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一种机载长焦距可见光系统的无热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20 16:48
【摘要】:航空相机是一种安装在航空器上从空中获取地面信息的光学仪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关键设备,以光学拍照的方式获得清晰的图像信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航空相机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航空相机的焦距也变得越来越长。随着相机分辨率和焦距的提升,相机的工作环境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也越发严重。其中环境温度是影响航空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温度变化对相机成像的影响,采用合适的无热化设计方法,减小温度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增强相机的温度适应性,是航空相机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讨论了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因温度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展开了系统地研究。重点围绕如何提高光学系统的温度适应性问题,提出采用后截距匹配法来指导完成无热化设计。根据相机不同结构的不同特点,选择以折反射式结构中的R-C系统为基础进行设计,并介绍了折反射式光学系统的设计过程。将该相机的设计结果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相应的温度分析,并对光学系统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最后对该相机进行温度试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本文首先介绍了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了光学系统的温度效应理论,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各参数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光学系统成像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原因。随后对无热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三种传统的无热化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机结合的无热化设计思路:后截距匹配。通过匹配光学系统的结构后截距与光学后截距来实现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随后介绍了可见光系统无热化设计的基本流程。通常是先设计在常温下满足成像要求的光学系统,再对光学系统进行温度分析,确定无热优化方案。在选择相机结构时,通过比较几种不同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以折反射式结构中的R-C系统为基础进行设计。在进行温度分析时,为更符合实际工程应用,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的方法对光学系统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优化方案。并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经验,选择最佳设计。最后搭载试验平台,对光学系统进行温度试验,利用温度水平试验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利用环境温度模拟试验来验证光学系统满足成像要求。
【图文】:

航空相机


关技术在今天依然具有先进性[6]。童公司的 KA-112 相机[7]是一种摆扫成像的倾斜全景胶片式相机,系统1830mm,具有先进的热控技术、先进的自动检调焦和斜距调焦技术、能动调光和像移补偿技术,具有较高照相分辨率。其外形如图 1.1 所示。

航空相机


图 1.2 KS-146 航空相机Figure 1.2 KS-146 airborne camera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发布了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oupled Device)的成像原理[6],航空相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虽然胶式航空相机的技术发展的很成熟,分辨率高,图像信息丰富,但是其胶片需要收然后冲洗之后才能获取拍摄信息的工作机制严重的制约了航空相机的工作率。而 CCD 相机因为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的增强和压缩相对容易,以极快的速率传输获取的图像信息,大大增强了航空相机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免了回收风险。因此美英法等国相继开始研制 CCD 航空相机。在 CCD 相机发的初始阶段,航空相机主要以线阵 CCD 为成像介质,采用推扫或摆扫的成像式。其中英国 W.Vinten 公司生产的 8010、8040 系列航空相机和 BAE 公司的AEO(中空光电)航空相机为线阵可见光相机中的经典型号。线阵 CCD 航空相以推扫方式成像时,图像的清晰度易受到推扫角度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几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8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紫娟;张海涛;;医用硬式内窥镜光学系统的设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2 院小雪;周传良;杨东升;;航天光学系统的污染控制技术[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年02期

3 潘卫清;朱勇建;王建中;;一阶光学系统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相空间分析[J];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4 周南润,陶向阳,吕百达;高斯光束经复合光学系统的聚焦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年04期

5 郜勇,周海宪,赵志敏;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的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2年03期

6 沈忙作,马文礼,廖胜,张晓宏;低温光学系统的研制[J];光学学报;2001年02期

7 沈学良;物像运动关系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8 曹国荣;等效光学系统主平面相对位置的讨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汪颖梅,侯榆青,张凯,何大韧,杨卫东,陈江丽;一个光学系统展示的V型阵发现象[J];光子学报;1999年02期

10 吴秀丽;超精密软X射线光学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光机电信息;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梅英;吴卫国;徐智敏;石淑珍;;一种不聚焦并列型复眼的光学系统[A];第四届全国基础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剑白;李小芸;齐豪;陈常彦;;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基本指标体系及其选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魏君成;王成;张童;;空间高级光学系统环境试验概述[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付跃刚;王春艳;王志坚;;稳像光学系统稳像精度测试原理方案探讨[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陈晓丽;杨秉新;;实现甚高分辨率空间遥感器的可展开光学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向阳;白闻喜;姜会林;胡家升;;目视硬性内窥镜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吴亦农;黄志光;冯旗;;空间低温光学系统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周文超;彭勇;徐宏来;;大口径光学系统综合像差外场检测的方法[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明名;王建立;马佩立;;一种检测大口径光学系统中透射镜组的新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洪涛;;五棱镜扫描技术测试大口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联想 引入光学系统差异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2 姜楠 石明山 记者 李林岩;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获重大突破[N];吉林日报;2010年

3 刘春林;联想以品质注解品牌内涵[N];中国企业报;2004年

4 记者 何亚南;向网络拥堵说“不”[N];深圳特区报;2019年

5 宇;ScanMaker 4680满足SOHO一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本报记者 许琦敏;“独门秘技”造国产太空反射镜[N];文汇报;2012年

7 尹桥;勤上光电LED项目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N];消费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吴苡婷;2秒钟完成无盲点人体安检[N];上海科技报;2014年

9 张沐之;勤上光电LED项目获广东科技一等奖[N];中国电子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齐芳;“一根筋”的崔向群[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云达;简单光学系统计算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王海啸;光学系统中若干拓扑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龚昌妹;随机散射光学系统的聚焦与图像恢复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张鑫;高通量基因测序荧光显微成像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刘恩光;冷光学系统低温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年

6 章羚璇;片上非厄米光学系统特性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8年

7 邢振冲;灵巧型长焦多波段共口径光学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8 王蕴琦;沉浸式头戴显示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崔金林;基于计算光学的非完善光学系统图像质量提高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10 杨晓飞;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兴洲;车载平视显示系统光学模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年

2 李杰;高NA光学系统偏振像差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年

3 赵宪宇;子口径斜率扫描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4 廖劲峰;一种机载长焦距可见光系统的无热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5 谭乃悦;透射光学系统焦面光斑形成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姣;全天候红外测云装置光机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7 王晓伟;可见、红外目标对比度特性测量系统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8 付艳丽;高清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9 吴爽;基于机器视觉的比对仪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10 魏爽;空间光学系统污染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2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72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