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北京西山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08:52
【摘要】:泥石流是一种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现象,具有强烈的破坏性。泥石流灾害是北京山区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提高北京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水平,支持防灾减灾工作刻不容缓。许多学者对北京山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的过程中,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标准化、指标赋权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难点。本文以北京西山地区作为研究区,以研究区197条泥石流隐患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阅读收集研究区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遥感、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采用定性描述法、正态分布法、自然断点法、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法等方法,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选择、信息提取、标准化以及赋权,最终构建了北京西山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对研究区泥石流隐患沟进行定量化危险性评价、排序和分级。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规范,充分分析研究区泥石流沟的特点,分别从物源条件、动力综合条件、地质条件以及降雨条件四个方面,共选择了17个适用于研究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并对研究区197条泥石流隐患沟进行指标信息提取,获取了较为合理的指标结果值。(2)以泥石流隐患沟的指标提取结果为基础数据,根据指标自身特点以及指标与泥石流隐患沟数量的直方图呈现的统计规律,分别采用定性描述法、正态分布法以及自然断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将指标分为严重、中等、轻微三个级别,指标标准化结果比较客观可靠。(3)采用变异系数法将研究区泥石流隐患沟的指标统计结果数据运用到指标赋权之中。利用组合赋权法将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变异系数法)获取的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获取最优指标权重值。(4)将研究区197条泥石流隐患沟的17个指标结果数据添加到危险性评价体系之中,建立了适用于北京西山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隐患沟的定量化危险性评价、排序和分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泥石流灾害沟的危险性普遍偏高;危险性评价得分较高的沟谷具备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条件,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图文】:

技术路线图,创新点,泥石流,隐患


8图 1-1 总技术路线图5 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本文以研究区泥石流隐患沟的指标提取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正和自然断点法实现定量指标的标准化。这种利用研究地区真实数据进行方法,将更贴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标准化结果更加可靠、合理。研究创新性。(2)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将研究区泥石流隐患量化赋值结果数据应用到赋权之中,获取指标客观权重值,实现了指标优化。目前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中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性。

概况,论文研究,泥石流发育,门头沟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 研究区概况及泥石流发育状况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概况论文研究区为北京西山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如图 2-1 所示,包含房山区以及门头沟区的山区和山前部分。研究区总面积约 2954km2。穿过研究区的主要道路有 107、108 国道、京石高速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曲靖地区山洪泥石流演化规律及成因类型分析[J];珠江现代建设;1998年01期

2 ;泥石流的分类[J];水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3 胡卸文;王严;杨瀛;;火后泥石流成灾特点及研究现状[J];工程地质学报;2018年06期

4 屈永平;;震区泥石流物源泥石流转化率初步研究[J];水力发电;2018年12期

5 鲁蔚;;青海省察德高速公路泥石流病害防治措施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2019年03期

6 段君奇;;某水电站某泥石流沟综合治理概述[J];甘肃地质;2018年01期

7 张熠昕;马超;杨海龙;倪树斌;;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泥石流灾害成因与动力学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年07期

8 吴志柏;;浅析金斗泥石流的特征及其对某高速公路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年08期

9 刘峻松;王平;;金沙江下游某泥石流沟对拟迁建集镇的危险性评价[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年04期

10 魏丽;胡凯衡;黎晓宇;颜春达;;蒋家沟泥石流沟道年际冲淤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泽军;张清照;王运生;周圆媛;潘青;;泸定县得妥镇洛进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A];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李政龙;吴精通;;浙江省泥石流的成因及预测[A];第二届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3 曹琛;王翊虹;陈剑平;郑莲婧;宋盛渊;孙东彦;王飞;;北京密云县泥石流沟危险性的云模型评价[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项晓美;吴利红;邓霞君;蔡振群;;浙江省不同地形条件下泥石流爆发的雨量预警阈值分析[A];第二届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5 王春红;胡爱国;;浅析大沟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措施[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6 谭玉芳;李丽慧;王学良;刘海洋;孙娟娟;王明;;浙江台州某山区旅游景区泥石流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A];2017年山区第四纪环境与城镇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徐小乐;周萌;;密云县山神庙泥石流成因及防治措施[A];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8 吴广明;;仓园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施工技术[A];2013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益飞;许水林;袁菲菲;;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7年

10 曾宪阳;张佳佳;李勇;;帕隆藏布流域低频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分析--以倾多镇卓布沟泥石流为例[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八)——专题16: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17:新构造、地表过程与地质灾害机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铁永波;成功拦截四川甘孜海螺沟景区泥石流[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2 周长征 高友清;长江上游开发造成泥石流[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中国——委内瑞拉联合挑战泥石流[N];科技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文天;高山河谷写课题 泥石流沟造良田[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专家表示伤亡“元凶”以山洪为主[N];中国科学报;2019年

6 吴鹏;救灾一线践初心[N];中国矿业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郭岸英 通讯员 唐祖发 郑云坤;山河作证[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王思t

本文编号:2657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57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