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系统动力学行为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3:31
   压电超声换能器是高频热超声引线键合系统中的关键组成之一,其动力学行为特性对键合连接可靠性与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换能器动力学行为特性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调节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电气与动力学行为特性、提高键合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系统研究了换能器激振声源系统、换能器电学特性及动力行为特性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换能器动态响应特性及最优装配预紧力控制、换能器动态阻抗相位检测方法,获得成果如下:(1)基于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并结合高性能STM32单片机、阻抗相位检测电路、电流真有效值检测电路、功率放大器研制了高频超声换能器激振声源仪器;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高频换能器多传感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搭建了面向热超声引线键合高频压电换能系统多传感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换能器电流、振幅、阻抗相位等重要信息的实时监测以及大量数据的采集与存储,该平台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承担了换能器所有的实验以及测试工作。(2)建立了压电超声换能器谐振频率附近等效电路导纳模型,归纳出基于阻抗相位反馈技术的换能器调谐理论依据,考察了换能器装配预紧力对换能器电学特性的影响规律。(3)基于压电换能器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换能器动态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与模型仿真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得到影响换能器动态响应特性的三大关键因素:装配预紧力、激励信号强度及频率。提出利用系统响应性能评价指标中的超调量以及调节时间并结合大量细致的实验来研究分析三大关键因素对换能器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4)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算法的换能器动态响应特性控制方法,从而达到调节换能器谐振特性的目的;建立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换能器最优装配预紧力控制新方法,提高了换能器的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换能器动态阻抗相位检测方法,进行了前期基础性理论验证研究,并提出利用信号过零点搜索提高希尔伯特变换计算阻抗相位差的精度,将希尔伯特变换计算的阻抗相位差与相位检测芯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希尔伯特变换计算阻抗相位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学位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55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微连接,技术,示意图


微连接技术是微电子封装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使集成电路芯片上的焊盘与??引线框架或基板焊盘形成可靠的电气连接,保证芯片输入、输出信息畅通。目前??主流的微连接技术有引线键合、载带自动焊、倒装封装等[3]。图1-1所示为几种??代表性的微连接技术,其中引线键合技术是1C芯片微连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w_[8]。??WbSSJm?iiVmil??(a)引线键合?(b)载带自动焊?(c)倒装封装??图1-1各微连接技术示意图??引线键合技术是指利用热、力、超声能量耦合作用,将芯片的基板焊盘与外??接引线焊盘进行电气互连的工艺技术。如图1-2所示为热超声引线键合流程图,??首先金属丝穿过劈刀小孔并在高压电火花作用下端部熔成球状;随着劈刀的下??降,金属球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与焊盘接触,在超声振动、键合压力以及加热热量??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金属球与焊盘接触面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第一焊点;接着??劈刀上升并向着引线框焊盘方向移动;最后在在热量、压力以及超声能量耦合作??1??

信息同步,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平台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中温度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NI公司高性能数据采集模块USB-6366并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平台构建换能器多传感信息数据采集系统,完成换能器??工作过程中振幅、振幅、电流、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大量数据采集与存储。??

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夹持,柔性


—售??图2-1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多传感信息同步采集平台??2.3自主研制的柔性夹持结构高频超声换能器??热超声键合工艺中广泛采用的Sandwich结构压电超声换能器通常由压电陶??瓷晶堆、机械变幅杆、后盖板组成夹心式结构,压电陶瓷晶片在功率超声信号的??驱动下产生机械振动,利用机械变幅杆将机械振动放大产生精密制造所需的机械??能。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商用级别引线键合换能器其谐振频率为100kHz,??研究表明,当使用高频超声能量时,不仅能降低键合温度,而且键合接触面形成??所需的时间也显著减小,并且高频压电换器由于涉及从微观到宏观许多时空尺度??上的运动,将会出现许多新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特性,因此本文将对自主研制的??110kHz柔性夹持高频超声换能器展开研究,如图2-2所示,其中图2-2(a)所示为??肋环柔性夹持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琴;法林;;三相压电换能器的设计和仿真[J];电子世界;2016年23期

2 应崇福;李明轩;钟高琦;刘献铎;杨玉瑞;;对检测用压电换能器保护膜厚度影响的分析[J];无损检测;1981年05期

3 张德万;;超声波干接触压电换能器[J];无损检测;1985年03期

4 李明轩;;检测超声压电换能器[J];无损检测;1991年02期

5 詹超;;超声导波压电换能器的优化设计[J];中国标准化;2017年06期

6 姜天仕;;《压电换能器和换能器阵》(修订版)出版发行[J];声学技术;2005年04期

7 倪以发,吴文虬,章德;压电换能器的声非线性[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林仲茂,李萌;高振幅夹心式压电换能器[J];声学学报;1988年04期

9 林书玉,张福成;夹心式压电换能器频率方程的矩阵表示[J];应用声学;1989年01期

10 张海澜;压电换能器数字模型软件包[J];应用声学;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洪臣;基于超声波悬浮支撑的电机转子悬浮机理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李志伟;声速剖面仪校准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3 刘家郡;超声悬浮/气浮的混合悬浮及其行波驱动机理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田丰君;基于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超声波近场声悬浮支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嘉伟;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系统动力学行为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根圣;气流致声压电发电机能量转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3 伊善玲;埋入式压电换能器及其在水泥水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4 常燕;二维纵向振动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设计[D];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

5 杨凯;道路健康监测用叠堆式压电换能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6 孔权;压电换能器自动阻抗匹配系统的设计[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7 常子原;夹心式纵向压电换能器的结构设计和声学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陈伟豪;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系统供能用开槽钹式压电换能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9 徐梦华;梁式压电换能器的力电耦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青;功率超声波换能器恒电压控制策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9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49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