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锦推广设计应用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47
【图文】:
作为海南岛上存在已久的少数民族,黎族文化的推广不仅对保护非遗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对增加文化内涵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有带动作用。因此,紧抓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是进行黎锦文化传承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二、选题研究综述关于海南黎族和黎锦的记录与研究,笔者于海南省博物馆调研时了解到:来自德国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汉斯·史图博于 1931 年和 1932 年先后两次进入海南岛开展田野调研,在调研期间征集了大批海南民族文物,后于 1937 年出版了《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即《海南岛民族志》)一书(如图 1),这是一部综合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新学科、新方法研究黎族文化的专著,记载了海南黎族的生活、生产、服饰以及精神信仰,对我们认识黎族的生产生活及精神世界有重要指导价值,在黎学研究史上具有不可超越的地位,史图博也由此被誉为“中国黎学的奠基人”。
本节以黎锦的发展历史和黎锦的传承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展开课题,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推论当前时代背景下黎锦传承发展方向和可延伸的领域。一、黎锦的起源与历史海南岛位于我国南疆,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个大岛,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其地形地貌特征概括来说为高峰中峙,台地环洲,逐级梯降,四面滨海。整个岛以五指山中央区为中心,呈层状结构阶梯式分布,一直延伸到沿海,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反映了海南土地类型的多样性,对海南生态区域景观的形成和黎族人民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如热带岛屿季风气候的气候资源、肥沃的热带土地资源、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资源以及矿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可能。总之,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孕育着海南的文明,有着悠久历史,世代居住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如图 1-1-1)就分布于海南岛的中部和中南部。
图 1-1-2 纺轮捻线 图 1-1-3 踞腰织机片来源:图 1-1-2 来源于百度图库;图 1-1-3 来源于笔者在海南省博物馆调研时拍根据资料记载,在唐代,黎族妇女已经可以用藤线编织花纹图案。唐段户录》卷 3 载:“琼州出红簟,其色殷红,莹而不垢”,又载“琼州出合子书囊之类,花多织走兽飞禽,细于锦绮,亦藤工之妙手也。”这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洁;;海南黎锦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推广[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倪尧;;浅析海南黎锦图案中展现的民族文化传承[J];西部皮革;2017年04期
3 熊红丽;;海南黎锦文化设计学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4 叶箴言;方云端;周玉萍;;基于微课的海南黎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20期
5 杨锴;;海南黎锦图案纹样划分方法初探[J];文学教育(上);2016年08期
6 廖树妮;;图案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初探海南黎锦在图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1年04期
7 张蕾;;海南黎锦纹样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以丝巾为例[J];西部皮革;2019年09期
8 姚丹丹;;海南黎锦的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3期
9 邱溆;林琮艺;邓丽娟;;海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文化需求实现路径研究——以海南黎锦文化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18期
10 张睿;王立;;海南黎锦文化的艺术美[J];艺术教育;2014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黄晶 张静;海南黎锦技艺申报世界非遗通过专家审核[N];中国特产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苏群;上海民营企业助推海南黎锦文化产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海南黎锦应在保护中走向产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4 潘宝民邋唐雄;海南黎锦生产培训企业亮相[N];西部时报;2008年
5 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海南黎锦通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光明日报;2009年
6 张钺;海南黎锦制作技艺逐步脱离濒危状况[N];贵州民族报;2013年
7 记者 魏月蘅邋王晓樱;让档案“活”起来为社会发展服务[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凯;纺织“活化石”京城放异彩[N];海南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雯e
本文编号:2801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0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