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非线性类吸振器的吸振效能及高分支响应研究
【图文】:
图 1-1 桥梁受风载产生扭振效控制手段往往有振源消振、传播过程隔振、对主等,,如图 1-2 所示。振源消振即通过手段从振动的法消除或降低因转子因形状误差,或质量分布不均
振动控制手段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5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恩;刘军;葛为民;孙敏;;简谐激励作用下强非线性吸振器的能量转移效能[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7年03期
2 冯浩然;何立东;夏雪然;胡航领;;四跨转子应用调谐质量吸振器抑制临界转速振动实验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3 任博林;刘丽兰;张小静;李淑超;;基于双稳态发电的非线性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及参数影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17期
4 宋伟志;赵海军;姚永玉;周辉;陈智勇;李洲稷;;宽频吸振器设计及其刚度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7年04期
5 苏航;翁雪涛;高伟鹏;黄驰;;一种新型电磁式吸振器的设计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7年05期
6 王卫峰;丁智平;贺才春;涂奉臣;穆龙海;;有阻尼吸振器参数优化与应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7 王小龙;陆静;年猛;;吸振器在汽车振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和实验测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8期
8 石新宇;周徐斌;申军烽;黄俊杰;;航天器电磁变频吸振器性能分析与测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年05期
9 刘孝斌;俞孟萨;高岩;;简支平板上多个惯性主动吸振器的控制原理以及数值分析[J];船舶力学;2014年07期
10 高精隆;段晨东;魏文;高强;;基于质量动态匹配的吸振器的振动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丰;徐鉴;;时滞吸振器的宽频特征机理[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刘孝斌;庞业珍;张晓伟;李彦;;一种新型作动器惯性吸振器的设计研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海;曹登庆;;带动态吸振器复合材料壁板的气动颤振及其抑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申永军;;半主动吸振器的解析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李强;董光旭;张希农;罗亚军;张亚红;谢石林;;新型非线性磁性负刚度吸振器设计与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6 孙艺瑕;徐鉴;;时滞吸振器对基础激励下的主系统的振动控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7 张志峰;张希农;严博;郑宜生;马驰骋;;一种新型电磁分支电路阻尼吸振器及在组合壳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8 张志峰;张希农;白彦军;严博;;一种新型电磁分支电路阻尼吸振器及在组合壳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模态分析与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9 刘文博;王琳;;线性动力吸振器对方柱驰振的影响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房杰;王士敏;王琪;;一类宽频时滞吸振器的减振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博;横向流诱发柱体的振动控制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刘子豪;基于质量—弹簧系统动力学修改的船舶动力装置减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3 闫晓军;随机载荷下SMA减振器及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年
4 彭超;若干振功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陈以田;旋挖钻机钻杆动力学特性及其非线性能量转迁减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李嘉全;浮筏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刘海平;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建模、预测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鲲;带有动力吸振器浮筏隔振系统的减振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廖国江;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姚冰;颗粒阻尼建模仿真及工程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锐;纯非线性类吸振器的吸振效能及高分支响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冷俊桦;电动式主动吸振器的研制及性能分析[D];江苏大学;2018年
3 郎君;半主动控制算法研究及试验台设计[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年
4 张亚辉;面向薄壁件稳定性加工的工件减振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陈子冬;张力弦—永磁变刚度吸振器设计及动力学分析[D];东北大学;2016年
6 冼鸿威;电磁式主动吸振器的研制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倪铭;双重调谐吸振器及其参数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化;一种可调频吸振器的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9 冯肖肖;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设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赵艳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主动调谐吸振器特性及其主动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6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2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