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颗粒级配对矿渣型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7:14
   在一些地形陡峭、岩层疏松的丘陵山区,由于大规模集中开采矿产资源,大量的废渣被堆积于沟道中,不仅增大了纵坡降,并且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导致矿渣型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影响泥石流启动的因素有很多,如颗粒级配、底床坡度、临界水量等,由于矿区岩性复杂,矿渣的颗粒大小及级配不同,在泥石流形成和运动过程表现出的特征差别很大,成灾机理也不同。因此,研究颗粒级配对矿渣型泥石流启动影响及其成灾机理,可促进泥石流启动学的理论发展,同时对矿区泥石流预警和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潼关县金矿区潼峪矿渣型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现场调查,总结了区内矿渣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区矿渣的物理力学特性;基于PFC颗粒流软件,模拟了4种不同颗粒级配矿渣型泥石流的数值模型在暴雨饱和条件下的启动形成过程,分析颗粒级配对矿渣型泥石流的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泥石流物源有90%均来自于矿渣,大多属于无规划的随意堆放,在矿坑周围沿坡倾倒,积累的矿渣严重堵塞沟道。经计算各支沟泥石流流体平均重度为1.502~1.697 t/m~3,断面平均流速为6.13~7.18 m/s,暴雨洪峰流量值为0.81~5.64 m~3/s,泥石流峰值流量为1.32~11.62m~3/s,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为239.16~2113.31m~3,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总量为115.55~1234.66 m~3。(2)泥石流物源区矿渣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结果表明,渗透性和抗剪强度随颗粒级配不同而规律的变化:当矿渣中的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渗透系数随含泥量的增大而降低,细颗粒含量较低时,渗透系数随着曲率系数和等效粒径的增大而升高;矿渣的抗剪强度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降低。(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矿渣型泥石流启动时常常呈现成层分块的特征,且坡脚处先于其他位置启动;泥石流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矿渣的二次堆积和流通淤积;存在一个最有利于矿渣型泥石流启动的颗粒级配,当细颗粒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泥石流的启动;细颗粒含量低的泥石流,虽然难以启动,但启动后速度大,在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冲於过程。(4)细颗粒含量高的泥石流在启动时呈现出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渗流作用造成的顶面下切,运动形式为挤压滑动;细颗粒含量低的泥石流在启动时呈现出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冲刷作用造成的内部掏蚀,运动形式为崩塌倾倒。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42.23
【部分图文】:

地理位置,气象,潼关县,平均降雨量


东经 110°12′49.91″~110°13′54.8″,潼(关)洛(南)线从研究区通过,交通较为便利(图2.1)。图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2.2 气象与水文2.2.1 气象潼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平均降雨量较低,蒸发量很大,

潼关县,金矿区,分区图,气象


潼(关)洛(南)线从研究区通过,交通较为便利(图2.1)。图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2.2 气象与水文2.2.1 气象潼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平均降雨量较低,蒸发量很大,

泥石流,基本特征,矿渣,条件


第三章 矿渣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矿渣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发生与其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和人为影响等密不可分,本章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对潼关金矿区潼峪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整理,分析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泥石流的类型进行划分。研究区平面位置图如图 3.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友宁;陈华清;杨敏;柯海玲;张江华;刘瑞萍;乔冈;;采矿废渣颗粒粒径对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控制作用——以小秦岭金矿区为例[J];地质通报;2015年11期

2 周健;杜强;于仕才;;泥石流启动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3 左正金;李才;王硕楠;胡媛媛;左伟;;基于PFC~(2D)软件的柿树沟泥石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9期

4 王俊杰;卢孝志;邱珍锋;梁越;;粗粒土渗透系数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盛俭;万鲁河;温智虹;王禹萌;杨清福;;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铁永波;徐如阁;巴仁基;;典型冰碛补给型泥石流物源补给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泸定县干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1期

7 周伟;唐川;周春花;;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8 齐超;邢爱国;殷跃平;李滨;;东河口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全程动力特性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9 乔建平;黄栋;杨宗佶;孟华君;;汶川地震极震区泥石流物源动储量统计方法讨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年02期

10 朱元骏;邵明安;;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模拟[J];水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830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30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