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县泗店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06:54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地质勘察与工程地质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信阳新县泗店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滑坡灾害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运用极限平衡法对该区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对其稳定性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地区典型的滑坡剖面进行模拟,评价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滑坡整体稳定性及其支护防治效果。本文选取坡体2-2剖面进行设计分析,运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和暴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是1.26和1.03,滑坡体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亚稳定状态。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的强度折减法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滑坡体在自然工况下和暴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25和1.04,计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相互验证。滑坡体在设计中的抗滑桩支护下,滑坡体在自然工况下和暴雨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32和1.11,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抗滑桩支护效果较好。天然状态下,滑坡体位移最大值分布在滑体上部,位于滑带顶端上部,具体表现为滑坡滑体上半部分表现为推移式滑坡的运动形态,位移自滑体上部向下部逐渐减小,滑体中下部位移变化有断层,表现为牵引式滑坡的运动形态,滑体位移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受坡表形态影响较大。滑带与滑床位移有明显的区别,坡体以滑带为界,滑带以及其上滑体部分位移变化较明显,滑带以下滑床位移接近于零值。滑坡体水平与竖向位移变化形式与整体位移变化具有一致性。坡体剪应力增量主要发生在滑坡滑带范围,在天然状态下剪切带范围主要分布在滑带的上段和下段,滑带中段剪应力增量为零值,在暴雨工况作用下,滑带的上下段有贯通趋势,滑坡体稳定性明显减小。滑坡体中部和中下部布置的双排抗滑桩在支护效果上均优于天然状态以及单排抗滑桩状态,单排抗滑桩能达到有效满足滑坡稳定性的支护效果。在不同支护位置的对比中发现,中部双排桩相对于中下部双排桩,变形小的同时剪应力增量较大,在整体稳定性方面,中下部双排桩要略优于中部双排桩。该研究课题为研究区滑坡灾害治理提供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2.22
【图文】:
工作:地质勘察与工程地质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平衡法对该区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对其稳定性做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差分软件 FLAC3d 对该地区典型的滑坡剖面进行模拟体稳定性及其支护防治效果。为该研究区滑坡灾害治理条件和研究区域的详细调查资料,首先分析了工程地质机理,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有限差分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及支护效果,,进而得出合理的评价
第二章 地质环境第二章 地质环境2.1 地形地貌信阳市地貌类型复杂,具有中山、低山、丘陵、垄岗、洼地、平原等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是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比较剧烈,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修筑道路,矿产开采,水利工程建设等滑坡、地裂缝、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灾害是影响信阳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因素,其中,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辖区内南部山区,规模一般数千到数万立方米不等。勘探范围工作范围为山体侵蚀的原始景观,沟壑地貌,地形起伏(图 2.1)。
本文编号:2712427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2.22
【图文】:
工作:地质勘察与工程地质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平衡法对该区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对其稳定性做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差分软件 FLAC3d 对该地区典型的滑坡剖面进行模拟体稳定性及其支护防治效果。为该研究区滑坡灾害治理条件和研究区域的详细调查资料,首先分析了工程地质机理,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有限差分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及支护效果,,进而得出合理的评价
第二章 地质环境第二章 地质环境2.1 地形地貌信阳市地貌类型复杂,具有中山、低山、丘陵、垄岗、洼地、平原等类型,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是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比较剧烈,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修筑道路,矿产开采,水利工程建设等滑坡、地裂缝、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灾害是影响信阳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因素,其中,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辖区内南部山区,规模一般数千到数万立方米不等。勘探范围工作范围为山体侵蚀的原始景观,沟壑地貌,地形起伏(图 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玉敏;郭栋;白冰心;许波;;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涪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12期
2 钟威;高剑锋;;油气管道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油气储运;2015年09期
3 江强强;方X;章广成;;基于新组合赋权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5年03期
4 白冰;袁维;石露;李君;李小春;;一种双折减法与经典强度折减法的关系[J];岩土力学;2015年05期
5 王帅;李学问;宁立波;师晶;;基于FLAC3D的皋兰山I3,I4滑坡自然态和饱水态变形分析[J];河南科技;2015年08期
6 文畅平;肖宏彬;曾娟娟;;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滑坡稳定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5年02期
7 陈Oz;;滑面正应力近似方法对三维极限平衡法解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5年01期
8 贾贵义;全永庆;黎志恒;梁收运;蒋魁;刘德玉;杨亚兵;;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冰川冻土;2014年05期
9 李永红;向茂西;贺卫中;姬怡微;李辉;丁佳;;陕西汉中汉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年03期
10 白桃;黄晓明;;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极限平衡法求解[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2712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71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