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渭河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拉张断陷盆地,位于我国构造单元的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活动剧烈的地方之一,渭河盆地同时还是我国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地震活动可能与盆内地裂缝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本文结合《关中盆地渭南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对渭河盆地东部渭南地区地裂缝展开了调查,并结合渭河盆地地裂缝已有资料展开工作,查明了渭河盆地地震地裂缝发育的地质背景环境,结合渭河盆地历史和现今的地震统计资料分析总结了渭河盆地地震活动特征,通过典型地区地震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分析总结出渭河盆地地震地裂缝的发育特征,结合FLAC3D程序开展数值模拟,讨论了渭河盆地地震地裂缝的成因机理。通过开展上述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渭南地区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大荔县境内,地裂缝受地形地貌和断裂活动的控制,主要沿NNE向和近东西向发育,总体顺地貌单元展布,与构造断裂伴生,地貌单元边界地裂缝较发育,地貌单元内局部地区地裂缝较发育。2.渭河盆地地震活动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强度特征。时间上渭河盆地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周期长度约300~600年;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渭河盆地东部地震活动频繁,西部较弱;历史地震活动强震频发,现今地震活动小震不断,盆内现今地震活动以微小地震为主。3.渭河盆地地震地裂缝多与活动断层相伴生,历史上地裂缝的活动性与地震活动周期较吻合。通过野外实测和资料分析得出渭河盆地不同地区地震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具有相似性,探槽剖面表明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密集发育于断层上盘,裂缝近似直立,次级裂缝多隐伏于地下4~5m处的晚更新统和早全新统地层中,客观揭示了构造活动的时间特征。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区域拉应力作用下隐伏断裂的活动性会增强,向地表逐渐沿伸,上盘靠近断裂50m范围内、下盘靠近断裂30m范围内的地表是地裂缝发育的危险区域;在地震活动作用下,隐伏断裂会影响地震波传播的连续性,在地下一定范围内的上下两盘会产生位移包络圈,震后在区域拉应力影响下,包络圈会向地表转移。通过分析得出地下位移包络圈可能是地震地裂缝发育的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2.2;P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绪龙;杨蕴;朱锦旗;于军;王光亚;武健强;张岩;;苏南平原区地裂缝现状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年02期
2 张勤;瞿伟;彭建兵;王庆良;李振洪;;渭河盆地地裂缝群发机理及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构造成因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3 彭建兵;陈立伟;黄强兵;门玉明;范文;闫金凯;李珂;姬永尚;石玉玲;;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4 石玉玲;门玉明;彭建兵;黄强兵;刘洪佳;陈立伟;;西安城区地裂缝破裂扩展的数值模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6期
5 陈志新;袁志辉;彭建兵;李喜安;毛少力;惠旭辉;;渭河盆地地裂缝发育基本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6 彭建兵;范文;李喜安;王庆良;冯希杰;张骏;李新生;卢全中;黄强兵;马润勇;卢玉东;;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7 冷崴;孙强;;地震作用下结构失稳诱发的塌陷和地裂缝机理分析[J];灾害学;2007年01期
8 李世雄;李守定;郜洪强;;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9 张培震;甘卫军;沈正康;王敏;;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作用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耦合模型[J];地质学报;2005年06期
10 于军,王晓梅,苏小四,余勤;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
本文编号:
2646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4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