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西宁市城北区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08:24
   本论文以西宁市城北区不稳定斜坡作为研究对象,从不稳定斜坡的地形地貌标志、斜坡体的物质结构组成特点入手,对研究区的不稳定斜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防治斜坡失稳的工程措施,并提出了斜坡稳定性的监测方案。根据斜坡体的地形、地貌及岩土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将不稳定斜坡自西向东分为2个区,分别为:Q2不稳定斜坡(马坊村东-燕庄新村西)与Q3不稳定斜坡(燕庄新村东)。研究区不稳定斜坡受地形、雨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的影响,斜坡前缘已发生失稳垮塌,导致斜坡中后部发生变形破坏。在模型计算时通过选取适宜的参数,采用瑞典圆弧法和传递系数法计算了3种工况下的斜坡稳定性状况,继而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分析、采用瑞典条分法(圆弧型滑动面)复核计算,Q2-3、Q3-2、Q3-3不稳定斜坡在持续暴雨的情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均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斜坡失稳措施。根据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前缘坡脚支挡(挡墙工程、抗滑支挡工程为主)斜坡上部局部削坡、坡面格构结合生物工程护坡的防治方案。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42.22
【部分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


5图 1-1研究技术路线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次论文研究过程中,本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参与西宁市城北区不稳定斜坡勘查项目组野外实际工作,进行野外调绘、野外勘查、钻探编录、原位测试及取样工作。完成工作量详见汇总表 1-1。工作安排:1 ∶1 000工程地质剖面测量 2.0km;山地工程钻孔 7 个,累计进尺 400.5m;直径为 9m 左右的探井 8 个,总进尺 50.2m。

西宁市,月份,最大降水量,气象站


图 2-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2.1.2 气象条件研究区位于典型的高原地带,气象特征表现为半干旱大陆性特征,具有寒冷时间较长酷热时间较短、多风少雨、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四季特征表现不明显、降雨量极少但降雨期间较为集中等特点[28]。据西宁市气象站1954-2015 年的相关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小时;西宁市每年的 7 月份气温最高,7 月份的平均气温为 18.1℃,每年的 1 月份气温最低,1 月份的平均气温为-9.1℃,近 50 年的年均降水量为 371.4mm,1972 年的降水量最大,为 561.3mm,1966 年的降水量最小,为 187.9mm,近 50 年来小时降水量大于或等于 15mm的暴雨共发生过 11 次[30];近 50 年来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 50mm 的暴雨共发生过 5 次;根据西宁市气象站资料(1971 ~2013 年),西宁市区 24小时最大降水量为 65.5mm,出现在 2013 年 7 月 3 日至 4 日,6 小时最大降雨量 55mm ,出现在 2009 年 8 月 18 日,1 小时最大降水量 32mm,出现在 2005 年 6 月 29

直方图,降水量分布,西宁,气象站


西宁市大通县气象测站 2013 年 8 月 21 日 18 时至 22 日 07 时出降水量达 144.9mm,区内降水分配不均匀,一般集中在每年的几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80%以上)(图 2-2,搜集于历年来西宁市的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33],根据收集的气宁市气象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直方分布图,结果见图 2-的 6~9 月份暴雨频繁发生,据有关资料[34],湟水河谷是青海省雨量最大和出现暴雨的频次最多的地区之一,每个 3~4 年就会繁的暴雨,且这过程中 70%以上的暴雨降水时间都长达 6h 以上一遇 1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32mm,24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66mm,况下 1 小时的降雨量为 30.1mm,五十年一遇情况下的 24 小时最2mm,二十年一遇情况下的 1 小时降雨量为 28mm,二十年一遇时最大降雨量为 51mm。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 1676.8mm;多年平7%,最大冻土深度 1.23c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苏生瑞;李鹏;;断裂控制的滑坡机理研究——以柳家坡滑坡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6期

2 杨颖达;崔可锐;崔亮;马海春;;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J];安徽地质;2014年04期

3 陈国庆;黄润秋;石豫川;许强;;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岑夺丰;黄达;黄润秋;;岩质边坡断续裂隙阶梯状滑移模式及稳定性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5 贺国京;李月峰;易锦;段靓靓;;高填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2年03期

6 万洪;胡春林;;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建材世界;2009年03期

7 王海云;谢礼立;;近断层强地震动的特点[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8 邹小虎;沈军辉;张进林;廖明亮;胡耀飞;;雅砻江甲西滑坡成因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9 李天扶;;论层状岩石边坡的倾倒破坏[J];西北水电;2006年03期

10 徐青,陈士军,傅少君,陈胜宏;改进剩余推力法及其在三板溪滑坡稳定研究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者涛;青川县城桅杆梁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2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