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贵州省王家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1 11:35
【摘要】:2014年7月14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缠溪镇缠溪村王家沟组后侧山体出现地面裂缝,经过五日的持续性强降雨,于2014年7月18日凌晨发生山体滑坡。滑坡造成28栋房屋损毁,29户108人被迫迁移,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滑坡堆积体阻断坡脚下方河道,危及下游村镇的安全。本文以贵州省王家沟滑坡为分析对象,结合王家沟滑坡野外地质调查与工程勘查,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五个方面对王家沟滑坡进行初步的了解。而后通过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植被、降雨入渗、水岩物理作用、水岩化学作用五个方面分析王家沟滑坡的形成机制,并且宏观判断王家沟滑坡的稳定性。本文将在两种工况条件下对王家沟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根据勘查所得剖面,获得滑坡稳定系数。而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再次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本文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之前,先采用GOCAD软件构建三维地质体模型,再通过GOCAD软件的CROSSSECTION功能模块截取剖面,对截取的剖面进行FLAC~(3D)软件模拟稳定性计算。通过对王家沟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本文研究区域为王家沟滑坡堆积体及其下部,主要地层为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组成的滑坡堆积体与泥质粉砂岩,上覆土层与下伏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分界面易于形成软弱结构面,滑坡在该处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极大。(2)从地形及地层岩性条件、植被因素、降雨入渗、水岩物理作用以及水岩化学作用五个方面分析王家沟滑坡的形成条件,认为滑坡不利的地层岩性及坡体结构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滑坡坡体被大量植物覆盖,植被的根系作用为地表水入渗以及地下水运动提供了通道;王家沟滑坡破坏发生于连续性强降雨之后,大量雨水滞留于坡体表面,并入渗到破体内部,增加了滑体自重,减小软弱夹层处的摩阻力,降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地下水中的离子与岩土体中的离子发生置换,破坏岩土体的完整性。(3)滑坡的形成及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滑坡坡脚处河流冲刷形成陡坎,加上坡面水田灌溉使滑坡前部首先发生蠕滑变形;雨水丰沛期,雨水入渗,地下水水位抬升,超过软弱夹层面,上覆土层与下伏岩层发生错动,滑坡后缘拉应力增大,形成拉裂缝,滑动面逐渐形成;连续性强降雨后,滑动面贯通,滑体启动,滑坡最终发生破坏。(4)使用王家沟滑坡的地形图以及钻孔数据资料,通过GOCAD软件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再对已经建立完成的三维模型进行剖面的截取,截取的剖面基本符合王家沟滑坡地形特征,可以认为使用截取的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是具有可行性的。(5)对王家沟滑坡堆积体现阶段的稳定性进行计算与分析,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显示:天然工况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FLAC~(3D)计算剖面为GOCAD截取出的剖面,计算结果显示:王家沟滑坡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判定王家沟滑坡堆积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再次遭遇极端天气情况,王家沟滑坡再次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极大,必须对其进行治理。
【图文】:

印江县,直接经济,面裂,日凌


图 1.1 2016 年地质灾害类型构成2014 年 7 月 14 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缠溪镇缠溪村王家沟组后侧山体面裂缝,之后五日持续性的强降雨,于 2014 年 7 月 18 日凌晨,,王家沟发滑坡。滑坡造成 28 栋房屋损毁,致使 29 户 108 人被迫迁移,直接经济

定性分析方法


图 1.2 定性分析方法我国地质工程专家在 20 世纪 50 年代,借鉴前苏联的工程地质体系,继承了地质历史分析法,并且将这种方法广泛的应用于滑坡稳定性分析中[16][工程地质类比法又可以称为工程地质比拟法,滑坡的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3;P6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兴东;夏时斌;;GOCAD在龙门山某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32期

2 李泽新;秦岭;;基于FLAC~(3D)三维建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2期

3 李晓莲;余云燕;崔建林;;基于FLAC~(3D)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Implement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interface constitutive model in FLAC~(3D)[J];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年03期

5 常贵平;朱明;艾立新;彭及环;贾云喜;;司家营高陡边坡最终边坡角优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邵国波;郭艳;蔡冰;;GOCAD软件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2010年05期

7 李洪昌;文枚;;水岩作用与泥质斜坡失稳机理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影;陈国辉;钟声;王晓东;;川主寺尕里台滑坡形成机制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9 马萃林;朱明;王建华;;基于有限差分法的边坡稳定性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09期

10 马萃林;朱明;王建华;;有限差分法FLAC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敏;大连岔鞍村滑坡机理及治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璐璐;四川省喇叭沟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江鹏;南宁盆地砂砾石层的分布规律及基坑支护体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朱灿群;奉节县黄莲树滑坡稳定性及治理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4 许道军;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建筑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5 王明;GOCAD在郑州地铁1号线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郑明月;锚杆—土工网垫喷播植草护坡技术在岩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7 于巾茹;基坑工程数值模拟及可靠度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肖尧;卡拉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德成;丁家坟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均红;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与FLAC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8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58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