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四川地区降雨诱发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3:47
   滑坡灾害是四川省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会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更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研究四川地区滑坡的诱发因素,划分滑坡的易发区域,统计滑坡的降雨信息,探究典型地区降雨阈值,构建四川地区降雨诱发滑坡预警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四川地区地质环境的了解和滑坡的影响因子研究,利用加权信息量模型构建四川地区滑坡易发性区划,将四川省分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四个区域,后期经检验点验证,有超过78.7%的灾害点落入中易发区以上的区域,有23.27%的灾害点落入高易发区中,17.43%的灾害点落入极高易发区。(2)利用详尽的气象资料和滑坡灾害信息资料,对降雨和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对滑坡的日雨量、持续降雨日数、累积降雨量进行统计学关系分析,对滑坡的降雨因子进行初步相关性分析。经以上的统计分析,证明了滑坡与降雨因子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验证了与降雨信息之间的相关性。(3)通过对降雨阈值模型的研究,分别对四川的三个典型地市州及各自的一个县级单位与前期研究的易发性区划进行滑坡降雨阈值研究,获得了阿坝州、巴中市、成都市的三条降雨阈值,以及各易发区划的降雨阈值曲线,经过后期验证,各易发区阈值曲线的准确率在89%以上,整体准确率为92%,阈值曲线的效果良好。(4)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易发性区划和降雨因子,根据逻辑回归分析构建滑坡气象预警模型,逻辑模型经ROC曲线检验,AUC值达到0.883,证明模型对灾害诱发效果模拟良好。利用未参与模型的灾害点验证以上的研究成果,经检验,逻辑模型的预警效果为:79.44%的灾害点达到三级预警级别,72.01%的灾害点达到二级预警效果,有62.96%的灾害点达到一级预警效果,综上,模型有较好的预警能力。通过对以上模型的验证能够得出,降雨阈值和逻辑回归模型对四川地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意见。
【学位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42.22
【部分图文】:

四川,地理位置,滑坡灾害


图 1.2 四川地理位置技术路线四川地区降雨诱发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研究易发性区划研究降雨与滑坡灾害统计关系滑坡降雨阈值研究基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信息量法量化影响因子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雨量监测站分布滑坡灾害分布滑坡与当日降雨量关系滑坡与持续降雨日数关系滑坡与累积降雨量关系滑坡与降雨因子相关性分析加权信息量模型构建影响因子选取基于典型行政地区巴中市阿坝州成都市基于易发性区划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极高易发区模型验证

四川地区降雨诱发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研究


影响

土地利用图,总信息量,因子,信息量


共 58 页(5)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 (6)年降雨量(7)土地利用图 2.2 影响因子分组图2.3 信息量计算及结果分析根据公式 2.3,将以上 7 个影响因素的灾害的信息量所需数值通过 ArcGIS软件获取,计算因素的各因子信息量,如下表 2.3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君;赵志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35期

2 高帅;姬怡微;何意平;李成;宁建民;卞惠瑛;;基于层次分析法与Arcgis的榆阳区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5年03期

3 刘艳辉;刘传正;温铭生;唐灿;;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4期

4 戴丛蕊;黄玮;李蒙;张明达;李春虎;朱勇;;云南降雨型滑坡县级预警雨量阈值分析[J];气象科技;2015年04期

5 王喜娜;黄华兵;班亚;李杰;;GIS辅助下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的绘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J];测绘通报;2015年02期

6 孙存举;雷建华;唐果山;何冰;;基于SPOT NDVI影像的阿坝州植被变化遥感监测[J];四川林业科技;2014年06期

7 陈玉;郭华东;王钦军;;基于RS与GIS的芦山地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J];科学通报;2013年36期

8 唐红梅;魏来;唐云辉;高阳华;;重庆地区降雨型滑坡相关性分析及预报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4期

9 兰恒星;周成虎;高星;程维明;王治华;杨志华;李郎平;伍宇明;;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评估及对策建议[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10 王磊;王运生;陈云;蒋发森;;基于GIS的四川广安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893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893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