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雷波县白沙村滑坡—碎屑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6:19
【摘要】:2017年7月2日上午,位于E103°34′55.79″,N28°15′41.04″的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1组开挖斜坡上段(海拔1200~1380m)突发失稳下滑形成碎屑流,损毁房屋一处,在建公路三条,掩埋坡脚农田若干,造成一定财产损失,通过对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的研究,对后期滑坡的防治、后续工程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现场勘查、走访询问、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现场试验等方法,查明了滑坡-碎屑流的发育特征,通过测线法和自制小型测窗法分析了原岩的结构特征,利用现场原位剪切试验、Hoek-Brown准则以及室内直剪试验获取原岩和滑带土的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滑坡影响因素和成因机理。利用FLAC~(3D)软件分析了边坡开挖前后应力和位移的变化,通过PFC~(2D)软件模拟了滑坡-碎屑流的演化过程,最终获得如下认识:(1)滑坡-碎屑流宽度约340~400m,斜长约710m,面积22.6×10~4m~2,总体积560.0×10~4m~3,属大型岩质滑坡。滑坡-碎屑流堆积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滑源区堆积体为保持原岩结构特征的假基岩,铲刮区和堆积区堆积体为棱角~次棱角状块碎石夹土层。(2)碎屑流表层碎石分选性较好,等效粒径介于4~6cm,其粒径的变化和巨石的含量是碎屑流动能变化的体现,碎屑流动能越大,表层颗粒粒径越大,携带巨石能力越强;滑坡-碎屑流最大速度约28m·s~(-1),等效摩擦系数为0.481,属于超高速滑坡但不具有远程特征,体积效应和地形的制约是本次滑坡-碎屑流呈现低流动性的原因。(3)滑坡发育于灰黄色、棕黄色中等~强风化致密状玄武岩层中,原岩结构面平均间距小于5.0cm,属于碎裂结构~镶嵌碎裂结构岩体,是滑坡演化成碎屑流的结构条件。(4)原岩强度参数(8为0.399~0.676MPa、为21.6~30.8°、σ_(tm)为0.003~0.014MPa,总体力学特性表现出了介于土和岩体之间的过渡性质,是滑坡中部沿岩性分界面座滑的重要原因。(5)雷波县白沙村滑坡-碎屑流发生的外在因素为边坡开挖、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内在条件是岩性结构,降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滑坡-碎屑流其形成机理可概况为三个阶段:(1)表层中~强风化碎裂~镶嵌碎裂结构岩体形成,(2)边坡开挖引起牵引式滑塌、前缘抗滑力逐步减弱,(3)滑坡整体下座、部分岩体剪出形成碎屑流。(6)FLAC~(3D)软件模拟滑坡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滑坡在经历天然状态、开挖状态和Ⅰ期滑坡滑动后,位移增量由前缘集中演变至整体下滑、剪应力增量由前缘集中演变至沿滑面逐步贯通。(7)使用PFC~(2D)软件中颗粒接触力场分析了滑坡运动过程中颗粒间接触力的变化情况,滑坡启动后剪出口上方颗粒接触力降低,滑坡稳定后接触力恢复,颗粒剪出以后接触力几乎为零,直至前缘运动受阻后接触力恢复。滑源区颗粒堆积中间较厚,前缘剪出段和后缘切层段相对较薄,剪出口以下至堆积区颗粒堆积厚度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碎屑流前缘颗粒与Ⅰ期滑坡体颗粒形成混杂堆积。(8)PFC~(2D)软件中对指定颗粒监测结果显示,位移和速度在滑坡启动以后均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且越靠近表层和前缘的颗粒位移和速度越大,监测的前缘颗粒变化曲线呈现出一次明显加速和减速阶段,与其余颗粒存在较大差别,从侧面反映了滑坡是由前缘失稳牵引式下滑、阻滑力逐渐下降、滑坡发生整体下座、滑坡重新达到平衡这一过程。
【图文】:

滑坡特征,图集


e 滑坡前缘树木倾倒图 1-1 滑坡特征图集着上述问题,笔者在导师冯文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以本次滑坡征和成因机理为研究目标,,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托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项目(2017TD0018)、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探索课题“碎裂岩体斜坡稳定究”(SKLGP2016Z001),对雷波县白沙村滑坡-碎屑流开展详细的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现场试验、室内试验等,对其岩性特征,动特征等进行细致研究,分析滑坡成因机理、运动过程及其影响因上,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内外研究现状碎裂岩体边坡失稳机理研究现状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德和;;湘南晚泥盆世佘田桥期碳酸盐碎屑流沉积[J];岩相古地理;1989年06期

2 陈飞;胡光义;孙立春;樊太亮;高志前;于喜通;庞正炼;;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沉积学报;2012年06期

3 金杰华;操应长;王健;杨田;周磊;;深水砂质碎屑流沉积:概念、沉积过程与沉积特征[J];地质论评;2019年03期

4 郑荣才;李云;戴朝成;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张国栋,朱静昌,仇福康,王益友,郑俊章;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风暴流与碎屑流沉积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年02期

6 吕鹏佶;;湖相砂质碎屑流与底流改造砂沉积特征对比[J];断块油气田;2019年02期

7 牛新生;王成善;张玉修;;松潘地区白龙江隆起泥盆纪至三叠纪碳酸盐碎屑流沉积及其古地理意义[J];世界地质;2010年01期

8 高广亮;马立民;吴远坤;陈吉;王九理;;南堡凹陷堡古2区块砂质碎屑流油藏地质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8年01期

9 刘昕;;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长8段砂质碎屑流沉积及储层特征[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4年02期

10 李祥辉,王成善,胡修棉;深海相中的砂质碎屑流沉积——以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侏罗-白垩系为例[J];矿物岩石;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晓雯;关平;丁晓楠;张驰;张济华;李世恩;;砂质碎屑流沉积是相对高渗储层的主要微相: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单新;石学法;乔淑卿;刘建兴;金丽娜;;东海中部陆架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刘桂珍;赵永刚;张丹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油气意义[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曾t舒;雷波县白沙村滑坡—碎屑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赵炜;陆相断陷盆地碎屑流沉积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3 眭静;基于模型试验的碎屑流冲击力模型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4 孙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岩块渐进破碎模拟及碎屑流运移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5 娄洪;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段彦清;南堡凹陷3号构造沙一段砂质碎屑流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高山;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9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29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