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基底结构热应力分析与模拟
【图文】:
15(c)图 2.4 双金属条在均匀加热时 和 ρ 的另一个等式可以从对变形的分析纵向单位伸长率必须相等,因此可以得 1 1 1 0 2 1 1 2P a t t a t E h r 式 2.16 和公式 2.18,结合公式 2.20 中惯得到曲率的表达式如公式 2.21 所示。3 31 21 212 12h hI ,I
矩阵方程会越复杂,耗费的机时也会越多。在 ANSYS 中有两种基本方法进行间接耦合场分析。它们主要区别在于每个场的特性是如何展示的。与物理环境方法相比,手工方法在本论文中有着在建立热和结构模型时有较少的限制的优点,例如:属性号码和网格划分在热和结构中可以不同。而在很多时候,在结构仿真中,都需要对一部分位置的表格进行细分,,而热分析是不需要的。而物理环境方法中需要所有的模型都是一致的。手工方法是简单而且适应范围较广的。间接手动热.应力耦合分析流程如图4.2所示。4.3 有限元分析验证理论模型4.3.1 铁木辛柯梁模型验证适用于 Timoshenko 梁模型的结构特点为大变形、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的相连梁结构,因此采用 Fe 和 Al 进行有限元仿真,它们之间的线热膨胀系数差距为 11.8ppm/℃。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庆华;;具有增强对比度层的Y_2O_3Eu透明CRT薄膜屏[J];发光快报;1987年03期
2 R.Swanepoel;钟国林;;仅由波长测量来确定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J];国外计量;1987年01期
3 Keiko Kushida,陈焕林;c轴取向PbTiO_3薄膜的压电效应[J];压电与声光;1988年02期
4 万德锐;卢玉村;曾家玉;冯健清;;薄膜断面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2期
5 吴绍吟;;透明绝热薄膜[J];广东化工;1988年04期
6 同舟;;汽车用安全玻璃[J];建材工业信息;1988年07期
7 ;革新与发明[J];今日科技;1988年02期
8 倪家生;;国外聚氟乙烯薄膜的加工技术[J];浙江化工;1989年02期
9 Т.Н.ШУШНОВА,王建荣;带薄膜层的合纤丝织物连接强力的预测[J];国外纺织技术;1999年02期
10 张德胜,顾瑛,韩孝勇,孙怀安,华桂芳;“金属薄膜层附着性”试验方法[J];微电子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平;马瑞丽;陆军;;(Polymer/LDuHs)_n组装超薄膜层周期的小角XRD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多晶(粉晶)衍射分会[C];2016年
2 李政杰;吕伟;李宝华;康飞宇;杨全红;;片状锡在石墨烯薄膜层间纳米空间的限域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3 张向军;;近壁面纳米液晶薄膜层的粘弹性行为与边界润滑[A];2010年第四届微纳米海峡两岸科技暨纳微米系统与加工制备中的力学问题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彦;王培栋;叶谦;;柔性热防护层合薄膜的热致褶皱数值仿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乃千;薄膜织物变身“防化服”[N];中国国防报;2017年
2 ;液用高稳定高阻隔复合软包装[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新;基于MEMS技术的薄膜换能元及其电爆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姬春晖;氧化钒基薄膜相变性能调控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费晨曦;新型高k栅介质La_xAl_y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恩;几种层状硫族化合物薄膜的外延生长与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单俊杰;二硫化钼薄膜及其光电器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郭新华;溶胶—凝胶法制备铜锌锡硫族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何晓龙;Si基SiCN晶体薄膜的制备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8 吴智;BMT/PZT异质叠层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润润;钙基介质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0 黄亚洲;基于ALD的二硫化钼薄膜的可控制造、相关性能及器件构筑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婧;硼碳氮薄膜的制备及其带隙调控[D];吉林大学;2019年
2 孙飞鹏;大面积可控单原子层h-BN薄膜的p、n型导电掺杂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3 丛建雯;激光诱导聚吡咯薄膜表面起皱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7年
4 刘翔;磁控溅射制备玻璃基DLC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罗利;快速退火制备有机/无机钙钛矿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6 张世慧;EFMS技术Te薄膜的制备及其场内粒子分布的COMSOL模拟[D];郑州大学;2019年
7 李云峰;Cu_2ZnSnS_4基纳米晶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郑思学;柔性电子器件用金薄膜的疲劳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9 王冬;本征点缺陷对ZnO薄膜室温铁磁性及p型导电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10 李亮亮;3Y-TZP表面钽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6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4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