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和WSNs的滑坡位移监测与定位
【图文】:
基于 GPS 和 WSNs 的滑坡位移监测与定位据传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WSNs 是由许多带有无线接收和发送功能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每个传感器节点既能作为收集数据的终端节点,也能作为转发数据的中继节点[4]。WSNs 的节点可以感知和收集被测对象的各类数据,并且利用无线网络发送给远程服务器,以供用户浏览和数据处理。近年来,随着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WSNs技术作为 21 世纪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5-6]、智能电网[7]、智能家居[8]、灾难预警[9]等领域。WSNs 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动态组网、分布式等优点,因此把 WSNs 用于环境数据收集和滑坡灾害监测[10-11]已经得到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图 1.1 给出了 GPS 定位和 WSNs 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12-13]。
2.1 系统建模2.1.1 预备知识使用 GPS 进行定位时,GPS 接收机的位置是相对地球而言的,采用地球坐标系来作为参考系。通常情况下,地球坐标系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用到两种,一种是地球直角坐标系,另一种是地球大地坐标系。地球直角坐标系:以地球质心o 作为坐标系原点,z 轴沿着地轴方向指向北极,x轴指向赤道平面和子午圈的交点,即指向零度经线,y 轴位于赤道平面内,和xoz 平面形成右手定则[25]。地球大地坐标系:在大地坐标系中使用经度 、纬度 和高度h来描述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GPS 接收机使用的是地球大地坐标系,即 GPS 接收机的位置坐标用( , , h)来描述,其中经度和纬度的原始数据格式为“ddmm.mmmm”,“dd”表示度,“mm.mmmm”表示分。为了对 GPS 位置坐标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在得到 GPS 接收机的经度和纬度数据后,应该先把原始度分格式的数据转换为度格式的数据,,具体转换流程如图 2.1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作君;;尾矿库位移监测技术探讨[J];科技视界;2014年24期
2 陈益杰;康世海;;钻孔侧向位移监测与围护结构稳定性预测[J];土工基础;2011年05期
3 李巍;段富凯;琚海明;;深部位移监测技术在城市深基坑监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4 段富凯;漆小秋;;深部位移监测技术在滑坡抢险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02期
5 ;TDR-1H型滑坡位移监测系统[J];地质装备;2007年01期
6 王志华;张正禄;汪海航;邓跃进;;远程位移监测系统及其试验分析[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2期
7 王振伟;;无缆地下位移监测系统数据处理及分析[J];矿业快报;2006年11期
8 韩丽丽;鲁艺玲;;深部位移监测在滑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29期
9 肖根益;;深部位移监测在滑坡勘察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年03期
10 周浩;;位移监测技术在尾矿库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简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雷;石振明;王兵;;位移监测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及定量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刘艳辉;刘大安;潘炜;程东幸;郭华锋;;岩质边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方法[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廖椿庭;区明益;赵金生;董诚;;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裂缝位移监测系统的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雷;曹吉庆;叶勇;;岩体边坡工程中的位移监测及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史云;陈实;冯苍旭;王世鼎;;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激光微小位移监测系统[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谢向桂;罗洁;罗剑;;贵州省仁赤公路旺隆滑坡深部岩土位移监测[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吴乃龙;;基于测量不确定度在平面位移监测中的可靠性评定研究[A];第十九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暨2017年海峡两岸测绘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马如坤;;围岩动态位移监测有效性分析及其洞室稳定性判定[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王镇武;谢谟文;廖野澜;;灰色预报在岩体位移监测中的应用[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潘树杰;陈长卿;何军;佟安岐;杨柳;;自动位移监测系统在隧道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丽娜;用信息技术遏制地灾危害[N];中国航天报;2015年
2 本报通讯员 吴延喜;地质队的“科研迷”[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付丽 史学峰;又一专利技术诞生[N];中国建设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永权;基于惯性测量的滑坡位移监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孟和;应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空间结构抗震监控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池;大量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4 雷小华;大跨径拱桥多维位移的光电组合监测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敏;基于GPS和WSNs的滑坡位移监测与定位[D];山西大学;2019年
2 屈康能;某退台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位移监测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3 钱雪彪;图像式远程目标微小位移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巨升;改进灰色因果时序组合模型在大坝位移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张维科;塔子坪滑坡滑动实时位移监测预警及数据分析[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周杨鹏;微位移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邵祥;基于ZigBee的煤矿顶板位移监测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赖家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GPS位移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赖陆波;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位移监测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钟焘;时间序列在隧道位移监测中的综合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6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7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