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微孔膜界面响应法精确测定结晶介稳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7:56
   结晶的介稳区宽度是初始晶核自发形成时的最大过冷度或最大过饱和度,它是直接指导结晶过程设计的晶体成核基础数据,实时地成核检测以及介稳区宽度的精确测定对结晶过程控制和工艺设计意义重大。现阶段使用最广的光学法,无法检测低透光、高色级溶液体系的成核,开发一种适用于全色级溶液体系以及能解决复杂相界面成核响应问题的、快速精确介稳区测定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根据膜蒸馏过程中膜选择性脱除溶剂、膜孔区域成核导致通量骤减的原理,提出了微孔膜界面响应结晶成核的方法,通过与激光法对比,能够更早响应成核。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度,在原响应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验跨膜通量与理论预测通量之间的偏差值ΔJ/Δt作为标准去衡量微孔膜界面上是否产生初始成核。因为膜孔很小,平均孔径为0.1~1μm,微小的初始晶核堵孔属于亚微米级成核响应过程,传统的光学方法或者化学方法都无法做到,以此实现初始成核的快速检测以及介稳区宽度的精确测定。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硝酸钾、氯化钠、硫酸钴、硫酸镍和氯化铜几种二元水溶液体系成核生长和介稳区宽度测定,探究其可行性和测定精度。结果表明,对于硝酸钾水溶液体系,微孔膜界面响应法的通量衰减转折点总是早于激光法的光强信号转折点,测定的介稳区宽度分别为3.79±0.05wt%和5.76±0.15wt%,说明微孔膜界面响应更加灵敏,介稳区测定结果更加精确;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微孔膜界面响应法处理膜通量数据,将通量对时间导数的第一个峰值,确定为初始成核响应点,测定介稳区宽度。测定氯化钠溶液结晶介稳区时,45min时发生响应,测定介稳区宽度为0.74±0.05 wt%,而对于激光法,133min检测到晶核生成,介稳区宽度为1.52±0.15 wt%,说明改进的微孔膜界面响应有效提升了对初始晶核检测的精度;对于低透光率、有色盐溶液体系,激光光强信号极低、无法测定,而微孔膜界面响应法可以完成相应体系的成核响应,实现全色级溶液体系介稳区基础数据测定。实验跨膜通量随温度升高、流速增大而增大,测定的结晶介稳区宽度也随之变大,成核响应时间远早于光学方法。本文还考察了不同料液体积及膜面积对结晶介稳区的影响,当料液体积小或有效膜面积大时,溶液浓缩速率提升,膜表面更易发生晶体成核。对比晶体生长状态与响应的不同阶段,揭示了膜表面动态颗粒附着降低膜通量、实现成核现象响应的机制,也为微孔膜界面响应法的测试精度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思路。这一新型的微孔膜界面响应可为典型和新型结晶过程的工艺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的结晶介稳区基础数据,是在线研究初始成核过程的一个新方向。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02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结晶
        1.1.1 结晶成核
        1.1.2 过饱和度
    1.2 结晶介稳区
        1.2.1 介稳区宽度的影响因素
        1.2.2 介稳区宽度的测定方法
    1.3 膜蒸馏-结晶技术概述
        1.3.1 膜蒸馏技术原理及类型
        1.3.2 膜蒸馏-结晶过程
    1.4 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微孔膜界面响应过程仪器研制
    2.1 结晶介稳区测定和过程调控仪器研制的重要意义
    2.2 微孔膜界面响应的结晶介稳区测定及过程调控仪器装配及功能集成
        2.2.1 仪器研发的设计思路
        2.2.2 仪器装配及其功能
        2.2.3 微孔膜界面响应仪器的研制
    2.3 微孔膜界面响应的结晶介稳区测定及过程调控仪器稳定性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微孔膜界面响应法对全色级溶液介稳区宽度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3.1.2 实验装置流程及操作
    3.2 微孔膜界面响应法测定结晶溶液介稳区宽度
        3.2.1 介稳区宽度的理论模型
        3.2.2 微孔膜界面响应原理
        3.2.3 微孔膜界面响应法与激光法测定硝酸钾溶液体系介稳区
    3.3 改进的微孔膜界面响应法测定溶液初始成核
        3.3.1 微孔膜界面响应初始成核的原理
        3.3.2 改进的微孔膜界面响应法测定氯化钠溶液介稳区宽度
        3.3.3 改进的微孔膜界面响应法测定高浓度低透光率体系溶液介稳区宽度
    3.4 本章小结
4 微孔膜界面响应成核生长机制及测试方法优化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4.1.2 实验装置流程及操作
    4.2 微孔膜界面响应操作参数的调控
        4.2.1 不同料液体积对微孔膜界面响应的影响
        4.2.2 不同膜面积对微孔膜界面响应的影响
    4.3 膜表面晶体生长状态对微孔膜界面响应成核的影响
        4.3.1 膜表面晶体的生长与脱落
        4.3.2 微孔膜界面响应与晶体成核生长关系分析
    4.4 本章小节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海英;鞠微;吴振东;傅元勇;焦学胜;;核微孔膜防雾霾口罩滤片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2 徐凯;张师军;;透气微孔膜制备方法及透气机理的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9年05期

3 沈熔;菅康庄;刘义锐;;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1988年01期

4 吴庸烈,刘卫宏,张华杰,杨金荣,徐纪平;沉淀剂组成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孔结构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1989年03期

5 张效林,韦秀清,张宏夫;聚砜-钛复合微孔膜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6 新型;;宁波材料所在生物基聚合物微孔膜制备及改性方面取得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6年12期

7 ;宁波材料所刘富研究员课题组在聚合物微孔膜刚性界面构造及油水分离方面取得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8 宋鹏飞;刘振;;PVDF微孔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10期

9 沈惠娟;;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11期

10 王道登;孙建中;周其云;;工艺条件对LLDPE/POE/CaCO_3微孔膜的孔结构及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书通;中低能离子在微孔中输运过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李薛宇;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研究聚乙烯微孔隔膜加工物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潘健;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微孔膜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4 谷继峰;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微孔膜的拉伸工艺及表面涂覆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俊;10~18keV O~-负离子与绝缘体微孔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戴清文;聚电解质表面修饰聚丙烯微孔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邓红涛;脂肪酶在聚丙烯微孔膜上的固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振生;热致相分离法iPP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形态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宇海银;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抗污染性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春芳;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微孔膜的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文涛;功能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聚烯烃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赵蕊;微孔膜界面响应法精确测定结晶介稳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杨焯;聚苯硫醚基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4 牛犇;低能电子在PET微孔膜中的传输[D];兰州大学;2019年

5 姜郁;基于聚乳酸和醋酸纤维素可降解超滤膜的制备及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6 金宇涛;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亲水化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李金瑞;微模塑协同浸没凝胶法PVDF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备与表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于泳波;超疏水PVDF复合微孔膜的制备与膜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9 宋琼芳;基于纳米微球自组装技术的多层微孔膜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10 张航;基于水凝胶涂层法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亲水改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5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85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