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尺度多孔表面用于半导体制冷热端强化散热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B65
【部分图文】:
阳极反应:??Cu?—>?Cu ̄?+?2^??47/CT?2//20?+?02?个?+4e—??阴极反应:??Cu2++2e ̄^>Cu??4//++4f->?2i/2?个??电镀过程中,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镀件表面会有铜单质快速形成,同时溶??中的水分子会被电解,镀件表面会形成大量的氢气,铜单质在镀件表面的沉积??程与氢气脱离的过程是相反方向,这样氢气的脱离会在镀层中产生氢气逃离的??道形成多孔结构,产生的氢气在逃逸过程中形成的结构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换热??能[18:。因此采用电镀方法制备出来的纳米多孔表面其沸腾还热系数较高,将其??,。??
賺?'??图2-2电镀法原理图??阳极反应:??Cu?—>?Cu ̄?+?2^??47/CT?2//20?+?02?个?+4e—??阴极反应:??Cu2++2e ̄^>Cu??4//++4f->?2i/2?个??电镀过程中,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镀件表面会有铜单质快速形成,同时溶??液中的水分子会被电解,镀件表面会形成大量的氢气,铜单质在镀件表面的沉积??过程与氢气脱离的过程是相反方向,这样氢气的脱离会在镀层中产生氢气逃离的??通道形成多孔结构,产生的氢气在逃逸过程中形成的结构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换热??性能[18:。因此采用电镀方法制备出来的纳米多孔表面其沸腾还热系数较高,将其??应用于换热系统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沸腾换热性能。??根据相关文献,快速电镀法制备的多孔表面其表面蓬松益于脱离基体,需要??经过烧结处理[19:
图2-5多孔层SEM照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如忠;;一种新型相变散热器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3年04期
2 戴源德;温鸿;于娜;曹志高;;热管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3年01期
3 程云;李菊香;莫光东;;水在开孔泡沫铜中的池沸腾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3年04期
4 曾勇;徐宏;侯峰;戴玉林;刘京雷;;火焰喷涂型表面多孔管的性能研究[J];化工机械;2010年02期
5 支浩;奚正平;汤慧萍;朱纪磊;;用于热交换的金属多孔表面制备方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3期
6 Kalaiselvam,S.;Gugan,M.S.;Kuraloviyan,E.;Meganathan,R.;NiruthiyaPriyan,A.;Swaminathan,M.R.;;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nodized/spray pyrolysed nanoporous structure on heat transfer augmentation[J];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2009年04期
7 李如忠;;利用ANSYS进行相变散热器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4期
8 唐金沙;李艳红;黄伟;马雯波;刘吉普;;CPU风冷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实验测试[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2期
9 扶新;高潮;贺俊杰;段沽坪;张超曾;;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CPU散热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9年03期
10 张德库;王克鸿;杨志敏;周微微;;Al_2O_3陶瓷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及其低温连接[J];焊接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显耀;半导体制冷热端散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唐陶;纳米多孔铜表面结构制造及其强化沸腾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凯;铜纳米线阵列表面强化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周平;强内热源球床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黄焕文;半导体制冷系统强化传热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蔡德坡;半导体制冷热端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曹志高;热管散热型半导体冷箱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宏智;烧结型表面多孔管沸腾传热性能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建敏;风冷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闫丽;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碳化物—金属复合粉末及其材料[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7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7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