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芙蓉纹饰的文化寓意解读及设计实践

发布时间:2020-04-20 12:30
【摘要】:拥有千年文化的芙蓉,因其谐音福与荣,以其美好的吉祥寓意为古今中外普罗大众热爱与传颂。芙蓉纹饰造型多元,丰富多彩,其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阔,在古代曾一度盛行。但由于其外形与牡丹芍药等花卉相似,辨识度不高,系统性研究缺乏,文化寓意挖掘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大众所淡忘。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层面所倡导的文化自信战略方针,配合成都市城市品牌形象打造和城市文化建设,芙蓉研究被重新得到重视。吉祥纹饰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芙蓉纹饰具有吉祥寓意。发展芙蓉文化,有利于传统吉祥纹饰的宣传,有利于传统吉祥寓意的传承。发展芙蓉文化,就必须深入了解芙蓉形象,了解芙蓉纹饰的文化寓意。本文以器物、书画诗词作品、服饰织物等载体上的芙蓉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博物馆文物考察、文献阅读、市场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找到了芙蓉纹饰形态的特点、分析了芙蓉纹饰的文化寓意,芙蓉做为纹饰在形态和文化寓意上的发展变化和现在的具体应用。只有深刻的了解了芙蓉的含义和运用之后,才能更好的加以利用,体现文化内涵。芙蓉纹饰的文化寓意的研究是对芙蓉纹饰演变的系统化整理和芙蓉纹饰文化内涵的系统解读。在充分了解芙蓉纹饰的情况下,才能知道如何从芙蓉纹饰的文化寓意中找到创作的契机和灵感,依托新的媒介和表现形式进行纹饰的提取和再设计,有效的应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进一步宣传芙蓉文化和吉祥文化,通过对芙蓉文创产品的设计,带动芙蓉形象的发展。
【图文】:

芙蓉,绘画作品,明清时期,纹饰


20图 3.2 部分有芙蓉纹饰的绘画作品通过资料的收集可以发现明清时期有许多芙蓉相关的绘画作品,宋代的比少见,,比较出名的是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和李迪的《红白芙蓉图》,且宋芙蓉一词既指水芙蓉又指木芙蓉,到了明清时期,芙蓉就多指木芙蓉花,与荷区分开来了。通过绘画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芙蓉多用来表现秋天的物象一,常与飞禽鸟类如鸳鸯,白鹭、雀鸟、鸭子等物象一起使用,又或与丹桂菊一同存在,大多时候芙蓉都伴水而生,也有作为单独的小景被刻画。多是以图扇面的形式存在。绘画上常有提诗词,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上就写到“秋

红芙蓉,芙蓉


与他们同用的芙蓉也是有着吉祥的寓意,芙蓉有着富荣的寓意,吉祥的事物一起使用,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心灵向往的寄托的表现。芙蓉在绘画中不断被各位画家用精湛的画技绘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芙蓉花的表现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宋明时期,受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影响,对事物情态观察入微,工笔刻画或工写结合,画面精致华美,重视写实。芙蓉花的表现多是写实,花瓣纹路,叶脉质感刻画的栩栩如生,颜色也是三醉芙蓉花的粉白黄。发展到明代,可以看到芙蓉花的表现形式有了变化,写意的成分逐渐增加,如蓝瑛的《拒霜秋鸟图》,芙蓉花渐渐脱离写实形态,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更注重意的传达,形的刻画开始变得舒展,随意。形成了与前期不一样的灵动的形态到了清朝,画家不再局限于以线条勾勒芙蓉的轮廓然后设色。多是提笔挥就,颜色自然,晕染出芙蓉花的形态与艳丽。清末之后发展到现代,芙蓉的形态变化更加巨大。有齐白石先生绘制芙蓉的花圆润生动,又有尹佳伟先生绘制芙蓉的刚中带柔,棱角分明。谢稚柳的以点成面。还有杨学宁先生的油画芙蓉,脱离了国画工笔的束缚,用油画的形式展现了芙蓉之美。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媛媛;;“出火芙蓉”——元、明、清时期瓷器装饰纹样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2634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34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