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三峡库区王家坡滑坡降雨阈值及预警预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0:56
   降雨型滑坡的预警预报关键是确定诱发滑坡变形或者失稳的降雨阈值,目前关于降雨阈值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数理统计的经验性降雨阈值,二是结合入渗机理分析的滑坡数值模拟或者室内模型试验。两类研究方法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在滑坡预警预报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三峡库区王家坡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GPS监测数据分析了诱发滑坡累积位移发生阶跃的变形阈值,基于数值分析确定诱发滑坡滑动的失稳阈值,在此基础上,基于滑坡发展演化的阶段,建立并量化滑坡的四级预警预报模型,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1)王家坡滑坡属于典型的降雨型滑坡,当降雨强度较大时,滑坡累积位移曲线发生阶跃,当降雨强度较小时,滑坡累积位移曲线趋于平缓,因此,整体上呈现出台阶状的变形特征。且其变形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均滞后于降雨的起止和结束时间,这段时间即为孔隙水压力的增大和消散过程。2)王家坡滑坡经历了两期运动。首先,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滑坡前缘临空面增大,受优势节理面的切割作用,王家坡滑坡发生切层滑坡,并堆积于河流冲洪积层之上;其次,由于近期滑坡前缘开挖、中后部土体加载作用、以及隧道爆破施工等人类的工程活动,加之汛期强降雨的影响,王家坡滑坡再次复活。3)在变形阈值分析方面,首先基于斜率单变点分析滑坡累积位移的类破坏点,并考虑前期降雨对类破坏点的控制作用,通过选取不同的观测时段,分析不同观测时段下各个类破坏点的前期累积降雨量以及降雨量斜率,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斜率阈值。研究结果表明:随观测时段增大,平均累积降雨量斜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同一观测时段下,平均累积降雨量斜率与时间间隔呈反相关关系。本文选取n=2,5,10,15四个观测时段,计算时间间隔d=1条件下各个观测时段的斜率阈值,并选取观测时段n=10,d=1进行验证分析,如果降雨量斜率大于斜率阈值,则滑坡很有可能将发生阶跃性位移,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精度较高。4)在失稳阈值分析方面,假设正态分布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王家坡滑坡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分析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考虑到实际降雨工况的复杂性,采用全局平均的概念,针对短期降雨,分析不同降雨强度I下滑坡失稳滑动所需要的时间D,得到滑坡的I-D阈值曲线;针对长期降雨,通过将长期降雨过程分解为前期降雨A+当期降雨I,求取滑坡失稳滑动所需要的时间D。为了确定前期降雨对于当期降雨的有效作用时间,引入一个降雨过程,通过分析一次独立降雨过程中滑坡累积位移回落的时间,确定前期降雨对于当期降雨的有效作用时间T=10 d,最终,根据不同前期降雨量条件下,分析不同日降雨强度下滑坡破坏所需要的时间D,建立了滑坡破坏的A-I-D阈值曲面。5)在预警预报研究方面,根据变形阈值、失稳阈值所建立的三级预警预报的不足,基于降雨条件下滑坡发展演化阶段的划分,通过日平均降雨强度Ⅰ,降雨历时D,建立滑坡的四级预警预报模型:①Ⅰ 级蓝色预警:Ⅰ16.53(0D≤2),Ⅰ10.69(2D≤5),Ⅰ10.95(5D≤10),Ⅰ5.98(10D≤15);②Ⅱ级黄色预警:超出Ⅰ级蓝色预警,但满足:Ⅰ157.192*D-0.584;③Ⅲ级橙色预警:超出Ⅱ级黄色预警,若为短期降雨:Ⅰ181.066*D-0.703,若为长期降雨:I*D500(D≤10);④Ⅳ级红色预警:超出III级橙色预警,若为短期降雨:Ⅰ181.066*D-0.703,若为长期降雨:I*D500(D≤10)。本文以降雨型滑坡为例,着重分析研究诱发滑坡累积位移阶跃的变形降雨阈值,简称变形阈值,以及诱发滑坡失稳滑动的降雨阈值,简称失稳阈值,并根据滑坡发展演化状态的划分,建立了滑坡的四级预警预报模型,其创新之处在于统一并量化了滑坡的预警预报指标,基于此指标可对滑坡位移阶跃、失稳滑动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降雨型滑坡的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学位单位】:三峡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42.22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预警预报,王家坡,三级


三 峡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5)王家坡滑坡预警预报研究。基于滑坡发展阶段、发展状态的不同,建立王家坡滑坡分级预警预报模型。在求取滑坡的变形阈值、失稳阈值后,可以建立滑坡的三级预警预报模型。针对三级预警预报模型的不足,并结合滑坡演化阶段,建立滑坡的四级预警预报模型。1.3.2 技术路线

水系分布,水系分布,兴山县,王家坡


三 峡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2 工程地质概况2.1 区域概况兴山县位于鄂西山区,属于地质灾害高发频发区,东邻宜昌、保康,南接秭归,西近巴东,北抵神龙架林区,三峡水库蓄水前老县城为高阳镇(现昭君镇),受三峡水库回水影响,新县城选定在古夫镇。王家坡滑坡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古夫河左岸,行政区划隶属于兴山县古夫镇古洞村 1 组,地理中心坐标:经度 110°45′39.648″,纬度31°21′20.034″。滑坡距北侧古洞口水库大坝为 1 公里,距神农架林区木鱼镇 60 公里,距西侧巴东县城 50 公里。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古夫河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地表径流。王家坡滑坡地理位置见图 2.1。兴山县内交通发达,国道 G209 从境内通过,沿 G209 北上 90 公里到达神农架林区,省道 S312 宜兴线可直通宜昌市区,古昭高速公路被誉为“最美水上公路”,正在建设的郑万高速铁路穿越兴山县境,交通便利。区域交通图见图 2.2。

线图,区域交通


注:①为 S312 宜兴线,②为 G209 呼北线,③为 S252 保兴线,④为神兴旅游公路,⑤为 S237王学线图 2.2 区域交通图研究区山体由大巴山及巫山余脉组成,以深—中深切割的中山地形为主,山峦迭嶂,巍峨挺拔,山顶高程一般在 700~1200 m 之间,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香溪河河谷深切,切割深度达 500~1200 m,纵坡降大。两岸悬崖绝壁,危岩临空高耸,为滑坡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来源和临空及加载动力条件,三峡库区位置及滑坡区域高程模型如图 2.3 所示。研究区属于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区,古夫河为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古夫河水系受构造线控制,自北向南流动,现古夫河道为移民迁建后改道所建,原河道位于滑坡前缘坡脚。古夫河河床高程在勘察区内为 198~200 m,河谷呈“V”型,谷底漫滩零星分布,漫滩高程 205 m,地形坡度 25°~45°,右岸为县城主城区所在地,较为开阔。2.2 滑坡概况2.2.1 地形地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顺卫;桂林市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的重要性[J];人民珠江;2005年01期

2 ;我国将建立NR预警预报系统[J];轮胎工业;2003年07期

3 陆建华;柳州市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通过初步验收鉴定[J];水文;2000年01期

4 秦永平;王丽萍;孙庆;李哲;;基于数据仓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报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13期

5 但启淮;徐生菊;轩春江;;共用信息平台在粮食安全预警预报系统中的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廖文凯,覃义珍;柳州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介绍[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0年01期

7 白天竺;;关于沈阳市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年07期

8 郑方心;郑州:预警预报八大内容[J];城市开发;2004年06期

9 李永江 ,辛益军 ,李海宁;房地产业预警预报系统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J];经济师;2003年06期

10 庞汉新;广西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红水河;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孝奇;田燕;;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的智能管理与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叶建平;;柳州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魏文达;;关于江河水污染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模式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陈连友;;雷暴灾害的电荷轨迹分布特征及预警预报[A];全国中尺度气象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8年

5 袁凯;姚望玲;刘火胜;徐迎春;张丽;;武汉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6 韦革宁;;桂西山地灾害的监测、预测及其对策[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刘建华;黄志辉;;新余市雷暴的气候特征和临近预警预报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靳小兵;卜俊伟;李一丁;陆茂;;四川省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及其应用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9 谭万鹏;郑颖人;陈卫兵;;基于宏观观察、位移监测、数值分析的滑坡预警预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周奇;海川;田茂举;;小流域洪水预警预报思路初探[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波 通讯员 罗文明;邵阳高速发布春运路网研判及预警预报[N];邵阳日报;2020年

2 记者 王坤;加强预警预报消险加固排查隐患 全力做好人员疏散确保安全度汛[N];黑龙江日报;201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卢裕元;开展监测预警预报 把握天胶产业动向[N];海南农垦报;2018年

4 记者 文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 切实加强预警预报 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N];定西日报;2018年

5 特约记者 李慧 通讯员 郑盛楠;黑龙江健全地灾气象预警预报体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6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奇峰;克服麻痹思想 强化预警预报 扎实做好城市防汛工作[N];兰州日报;2018年

7 记者 杨旋 通讯员 徐维迎;探索构建地灾气象预警预报标准化模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8 全媒体记者 龚莉;城市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平台六月底前建成[N];襄阳日报;2017年

9 王琴;贵州省地灾预测系统提高预警预报准确性[N];中国矿业报;2017年

10 记者 张成芳;我州扎实安排部署汛期防汛工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水进;公路水毁机理与决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德鑫;三峡库区王家坡滑坡降雨阈值及预警预报研究[D];三峡大学;2019年

2 管珉;南方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杨晓晖;万宁市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郎海坤;网上房地产及其预警预报体系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5 钟名军;数字河道水质预警预报研究及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6 姜楠;构建成都市房地产业预警预报系统的构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李鹤;东南沿海残积土地区降雨型滑坡预警预报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研制与开发[D];长安大学;2011年

9 沙跃龙;雷电预警预报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袁庆;四川省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4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34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