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台方案设计及测控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9 09:17
【摘要】:在新时期能源革命的推动下,不仅要通过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来缓解能源危机,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率也是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凭借循环工质的环保性以及对低品位废弃余热回收利用的优势,在制冷领域占有一席之位。但是当前在研究纳米颗粒对促进氨水溶液循环小型化的进程中大多仅局限在系统循环的某一部分,如吸收或者发生过程,而对探索其对整个循环系统的影响变化理论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还很欠缺。对此,本文在项目的推动下,计划搭建一台稳定可靠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实验台用于研究纳米颗粒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本研究计划的实验台的设计工况为热源温度160℃,制冷温度-15℃,冷却水进水温度32℃,制冷量3kW。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理论热力计算确定了各实验设备的热负荷,选择了紧凑性较高,适合实验操作的设备用于试验台的搭建;利用三维装配图为现场组装工作提供指导;为实验设备安全运行定制了控制电路方案。其次,利用理论模型模拟实验系统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下性能系数的变化趋势,设定制冷量来模拟发生热负荷的变化,分析其与性能系数变化的联系。最后通过计算制冷剂纯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分析其影响,提出进一步地提纯方案。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设计出试验台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电路,并分析循环工艺的必要性。建立一套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试验台的运行参数以及处理每组工况的实验结果数据,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完成对成型试验台的调试工作,找到并修复了循环漏点和设备保温缺陷。根据工艺流程,设计了完整的首次充液开机方案,并通过实操验证了可行性。选择某工况下性能系数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进行对比,计算分析了试验台的能量损失;通过变工况实验,比较了性能系数实验结果曲线和理论模拟曲线的重合度。结果显示,变热源温度和变制冷温度的性能系数变化曲线和模拟结果比较一致;在冷却水进水温度较低时,试验台性能系数偏离模拟结果较多,考虑了分凝器冷却水流量过大导致制冷剂冷凝回流至发生器造成多余的热损;而随着进水温度升高,实验结果曲线越来越接近模拟曲线。针对实验结果,结合了实际应用提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此外,计算了每一组工况下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浓度,根据浓度的变化趋势给出了蒸发器内制冷剂提纯措施。实验研究工作最关键的过程在于试验台的控制调节,以本试验台为对象,结合实际操作讨论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案。以流程图的方式,提出了由几种调节方式组合起来的闭合式的控制调节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B651
【图文】:

非洲,应用实例


余热的基础上,又拓宽了吸收式制冷的应用范围。阳能作为最丰富的清洁能源,自然被优先考虑。M.S.Fernandes[34]论述了冷具有更简便,成本更低的优势,在日后发展的道路上,仍有很多领域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义重大。林們等[35]从实现太阳能空调家用化,小型水双级风冷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实现风冷和低品位热源驱动结合。M A. Khan[36]设计了一台 10kW 的太阳能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了用冷冻水和冰两种储存方式交替输送冷量。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需借,S.A.M.Said[37]设计的带经济器的间歇式太阳能吸收制冷循环,利用回系统的性能,降低了发生负荷,也节省了太阳能集热器面积。非洲地处的太阳能资源,吸收式制冷机是具有潜力的制冷方式。 Kokoukpoe[38]论述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在非洲的应用,在非洲,吸收式制冷广物、疫苗等,所以以小型装置居多,如图 1-2 所示。王晓东等[39]提出太联合引入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并结合实际生活台 100L、260W 的小型氨水吸收制冷冰箱。通过实验,该设备最大性能系。

不锈钢丝网,精馏塔,填料,金属填料


第二章 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台的搭建或氨水溶液要将电加热管完全浸没,防止出现器被设计为一个整体,这让设备变得更加紧凑式有填料塔和板式塔两种,本文设计选用填料三种,金属填料气阻小,容易通过,具有较高用范围广泛;陶瓷填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可但不宜过大,易碎是其最大缺点;塑料填料的主廉,也耐冲击,耐腐蚀,但缺点是填料表面的综合考虑,选用金属填料用于填充精馏塔,型式

三维图,氨水吸收,三维图,设备


18(g)过冷器 (h)蒸发器 (i)氨储罐图 2-4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各设备三维图实验设备在设计选型时考虑到小型紧凑化,在试验台搭建安装的过程中也同样。随意的搭建组装只会增加管材和成本,且不利于集中控制。考虑到实验设备体,频繁移动不仅不方便,而且会降低安装效率,所以本文通过 SolidWorks 的装配将前面设计的设备三维图预先在电脑界面上设置固定下来,然后作为指导现场安板,以此来提高实验设备安装的速度和质量。整个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设备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振亚;;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21期

2 曹园树;李华山;龙臻;卜宪标;马伟斌;;扩散吸收式制冷技术进展[J];新能源进展;2014年01期

3 李雪亭;崔忠善;姚祺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舰船上应用研究[J];中国修船;2010年04期

4 孙寒冰;滕文毫;;浅谈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J];才智;2010年34期

5 ;吸收式制冷泡菜柜机[J];中国调味品;2006年08期

6 宋玫峰,刘道平,周文铸,黄文件;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J];节能;2004年03期

7 孟祥锋,陈光明,何一坚;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及吸收器性能改进[J];流体机械;2004年03期

8 苏芬仙,敖越,苏华,陈凌霜;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J];低温工程;2001年01期

9 李小平,陆震,谢江南,袁从杰,陈子煜;两种串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比较分析[J];流体机械;2001年03期

10 范林,陆震,李大庆;溴代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特殊场合的应用[J];流体机械;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福伟;;吸收式制冷技术在渔船中的应用探讨[A];中国制冷学会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解彩栻;;溴化掟吸收式制冷j_在冶金行im的具氃a捎肹A];第四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中国大陆论文汇编[C];1999年

3 范林;陆震;李大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特殊场合使用效果的改进[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宋玫峰;刘道平;黄文件;;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焕新;尚瑞;舒朝晖;谢军龙;;运行工况对双效空冷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杜垲;;氨水吸收式制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文哲;邓申江;曹巍;吴延嘉;;新型膜蒸馏传质回热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其讨论[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海慧;张亚东;张总辉;杨洪海;;小型吸收式制冷热虹吸泵的流态图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磊;陆震;;冷水温度对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小平;曹卫华;傅德钢;范林;陆震;;低品位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蔡小荣 贺湘辉;“双良”吸收式制冷技术领先世界[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镡立勇;普莱电器 突破吸收式制冷关键技术[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3 郭颖;“工业强区”呼唤更多的科技创新[N];汉中日报;201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蔡新华;上海建首座零碳馆[N];中国环境报;2009年

5 埃西姆;降服热魔 111年空调也升级[N];电脑报;2013年

6 缪志强 顾耀武;双良的创新实践与核心竞争力[N];经理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声;煤制天然气过程低品位余热利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2 陈伟;离子液体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基础物性与循环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李娜;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新型工质对的热物性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高旭;用于深度冷冻的混合制冷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书中;水平管束降膜动力学与界面吸收性能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王建召;吸收式循环构型及含咪唑类离子液体工质对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汪磊磊;高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吸收器热质传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赫明月;摇摆对船用降膜吸收器降膜吸收特性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9 王锐;一种新型液—气引射式吸收器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健勇;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台方案设计及测控运行分析[D];东南大学;2018年

2 安明华;大中型客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制冷空调开发[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郑宋平;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4 刘腾;氨水吸收式制冷精馏塔模拟计算与动态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5 刘渝宏;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研究和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孟玲燕;太阳能复合常规能源的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在别墅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段兵兵;基于扩散吸收式制冷的文物展柜恒湿环境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董斌;机械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性能强化的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9 鞠晓群;以TFE-TEGDME为工质的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毛宝龙;船用烟气驱动单效TFE/TEGDME吸收式制冷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77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