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BiOCl修饰电极的电控离子交换特性

发布时间:2020-05-22 04:26
【摘要】:电控离子交换技术(ESIX)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的离子分离技术,对于溶液中低浓度的离子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在离子处理过程中,对膜电极施加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来精确地控制离子的置入和释放,进而能有效地避免二次化学污染。ESIX的关键在于开发针对目标离子的电活性材料。电活性材料既可以传导电子又可以传导离子,目前常用的电活性材料主要分为有机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聚乙撑二氧噻吩等)、无机过渡金属材料(例如:双金属氢氧化物、铁氰化物等)以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本文针对铯离子,应用暴露(101)晶面的氯氧铋实现了对铯离子的电控去除,并进一步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探究了暴露(001)晶面的氯氧铋的电控离子交换特性。铯离子作为一种放射性污染物,由于半衰期长、易扩散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有极大的危害。氯氧铋作为一种无机电活性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半导体特性以及优异的光催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再生方面。由于放射性的137Cs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本文采用无放射性的氯化铯模拟废水中的铯。针对模拟废水中的铯,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以(101)暴露晶面为主的氯氧铋(BOC-1),并通过简单的涂覆法制备了电活性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氯氧铋和氯氧铋涂覆的电活性膜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吸附实验对氯氧铋涂覆的电活性膜分离去除铯离子的能力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对于BOC-1/PVDF电活性膜,随着吸附电压从0 V增大到-0.7 V,Cs~+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提高。对比试验表明在制备电活性膜的过程中加入导电炭黑有利于增强铯离子的吸附效果。对于不同初始浓度的铯离子模拟废水,BOC-1/SP/PVDF电活性膜对于铯离子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BOC-1/SP/PVDF电活性膜在Li~+/Cs~+和Na~+/Cs~+的二元混合溶液中对铯离子具有有效的选择性,同时在稳定性实验中发现该电活性膜在初始阶段对电压比较敏感。实验中对比了不同暴露晶面的氯氧铋制备的电活性膜对铯离子的吸附效果,并针对效果较好的氯氧铋研究了溶液pH值对其铯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以(001)暴露晶面为主的氯氧铋(BOC-2)的电活性和电控离子交换特性,对BOC-2涂覆的铂电极分别在酸性、碱性、中性盐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来研究其电活性,并结合SEM和XRD表征探究了在中性盐溶液中氧化还原电压对电极材料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CV)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EQCM),在不同的金属离子溶液中对BOC-2修饰的晶片电极的电控离子交换行为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加电的条件下BOC-2材料在中性条件下较稳定,且对碱金属离子中的Li~+和Na~+有单一的阳离子交换特性,交换量分别为25 mg/g和40 mg/g,对重金属离子中的Cu~(2+)有单一的阳离子交换特性,交换量为50 mg/g。
【图文】:

阳离子机理,离子交换技术,分离回收,溶液


属阳离子的废液中,,之后通过外部电路对膜电极材料施加一定的负电压使电极材料被原带负电荷,此时为了维持膜电极的电中性,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会选择性的置入膜内,膜电极材料的吸附达到饱和后将膜电极取出浸入特定的再生溶液中,同时对膜电极施一定的正电位使膜电极材料处于氧化状态带正电荷,此时材料中吸附的阳离子就会在斥力下置出,这样既可以去除废液中的目标离子又可以实现富集回收,同时电极材料得到再生。ESIX 技术作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是操条件比较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即可进行,其次,它的离子吸附过程主要是由极电势推动的所以不受化学平衡的限制,可以通过调节电极膜的电位实现离子的释放此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在传统方法中由于再生过程带来的二次化学污染,最后,ESIX对极低浓度的废水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为解决低浓度废水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开发针对目标离子具有选择性的电活性离子交换材料(Electroactive ion exchangeaterials,EIXMs)材料是目前 ESIX 的研究重点[21]。

几何结构图,正视图,几何结构,原子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子集团(n 是整数),使得氯氧铋倾向于形成层叠状结构[39-40]。如图 1-2(b, c)所示,以单个Bi 原子为中心,它在一侧与四个 O 原子相连形成一个正方锥,而在另一侧与四个 Cl 原子相连形成另一个正方锥结构,即 Bi 与周围的 O 和 Cl 形成反四方柱配位,构成方向相反、上下不对称的锥形几何结构,且两个正方锥正好错开 45°,形成以 Bi 原子为中心的不对称十面体结构。BiOCl 这种独特的开放结构为相应的原子轨道发生极化创造了足够的空间,使得在双 Cl 离子层与[Bi2O2]2+层之间容易产生诱导偶极矩从而在[001]方向上建立起内部电场,在光照条件下激发的电子-空穴就会在内电场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和有效的分离;于此同时,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容易被破坏进而导致原子的有序丢失,从而在 BiOCl 中形成超结构[40-42]。根据密度泛函理论 DFT(Density Function theory)对BiOCl 的能带以及电子结构进行量化计算,结果显示 BiOCl 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约为 3.22 eV,它的价带由 Bi6p、O2p 和 Cl3p 轨道组成了,而导带则由 Bi6p 组成[43]。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02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Ю.В.希尔宾娜;李海萍;;肌肉的生物电活性和肌力变化的特征[J];贵州体育科技;1987年03期

2 李凤斌;董绍俊;;电活性质点Fe~(2+)离子在六氰亚铁钒薄膜中的传输[J];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3 赵颖,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阻鼾器治疗OSAS疗效与颏舌肌肌电活性变化的相关性[J];口腔医学纵横;2002年02期

4 努尔买买提;夏熙;阿依夏木;吾满江·艾力;;α-MnO_2的研究进展(Ⅱ)[J];新疆化工;2002年04期

5 王婧;刘月华;李强;侯玉霞;;性激素水平对年轻女性颏舌肌肌电活性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6 赵颖,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颏舌肌肌电活性特征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7 赵谢群;残留杂质对掺锌InGaAlP中锌的电活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1993年03期

8 杨利国;姚雷;王永国;贲腾;张万金;;电活性聚芳醚酮类环状分子的合成和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9 谭学才;麦智彬;邹小勇;黄在银;蔡沛祥;;以茜素红为电活性探针测定壳聚糖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6期

10 罗丽珊,苏培强,赖建力,魏明霞,黄裕芳;自动拍背对卧床者背部肌电活性促进作用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志军;李思祥;张海祥;杨光;;基于细菌纤维素的电活性水凝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2 罗豪u&;;弛豫铁电单晶高压电活性的机理研究[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超;张美娟;秦利霞;康诗钊;李向清;;自导向组装法快速制备具有高光电活性的三维有序卟啉复合薄膜[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金山;汪的华;胡晓宏;金先波;陈政;;电活性苯并氮杂冠醚应用于分子内静电作用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崔燕;朱叶;孙家娣;魏玮;刘晓亚;;医用镁表面电活性防腐涂层材料的制备与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6 金娥;连花;肖春生;陈学思;;F127-苯胺四聚体共聚物可注射电活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7 马明明;;高强度电活性超分子水凝胶及柔性超级电容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8 罗能能;李强;许超;何文会;严清峰;张一玲;褚祥诚;;电致相变对PMN-PT弛豫铁电单晶压电活性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9 姚雷;陈梁;刘新才;杨利国;晁单明;张万金;;新型电活性聚芳醚酮材料的合成新方法[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牛振江;杨防祖;黄令;姚士冰;周绍民;;镍离子对电合成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活性及表面形貌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常丽君;基因改造技术可激活细胞电活性[N];科技日报;2011年

2 李友;生物芯片可测量细胞带电活性[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凤玲;海洋生物膜的电活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2 蒋文;基于敏感电极界面及电活性纳米探针构建的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晁单明;电活性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娄军芳;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电极生物膜电活性的电化学评估[D];吉林大学;2016年

5 唐家桓;载体电化学特性对电活性生物膜胞外电子传递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6 姚雷;含苯胺链段的电活性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于林;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电活性及腐蚀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8 邬海涛;电活性高分子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郑鹏;钛酸钡基陶瓷的压电物性与钛酸铜钙陶瓷的高介电物性[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东辉;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及食品分析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倩瑶;BiOCl修饰电极的电控离子交换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郭爱玲;几种光电活性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磊磊;电活性聚合物薄膜换能器的力学响应分析及优化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毅;三维阳极电活性生物膜的培养过程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赵梅;几种光、电活性受体分子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国芝;基于杯[4]芳烃的光、电活性受体的合成、表征及识别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丽;氨基酸为基础的聚酯酰胺及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门吉英;聚吡咯/聚乳酸电活性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生物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王宜萍;间接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雷;新型电活性聚芳醚酮材料的合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5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75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5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