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雅安荥经砂器目的性仿生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22:06
【摘要】:目的对荥经砂器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设计的目的性视角探讨仿生设计的分类及相应的设计方法,考察荥经砂器目的性仿生设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荥经砂器仿生设计中生物符号选择和特征提炼的设计建议。结论荥经砂器正处于产品现代性表达的探索阶段,目的性仿生设计是其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对有理、传神、重情3个方面的把握。
【图文】:

茶具,套件,砂器


第38卷第10期徐平等:雅安荥经砂器目的性仿生设计研究211经砂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活动中,荥经砂器的造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仿生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从目的性分类的角度考察了荥经砂器的设计现状,为荥经砂器设计创造了机会。在协调产品-人的设计中,荥经砂器的仿生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与人交互界面的人机关系造型上还集中在仿生设计美的追求,对舒适性的关照还不够深入。比如莲茶具套件见图1,手与茶壶交互的捏握处的两朵莲花,与其说是为了抓握的舒适和一定程度的隔热,倒不如说是美的追求。在协调产品-环境之间关系的设计中,强化荥经砂器使用性能的设计凤毛麟角。荥经砂器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养生,目前对养生特性的阐释更多依赖的是文字,而不是砂器这一视觉语言的表达。在荥经砂器的仿生设计中,协调人、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创作占相当大的比重,设计师常以砂器为媒介,再现自然之美。如前面提到的莲茶具套件将就要“枯曳的莲”与“一勺清水”大笔触地刻画呈现出来,少了几分莲的娇艳,多了几分秋的意蕴。熊猫壶见图2,,壶盖上憨态的熊猫正在寻觅壶身的竹叶、绿油油的竹海与圆滚滚的大熊猫这一大自然生动的场景随即呈现出来。在协调人、产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仿生设计中,以荥经砂器为媒介,满图1莲茶具套件Fig.1Thelotusteaset图2熊猫壶Fig.2Thepandateapot足使用者对自身社会符号意义的阐释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卧虎藏龙壶见图3,浑圆光润的壶身,陡然伸出两个虎头,各为壶嘴与壶柄,吞天噬地,壶嘴显龙身,意在翻江倒海,有一种“一壶定江山,气概吞山河”的审美意境,对于商界人士而言,这是对其事业的美好期许。利用文化仿生的方法协调协调人、产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荥经砂器在

熊猫,砂器


?捏握处的两朵莲花,与其说是为了抓握的舒适和一定程度的隔热,倒不如说是美的追求。在协调产品-环境之间关系的设计中,强化荥经砂器使用性能的设计凤毛麟角。荥经砂器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养生,目前对养生特性的阐释更多依赖的是文字,而不是砂器这一视觉语言的表达。在荥经砂器的仿生设计中,协调人、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创作占相当大的比重,设计师常以砂器为媒介,再现自然之美。如前面提到的莲茶具套件将就要“枯曳的莲”与“一勺清水”大笔触地刻画呈现出来,少了几分莲的娇艳,多了几分秋的意蕴。熊猫壶见图2,壶盖上憨态的熊猫正在寻觅壶身的竹叶、绿油油的竹海与圆滚滚的大熊猫这一大自然生动的场景随即呈现出来。在协调人、产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仿生设计中,以荥经砂器为媒介,满图1莲茶具套件Fig.1Thelotusteaset图2熊猫壶Fig.2Thepandateapot足使用者对自身社会符号意义的阐释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卧虎藏龙壶见图3,浑圆光润的壶身,陡然伸出两个虎头,各为壶嘴与壶柄,吞天噬地,壶嘴显龙身,意在翻江倒海,有一种“一壶定江山,气概吞山河”的审美意境,对于商界人士而言,这是对其事业的美好期许。利用文化仿生的方法协调协调人、产品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荥经砂器在这方面的创作已经开始展开。图3卧虎藏龙壶Fig.3The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teapot4荥经砂器目的性仿生设计的策略仿生设计的过程其实是将生物符号系统与产品符号系统建立关联的过程,通过或具象或抽象的处理方式,巧妙地强化产品的功效、传达自然审美,并激发情感共鸣。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选择恰当的生物符号,并对该符号进行特征提炼。下面笔者就从有理、传神、重情3个方面论述了荥经砂器仿生设计中生物符号选择和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管莎莎;;南北朝文笔之辨——由重韵到重情[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白一夕;;叶骁:黑与白的彩色世界[J];中华手工;2016年06期

3 刘成纪;;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J];文学评论;2016年03期

4 陆冀宁;丁磊;;仿生设计的目的性分类研究[J];装饰;2016年02期

5 杜鹤民;;基于产品语义的形态仿生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5年10期

6 吴潇园;韩春明;;仿生设计在紫砂茶具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4年24期

7 方方;关惠元;邵斐;黄黎清;李明珠;;文化仿生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2014年11期

8 田君;;自然:源头与方向——卢吉·科拉尼的仿生设计[J];装饰;2013年04期

9 黄慧;;陈设陶艺中的意象仿生设计[J];文艺争鸣;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子林;李晓波;;深入历史 回归当下——2016年度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要略[J];文艺争鸣;2017年05期

2 雷礼锡;;早期环境观念与国家精神——兼谈创新美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与方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徐平;支宇;章勇;;雅安荥经砂器目的性仿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年10期

4 徐平;支宇;章勇;;雅安荥经砂器仿生设计的趣味化研究[J];中国陶瓷;2017年02期

5 陆冀宁;徐伯初;丁磊;;3种不同的高速列车头车造型仿生设计[J];包装工程;2017年02期

6 姚君;袁文昱;李向洲;;基于感质理论分析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6年24期

7 卜俊;;不同形态风格的小型电动汽车造型方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8 罗彬菲;黄静;张玉萍;;从造型语义看川酒酒瓶设计[J];包装工程;2016年16期

9 王璐;张鑫韬;;新时期我国茶具的创新设计思路[J];福建茶叶;2016年05期

10 王靖博;许宝星;;关于汽车车身形态仿生设计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海明;;产品造型的仿生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4年01期

2 张悦;吴小华;任远;;试论仿生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2013年06期

3 赵超;;形态?生态?——仿生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悖论[J];装饰;2013年04期

4 郑刚强;;“仿而超之”——游艇仿生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研究[J];装饰;2013年04期

5 江牧;;工业设计仿生的价值所在[J];装饰;2013年04期

6 于帆;;仿生设计的理念与趋势[J];装饰;2013年04期

7 李光亮;;大型载重卡车仿生造型设计与品牌文化塑造实务研究[J];机械设计;2012年09期

8 陈嘉嘉;;后工业时代跨文化设计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02期

9 韩维生;;后仿生设计方法探析[J];包装工程;2011年22期

10 柴智;;教学中对设计作品细化过程的引导[J];装饰;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春;何霞;;产品仿生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06年02期

2 陆冀宁;;动态仿生设计手法初探[J];包装工程;2006年03期

3 高力群;;从语义层面透析产品仿生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10期

4 于帆;殷润元;;仿生设计系统分析[J];包装工程;2008年06期

5 孟思源;;仿生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6 杨丽英;孙宁娜;张文莉;董佳丽;;从生物到产品的仿生设计程序[J];包装工程;2010年12期

7 张云龙;马兵;;天才般的仿生设计[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8 路易霖;顾露茜;;从仿生设计到产品创新方法的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9 沈伟伟;;仿生设计的思维模式探究[J];艺海;2011年08期

10 张丽萍;杨华芸;;基于心理教育理念的儿童早教电子产品的仿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炬宇;赵强;赵坚;;酒瓶的中外仿生设计方法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省力拧瓶盖工具[N];中国包装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于;形态与色彩的仿生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王蕾;仿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徐红磊;拓扑性质约束下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4 高蕾;基于情感体验的产品仿生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5 许永生;产品造型设计中仿生因素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秦怡;仿生设计中的中国植物造型元素库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曾婧;家电仿生设计的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于学斌;产品仿生设计目标功能语义关联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9 徐玉琴;基于仿生设计的产品基础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袁三省;形态仿生设计造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7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47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0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