史培军;;利用NDVI时间序列识别汶川地震滑坡的分布[J];遥感信息;2012年06期

10 许强;李为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方向效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柯乐乐;3S技术在鲁甸地震滑坡体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2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22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