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液体膨胀机实验与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22:05
【摘要】:在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SC-CAES)、LNG液化和空气分离等系统中,高压低温流体经过节流阀降压过程常伴有能量损失和气体析出,造成了能量的浪费。液体膨胀机是一种可将高压流体或者超临界流体降压至低压的能量回收装置,替换节流阀后可回收工质和能量,提高系统效率和经济性。液体膨胀机定制性较强,同时存在性能实验成本较高,低温空化伴有显著的热效应等难题。目前,国内外对液体膨胀机的研究较少,而研高发性能液体膨胀机对提高SC-CAES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液体膨胀机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液体膨胀机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对叶轮式液体膨胀机的设计和实验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液体膨胀机设计和模化方法研究。分析了液体膨胀机流动过程,建立了液体膨胀机设计模型,得到了设计参数对液体膨胀机的影响规律。根据SC-CAES系统要求,完成了液体膨胀机设计。然后,为简化实验条件,提出液体膨胀机模化方法,并得到了液体膨胀机模化模型。最后,利用数值方法得到了设计和模化液体膨胀机的性能,通过与设计值的比较,验证了设计方法和模化方法的可靠性。2.开展液体膨胀机实验研究。设计完成液体膨胀机实验方案,利用数值分析方法设计确定了实验平台各设备的运行参数,并据此方案和参数搭建了液体膨胀机实验平台。根据液体膨胀机设计结果完成设备加工,并利用实验平台得到了该液体膨胀机的全工况性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额定工况下,效率为75.2%,输出功率为30.4kW。3.开展液体膨胀机内部流动研究。对液体膨胀机三种数值方案进行了数值计算,其中包括:仅包含单通道导叶和动叶的CASE1;包含全通道导叶、动叶和蜗壳的CASE2;在CASE2基础上计及轮背流道,以及轮盖与蜗壳之间泄露通道的CASE3。计算了三种方案下各流道的流动损失,分析了蜗壳、导叶和动叶内的流动不均匀性。对比了变转速运行下额定工况与50%额定转速且?50%额定流量下各流道损失,以及动叶定常和非定常流动。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开展了六种液体膨胀机改进方案的全工况实验工作。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所有改进方案的膨胀机性能均得到了提升,额定工况下改进型液体膨胀机最高效率可达 81.3%,功率为 31.9 kW。4.开展液体膨胀机低温空化研究。对空化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低温空化模型,并通过与低温水翼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对液体膨胀机不同入口温度、出口压力等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液体膨胀机低温空化性能。本文开展了详细的液体膨胀机设计、实验、内部流动和空化性能研究,所得结论对SC-CAES系统液体膨胀机研发和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LNG液化、空分等系统液体膨胀机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图文】:

示意图,储能系统,超临界,压缩空气


而且需要配套燃气轮机电站。逡逑为了克服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缺点,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提出了逡逑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如图1.1所示。在储能时,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将常温逡逑常压空气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利用蓄冷/换热器将超临界空气液化存储至低温储逡逑罐;在释能时,将液态空气经蓄冷/换热器后进入膨胀机,推动叶轮做功发电[3]。逡逑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并且不需要特殊的地理逡逑条件,即可用于削峰填谷,也可用于平缓新能源发电的电能波动。逡逑:0逡逑膨胀机2逦K胀机1逦S冷/换热器逡逑a?逦4.逦T逡逑i逦4逦8邋_逡逑1热/换热器逦^逦1__逡逑3逦1逦低温储罐逡逑低■丨电动机喊逡逑压气机r逦e气机2逡逑0邋0逡逑大气逦大气逦污染物逡逑图1.1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示意图m逡逑郭欢等W对多种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了计算,对采用节流阀液化的逡逑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V-SC-CAES)和采用液体膨胀机液化的超临界压缩空逡逑气储能系统(LE-SC-CAES)进行比较,如图1.2所示。液体膨胀机是将高压液逡逑1逡逑

示意图,液体膨胀机,储能系统,超临界


液体膨胀机实验与数值研究逡逑体或者超临界流体膨胀到低压液态或者气液两相状态,回收液体并对外做功的装逡逑置。在空分液化及石油化工等领域中,液体膨胀机可取代节流阀,,提高液化率和逡逑系统效率。在地热系统中,液体膨胀机可回收全部热水和低品质蒸汽的能量,提逡逑高能源利用率。在跨临界C02循环制冷系统中,液体膨胀机取代节流阀,提高逡逑制冷量和系统经济性。采用液体膨胀机液化的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用意是逡逑将图1.1中蓄冷换热器和低温储罐的节流阀替换成液体膨胀机,回收低温液体的逡逑能量,减少气体析出。经过计算,LE-SC-CAES可提供系统效率约10个百分点逡逑左右[6],如图1.3所示。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6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高辉;;关于进口膨胀机的运行与维护技术浅析[J];气体分离;2017年03期

2 蒋旭;;空分装置的膨胀机操作与研究[J];气体分离;2018年03期

3 钱伯章;;首套国产液体膨胀机试车成功[J];化工装备技术;2015年05期

4 骆静蓉;;膨胀机振动异常原因分析[J];石油技师;2017年04期

5 ;杭氧膨胀机公司:产品多样性和高性能助推拓展国内外市场[J];深冷技术;2017年03期

6 李海辉;;氢气膨胀机的开发及应用[J];深冷技术;2017年03期

7 王小刚;章惠林;;空分设备膨胀机的合理选用[J];深冷技术;2017年04期

8 丁鸿吉;张爱新;霍维山;;增压膨胀机故障分析及检修[J];大氮肥;2008年05期

9 李明艳;;减少制冷系统膨胀机故障停机[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12期

10 李敏霞,马一太,苏维诚,管海清;跨临界二氧化碳压缩膨胀机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一太;赵丽;;常规工质双转子膨胀机的分析与试验介绍[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闫家义;;100万方/日7.0MPa天然气膨胀机的研制[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张加雷;;大焓降、高转速膨胀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蔡学功;王建民;;新型滚动转子式压缩膨胀机[A];第二届中国制冷空调专业产学研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王冰圣;赵远扬;李连生;束鹏程;;低温余热回收用涡旋膨胀机模拟及性能测试[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世文;神本武征;;快速压缩膨胀机中柴油喷雾火焰的壁面碰撞传热(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林文胜;顾安忠;朱刚;;天然气液化装置的流程选择[A];天然气分离与液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熊亚选;乔萃杰;李夏喜;刑琳琳;刘蓉;徐鹏;;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天然气调压系统性能分析[A];2016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朱勤;王世虎;谢友柏;虞烈;;MW301涡轮膨胀机椭圆轴承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10 韦伟;刘杰;陈江平;;采用蜗旋式膨胀机的小型ORC系统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文;国产PTA膨胀机已达到国际标准[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戴敬华;借“前车之鉴”保设备稳定运行[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记者 吕扬 通讯员 丁娜;西安交大突破低温液体膨胀机技术[N];陕西日报;2015年

4 记者 谭勇;我国首套低温液体膨胀机研制成功[N];河南日报;2015年

5 记者 张平阳;西交大突破低温液体膨胀机技术[N];西安日报;2015年

6 中储;10MW级空气储能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改革报;2015年

7 邓天富;“铸”川空品牌 走一流之路[N];四川政协报;2006年

8 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樊祥健;胜利油田19项QC成果获国优[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黄军宏;员工创新,需要领导临阵助推[N];工人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龙飞;基础实用研究贵在坚持去除浮躁[N];陕西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弘扬;液体膨胀机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查世彤;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3年

3 李敏霞;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转子式膨胀机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管海清;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理与转子式膨胀机—压缩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张振迎;逆循环中能量回收涡轮膨胀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赵丽;制冷与热泵循环中膨胀部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张业强;基于单螺杆膨胀机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姜云涛;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及两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安青松;CO_2滚动转子膨胀机内部相变膨胀过程机理分析与可视化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宋盼盼;应用于有机朗肯循环的涡旋膨胀机非稳态流动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嘉晨;活塞膨胀机设计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2 李要红;涡旋膨胀机的数学模型及内部瞬态流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3 美丽鱼;将旋转压缩机作为内燃机废热回收ORC膨胀机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董西宝;地热能ORC膨胀机流场特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5 何王波;基于朗肯循环的汽油机余热回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赵丽;逆循环装置中代替节流阀的双转子膨胀机的设计与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7 陈波;涡旋式膨胀机的热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李小龙;快速压缩—膨胀机的开发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汪建才;快速压缩—膨胀机的开发和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薛皓白;多级单阀膨胀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2682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682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