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膜分离技术在糖蜜澄清和脱色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18:57
【摘要】:甘蔗糖蜜是甘蔗制糖行业的主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蔗糖、还原糖、色素和无机盐,目前主要作为底物生产酒精和酵母,但会产生大量富含色素和无机盐的废水。在以甘蔗榨汁为原料的膜法绿色制糖工艺中试成功后,本课题组提出了以糖蜜为原料的膜法绿色制糖工艺---利用膜分离技术从糖蜜中分离得到白砂糖、色素和还原糖。糖蜜的澄清和脱色处理是整个工艺的重点,决定了白砂糖质量和产量。因此,本文主要聚焦在糖蜜的膜澄清和脱色阶段,研究了膜污染机理、分离机制和膜污染控制,为新工艺的开发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首先,评价了 5种商品化聚醚砜超滤膜的糖蜜澄清效果,发现UH050超滤膜最适合糖蜜的澄清操作,不仅可以将悬浮物、果胶等物质完全去除,而且蔗糖截留率最低、膜污染最小。为了更好地控制澄清阶段的膜污染,通过分别关联透过通量与平均跨膜压力、平均膜污染速率和单位能耗的方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下的临界通量,建立了稀释-浓缩模式下的临界通量测定新方法。根据临界通量值和不可逆污染的大小,推断出糖蜜的最佳稀释倍数是8倍,临界通量值为26-32 L/(m2.h),在临界通量下运行可以有效地控制膜污染。最后,通过聚多巴胺涂敷和后续接枝聚合物的膜改性方法,改变聚醚砜超滤膜的亲水性和荷电性,探究膜污染的机理。研究发现,在临界通量下运行,膜面修饰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但当运行通量大于临界通量时,膜面的亲水性和荷电性对膜污染的影响显著。氧化海藻酸钠改性会使膜荷负电性增多,与糖蜜中的主要污染物(荷负电)之间产生更强的静电排斥作用,从而US100膜的临界通量增大了14.3%,其总污染阻力因操作通量的不同而降低了29.1%-64.9%。然后,评价了 11种商品化超滤膜和纳滤膜的糖蜜脱色效果,发现UP005超滤膜和NF5纳滤膜适合对糖蜜进行脱色操作,色素截留率都超过85%。但是二者截留机理却不相同,UP005膜是因为膜污染产生缩孔效应而实现色素的高截留,而NF5膜是依靠其自身的致密分离层。系统研究了糖蜜各组分对脱色膜截留和污染行为的影响,发现还原糖对蔗糖截留的影响可以忽略,无机盐会争夺膜表面的水化层,导致膜孔溶胀,从而降低对蔗糖的截留。色素等污染物则会抵消无机盐诱发的膜孔溶胀效应,从而提高对蔗糖的截留。最后,通过分析操作参数对膜污染和蔗糖截留的影响,发现高温和低通量会降低蔗糖的截留,高温和高通量会降低加剧膜污染,搅拌速度对蔗糖截留的影响较小(60 ℃),但会减轻膜污染。UP005聚醚砜膜的耐高温和耐化学清洗稳定性较强,但是其膜污染严重影响其长期运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UP005膜进行缩孔和亲水化改性,在实现色素高截留率的同时降低膜污染。通过静态吸附和过滤操作研究了UP005的膜污染组成,发现疏水吸附是其发生严重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多巴胺辅助膜改性技术对超滤膜进行膜面和孔内修饰,发现这些膜改性技术尽管可以降低静态吸附时的不可逆污染,但却只能部分缓解过滤操作时的孔内污染,这主要是由于改性小分子本体存在疏水位点、亲水大分子难以进入深层膜孔修饰孔壁、超亲水矿化层不稳定等原因造成。因此对糖蜜脱色膜的改性,不仅要增加膜的亲水性和荷负电性,更重要的是对膜孔进行缩孔处理和提高改性层的稳定性,避免孔内吸附污染的产生,使其可以依靠修饰后的膜孔实现色素和蔗糖的有效分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028.8;TS249.3
【图文】:

示意图,膜分离过程,示意图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逡逑液中部分物质穿过膜,部分物质被截留,从而实现目标分子分离、提纯和富集的逡逑目的(如图1.2)。逡逑Pressure逡逑Permeate逡逑图1.2膜分离过程示意图逡逑Figure邋1.2邋Diagram邋of邋membrane邋separation邋process逡逑1.2.1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分类逡逑与其他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过滤、蒸馏、萃取、吸附分离等)相比,膜分离逡逑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逡逑(1)

跨膜压,通量,膜过滤,膜通量


■邋Membrane逡逑\邋Permeate逡逑图1.4浓差极化示意P22〗逡逑Figure邋1.4邋Concentration邋polarization邋profile逡逑在膜过滤过程中,由于选择透过性,膜两侧会出现溶质浓度差,从而在膜两逡逑侧产生了渗透压差。膜通量越大,浓度差越大,渗透压差也越大。膜过滤操作必逡逑须克服渗透压差进行,因此其有效推动力为跨膜压差减去渗透压差。膜通量与推逡逑动力关系如下:逡逑Jv邋=邋Lp邋?邋(ATMP邋-邋Anb)邋=邋—P ̄Anb逦...邋(1.4)逡逑F逦H邋Rt逡逑式中AIIb是膜两侧的渗透压差,Rt是过滤料液时的总阻力。逡逑7逡逑

浓差极化,跨膜压


溶液逡逑ATMP逡逑图1.3操作通量与跨膜压差的关系逡逑Figure邋1.3邋The邋relationship邋between邋permeate邋flux邋and邋transmembrane邋pressure邋difference逡逑Convective邋flow逡逑Back邋diffusion逡逑‘‘逦Ck逡逑y逡逑\逦Boundary邋layer逡逑■邋Membrane逡逑\邋Permeate逡逑图1.4浓差极化示意P22〗逡逑Figure邋1.4邋Concentration邋polarization邋profile逡逑在膜过滤过程中,由于选择透过性,膜两侧会出现溶质浓度差,从而在膜两逡逑侧产生了渗透压差。膜通量越大,浓度差越大,渗透压差也越大。膜过滤操作必逡逑须克服渗透压差进行,因此其有效推动力为跨膜压差减去渗透压差。膜通量与推逡逑动力关系如下:逡逑Jv邋=邋Lp邋?邋(ATMP邋-邋Anb)邋=邋—P ̄Anb逦...邋(1.4)逡逑F逦H邋Rt逡逑式中AIIb是膜两侧的渗透压差,Rt是过滤料液时的总阻力。逡逑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伟萍;;可用于回收炼厂气的膜分离技术[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9年02期

2 陈海军;;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段兆铎;;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3期

4 李元媛;;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J];生物化工;2019年02期

5 史宇涛;;常规膜分离技术特点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24期

6 师景玲;;膜分离技术在氮肥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氮肥技术;2018年01期

7 邰超,朱若华,邹洪,谷学新;分离科学的前沿——膜分离技术[J];化学教育;2000年12期

8 黄旋律;;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年31期

9 张云飞;田蒙奎;许奎;;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J];现代化工;2017年04期

10 徐志伟;;电厂化学水处理中全膜分离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春琪;赵跃东;汤明杰;张旗;叶永山;苏ml;李强;雷海民;;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4年

2 宁艳春;段巧丽;王兆花;陈绮莉;;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与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立玮;;中药膜分离技术进展及关键技术问题探讨[A];第4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健;刘超;;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及金属回收中的应用及研究[A];第四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高从X&;;膜分离技术与浙江的五水共治[A];海峡两岸膜法水处理院士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高从X&;;膜分离技术与水资源再利用[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7 施燕;;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植物提取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从X&;;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杜启云;;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交流洽谈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曾凡付;;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及零排放处理中的应用[A];海峡两岸膜法水处理院士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励;西安建大:王磊团队引领“膜分离”成果转化[N];陕西科技报;2019年

2 彭媛 记者 谢小芳;大连化物所气体膜分离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N];大连日报;2017年

3 记者徐红张永法;国内独创膜分离技术诞生[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郭有智;令人瞩目de膜分离技术[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5 ;我国第一台“富氮车”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0年

6 ;纯净之水“网”上流[N];科技日报;2000年

7 迅进;唯有创新通坦途[N];科技日报;2001年

8 记者 宋莉;膜分离技术:助推保健酒品质全面升级[N];科技日报;2009年

9 杨秀伟;新手段打破中药的膜分离技术应用困局[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郭有智;膜分离技术发展令人瞩目[N];中国化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文军;茶叶深加工中高效膜分离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韩丽;应用逆流提取与膜分离技术的中药注射剂新工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强剑;膜分离技术在糖蜜澄清和脱色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2 蒋驰;膜分离微观过程及分离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王昊远;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膜分离处理工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夏平国;中药膜分离纯化设备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8年

5 邓志科;膜分离技术在河豚毒素纯化及浓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刘志昌;膜分离技术耦合发酵法制备麻黄碱的工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7 米造吉;膜分离技术在维生素C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区文仕;基于光催化—膜分离技术的印染废水回用装置设计及其性能实验[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萍;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10 孙必旺;基于聚结分离和膜分离技术的油水分离试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1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01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