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一种截顶线性聚能装药射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0-10-22 22:19
   为了得到特性更好的线性聚能射流,设计了一种截顶线性药型罩加矩形辅助药型罩的新型装药结构,利用ANSYS/LS-DYNA3D有限元程序对6组新型装药结构及传统装药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矩形辅助药型罩宽度和截顶间隙长度对线性射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形成的线性射流的头部最大速度总体较传统线性聚能射流高,形成的线性射流形态更细更长,并且杵体相对较少,药型罩质量利用率较高。在6组方案中,矩形辅助药型罩宽度为1.0cm、截顶间隙为0.4cm时,该结构形成的线性聚能射流头部速度最大,为3.58km/s,连续性较好,有效宽度最大。
【部分图文】:

线性聚能装药,结构示意图


ANSYS/LS-DYNA3D模拟软件,通过改变矩形辅助药型罩宽度和截顶间隙宽度这2个因素,对射流的头部速度、速度梯度、拉伸宽度以及断裂时间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期为线性聚能装药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1数值模拟在传统线性聚能装药的基础上把线性药型罩的顶部截掉,并在截顶位置处添加矩形辅助药型罩,形成一种新的线性聚能装药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该装药结构与传统线性聚能装药结构所形成的线性射流特性。1.1装药结构设计新型线性聚能装药及传统线性聚能装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线性聚能装药结构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linearshapedchargestructure2种结构的线性药型罩锥角均为70°,装药宽度均为4cm,横向宽度均为6cm,起爆方式均为中心点起爆。辅助药型罩材料和线性药型罩材料均为Cu,药型罩的厚度均为0.2cm,药型罩顶部到装药顶部高度均为2cm,各方案装药密度均不变。6种新型线性聚能装药及传统线性聚能装药方案见表1。表16种新型线性聚能装药及传统线性聚能装药数值模拟方案Table1Numericalsimulationschemeofsixnewlinearsharpedchargeandtraditionallinearsharpedcharge方案编号辅助药型罩宽度/cm截顶间隙/cm装药总高度/cm11.00.44.8021.00.64.6331.00.74.5041.60.44.8051.60.64.6361.60.74.50传统装药5.001.2数值模型建立

示意图,模拟结构,示意图,截顶


GPaD/(cm·μs-1)R1R2ABE08701炸药1.7870.340.8394.115.8140.0680.09表3Cu材料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参数Table3ThematerialmodelanditsparametersofequationofstateforCopper材料ρ/(g·cm-3)GABS1S2/(m·s-1)CV0Cu8.960.460.9×10-30.92×10-31.48900.3941图2模拟结构示意图Fig.2Schematicdiagramofsimulationstructure2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通过改变矩形辅助药型罩宽度和截顶间隙宽度,设计6种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对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各方案的截顶间隙通过一系列的模拟结果进行选择,模拟结果表示当截顶间隙大于81

形态图,射流,装药结构,形态


火炸药学报第40卷第3期7mm时,线性聚能射流速度无明显提高,截顶间隙太小,不足以体现间隙的作用,因此选用0.4、0.6、0.7cm共3组间隙来对比分析线性聚能射流的特性。2.1不同方案线性聚能射流形态分析图3和图4分别为传统线性聚能装药及方案1~6对应的新型聚能装药形成的射流在不同时刻的形态。图3不同时刻不同装药结构的射流形态Fig.3Shapeofjetwithdifferentchargestructuresatdifferenttimes图4不同时刻方案4~6的射流形态Fig.4Jetshapeforschemes4-6atdifferenttimes由图3可知,传统线性聚能装药在起爆后16μs时已经形成形态良好的射流,但是随后射流并没有被充分拉伸,30μs时,杵体已经与射流完全分离。传统线性聚能装药的形态在总体上比较短,射流形态相对稳定。方案1中,起爆16μs后,射流头部刚刚形成,并且矩形辅助药型罩受到爆轰波的作用被压垮,形成射流尾部。30μs时,射流得到很好的拉伸,可以明显看出杵体部分主要为矩形辅助药型罩,而线性药型罩几乎全部形成射流,质量利用率较高。随着爆轰波的传播,射流被进一步拉伸,在46μs时,射流形态仍然完整,杵体与射流出现分离。方案2中,起爆前期射流形态良好,46μs时,射流出现断裂,连续性相对较差。方案3中,截顶间隙较大,在起爆16μs时,射流头部和尾部形态较粗,与方案1、方案2相比压垮效果较差。起爆30μs时,射流同样得到拉伸,但形态比方案1、方案2的射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欢庆,陈飞雄,甘乐,褚征军;钨在药型罩中的应用[J];中国钨业;2004年01期

2 郭红军,石健,汪长栓,李正来,李森元,姚元文;粉末药型罩的试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5年S1期

3 赵腾;罗虹;贾万明;马少华;张全孝;;药型罩材料技术基本要素探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5期

4 王毅;姜炜;刘宏英;陈伟凡;安崇伟;宋小兰;李凤生;;粉末药型罩材料及其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J];含能材料;2007年05期

5 贾万明;张全孝;白志国;马少华;姚懂;王瑛琦;;药型罩制造技术的发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9期

6 魏琪霞;;关于药型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分析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01期

7 吴玉平;王凤英;刘天生;陈星;;多金属粉末复合药型罩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1期

8 刘汉卿,刘林轩;药型罩材料特性对破甲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7年11期

9 王宝生;国外铜药型罩材料动态特性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年01期

10 李国宾;复合药型罩的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宇;双层药型罩毁伤元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高永宏;大炸高下聚能粉末粒子流的侵彻效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谭多望;高速杆式弹丸的成形机理和设计技术[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4 林加剑;EFP成型及其终点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苟瑞君;线性爆炸成型侵彻体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磊;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多面聚能效应的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钼粉烧结材料药型罩高压扭转成形有限元模拟及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许世昌;双层含能药型罩射流成型机理及侵彻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吕愿宏;粉末药型罩聚能射流性能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董众豹;粉末药型罩旋压相对密度数值模拟及均匀性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润滋;含能复合药型罩的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6 姜弛;双层EFP成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7 王肖义;Fe/Al反应材料药型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赵紫盈;钨铜系合金药型罩的破甲特性及破甲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郭焕果;非典型结构药型罩聚能装药侵彻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凯;药型罩的冲压工艺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2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52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