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广东丹霞山砂岩崖壁蜂窝状洞穴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23:03
【摘要】:丹霞山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壮年中-晚期簇群式峰丛峰林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在砂岩崖壁上发育蜂窝状洞穴。本文以丹霞山长老峰锦石岩寺和梦觉关砂岩崖壁上的蜂窝状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气象监测、岩石样品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讨论了蜂窝状洞穴的形成过程。丹霞山蜂窝状洞穴主要发育在晚白垩世丹霞组二段(锦石岩段)风成砂岩的崖壁上,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其磨圆度,分选性和渗透性良好。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洞穴形态、开口方向和风向,发现其形态特征符合泰森多边形分布。洞穴开口方向和风向相反,说明洞穴长期受到风的作用,且将锦江河流的湿润水汽带到洞穴内部,加快了洞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洞穴朝内部不断扩大加深发育,随着重心逐渐失衡及风化侵蚀的影响,洞穴内壁由厚变薄,最后会因失稳而慢慢消亡。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洞穴外部温度始终高于内部温度,与湿度变化情况相反,指示了洞穴内、外不同的微气候变化;对风速的测量结果,解释了洞穴内部残留物是风对洞穴岩石表面进行风化作用,因微弱的风不能将风化产物带走,所以慢慢积累在洞穴之中。扫描电镜实验和对砂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物颗粒表面的严重风化溶蚀现象和样品中盐矿物的Na元素和高岭石含量的增高是盐风化的证据。另外,通过对比洞穴顶部、后壁和底部的元素含量,认为洞穴后期发育方向是朝内、向上的。因此,在宏观上,洞穴成因主要包括洞穴所处的地理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以及蜂窝状洞穴自身形成的微气候作用;在微观上,盐风化作用是蜂窝状洞穴形成和演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明申;张中俭;李黎;;承德避暑山庄砂岩文物的基本性质和风化机理[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3期

2 谭艳;朱诚;吴立;孙伟;王晓翠;贾天骄;彭华;侯荣丰;;广东丹霞山砂岩蜂窝状洞穴及白斑成因[J];山地学报;2015年03期

3 王满;王英伟;;平顶山矿区煤体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J];煤矿安全;2014年07期

4 彭华;邱卓炜;潘志新;;丹霞山顺层洞穴风化特征的试验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5 刘晓娇;徐娟;张斌;刘守江;覃发超;罗明良;;川中丘陵区河成壶穴的形态对比及成因[J];山地学报;2013年06期

6 张显球;林小燕;;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的介形类动物群[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3年01期

7 郑景雄;周尚哲;王杰;郭向中;;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花岗岩漂砾风化穴初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德文,崔之久,李洪江,南凌;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吴甲添,刘建雄,廖示庭;丹霞盆地地质特征和演化[J];中国区域地质;2001年03期

10 张显球;;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动物群及白垩-第三系界线[J];古生物学报;1992年06期



本文编号:2673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73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