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形监测的工程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设计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2.22
【图文】:
术、内观量测技术与光纤监测技术组成。具有测量数据直观准确,监测数强的特点。典型的监测方法有: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滑坡深部位移监测、位监测几个方面进行:)地表变形监测1)监测目的测目的:掌握滑坡体表面的变形状况、发展变化规律,确定滑坡体的变形坡坡体的变形发展趋势。2)监测方法 GPS 地表变形监测项目观测点具有基线长度短、卫星可视条件良好,且部分监测点分布比较。对于周边零星点采用传统单机单天线技术监测,对于可密集监测点采用术监测。数据通信选择 GPRS/3G 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在线传输观测数据到 1.1、图 1.2)。
图 1.2 系统网络结构②人工地表变形监测人工地表位移监测网分为:基准网、工作测点、监测点。基准网在远离滑坡的通视良好的稳定位置架设,从工程的建筑区域基准网引出,高程系统、坐标系统与建筑基准网一致,用于检核工作测点。工作测点在滑坡体附近布设(图 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东平;张彬;彭军还;曾涛;杨红磊;胡程;;滑坡变形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勘察;2015年08期
2 孙义杰;张丹;童恒金;施斌;;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在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4期
3 K.Y.Choi;Raymond W.M.Cheung;;Landslid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rough work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3年05期
4 廖红建;李涛;彭建兵;;高陡边坡滑坡体黄土的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7期
5 许领;戴福初;闵弘;邝国麟;;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宋焱勋;彭建兵;张骏;;黄土填方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5期
7 卫建东;;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测绘科学;2007年06期
8 高德彬;倪万魁;郭社锋;;基于范例推理的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9 赵尚毅,郑颖人,时卫民,王敬林;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坡稳定安全系数[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学强,苏志侠,柯丛茂;黄土边坡稳定性的系统分析[J];南昌水专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延磊;倪万魁;景博;朱晴晴;;典型黄土高边坡削坡过程中变形及稳定性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C];2015年
2 孙义杰;童恒金;施斌;高磊;;DFOS技术在边坡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倪万魁;刘东燕;张永兴;;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吉运;十天高速黄家坡滑坡治理与监测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唐然;监测技术及其在滑坡防治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3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72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