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酸-聚环糊精主客体自聚膜的构建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12-12 01:21
生物材料表界面的构建通常采用共价修饰的方法,虽然这种改性的方法能够赋予材料表面丰富的化学基团和生物功能,但不免也会存在诸多缺点。例如,修饰过程繁琐,涉及复杂化学合成,反应过程不可控,对材料基底具有选择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此外,传统生物材料表界面的构建方法,原料难以全部参与表界面的反应,不环保,成本较高。本文创新地利用聚环糊精(PCD)和单宁酸(TA)的邻苯三酚的主客体作用以及单宁酸基底适用性强的特点,发展一种快速、高效、原料利用率高、基底普适性强的成膜方法,并考察其在细胞的固定和释放、抗菌材料制备、药物缓释等方面的应用。具体的工作如下:(1)主客体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固定和释放通过TA和PCD的主客体作用形成TA-PCD粒子。该粒子具有粒子之间的自聚集性和对基底高黏附作用。利用溶剂挥发法,构建了具有pH响应性、金刚烷响应性的单宁酸-聚环糊精膜(TPF)。TPF的成膜条件优化为:PCD和TA的质量比为2.5,成膜温度为37℃,TA浓度为1.3 mg/mL。优化后的TPF制备方法简单,可实现原料全部参与成膜,对于材料基底具有广谱适用性。利用TA丰富的...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生物材料及其种类
1.1.1 生物医用材料
1.1.2 生物材料表界面的种类
1.2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1.2.1 单分子层自组装技术
1.2.2 层层自组装技术
1.2.3 表面聚合物改性技术
1.3 表面修饰多酚涂层的研究进展
1.3.1 多酚及其理化性质
1.3.2 多酚的生物活性
1.3.3 多酚涂层制备的机理及方法
1.4 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材料功能化表面
1.4.1 主客体作用概述
1.4.2 基于β-环糊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生物材料表面修饰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2 主客体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固定和释放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
2.2.3 单宁酸-聚环糊精粒子的制备
2.2.4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制备
2.2.5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表征
2.2.6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响应性能评价
2.2.7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细胞的固定
2.2.8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细胞的释放
2.2.9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宁酸-聚环糊精粒子的形成及其自聚性能
2.3.2 单宁酸-聚环糊精自聚膜的构建及优化
2.3.3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理化性能
2.3.4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pH和金刚烷响应性
2.3.5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细胞的固定与释放效率
2.3.6 释放癌细胞的活性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在单宁酸-聚环糊精表面构建载银抗菌涂层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单宁酸-聚环糊精载银抗菌涂层的制备
3.2.3 载银涂层的表征
3.2.4 涂层纳米银的缓释表征
3.2.5 载银涂层的纳米银的溶出型测试
3.2.6 载银涂层的抑菌实验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涂层表面纳米银的表征结果
3.3.2 试样中银缓释的释放结果
3.3.3 试样纳米银溶出测试结果
3.3.4 试样对游离细菌、粘附细菌的抑制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水蒸汽下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可修复及膨胀性能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可修复过程及表征
4.2.3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响应性评价
4.2.4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阿霉素的吸附和释放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修复过程及表征结果
4.3.2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pH响应性及表征结果
4.3.3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阿霉素的吸附和释放结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英文缩略图表
致谢
本文编号:2911585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生物材料及其种类
1.1.1 生物医用材料
1.1.2 生物材料表界面的种类
1.2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
1.2.1 单分子层自组装技术
1.2.2 层层自组装技术
1.2.3 表面聚合物改性技术
1.3 表面修饰多酚涂层的研究进展
1.3.1 多酚及其理化性质
1.3.2 多酚的生物活性
1.3.3 多酚涂层制备的机理及方法
1.4 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材料功能化表面
1.4.1 主客体作用概述
1.4.2 基于β-环糊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生物材料表面修饰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2 主客体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制备及其对细胞的固定和释放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制备
2.2.3 单宁酸-聚环糊精粒子的制备
2.2.4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制备
2.2.5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表征
2.2.6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响应性能评价
2.2.7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细胞的固定
2.2.8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细胞的释放
2.2.9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宁酸-聚环糊精粒子的形成及其自聚性能
2.3.2 单宁酸-聚环糊精自聚膜的构建及优化
2.3.3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理化性能
2.3.4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pH和金刚烷响应性
2.3.5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细胞的固定与释放效率
2.3.6 释放癌细胞的活性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在单宁酸-聚环糊精表面构建载银抗菌涂层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单宁酸-聚环糊精载银抗菌涂层的制备
3.2.3 载银涂层的表征
3.2.4 涂层纳米银的缓释表征
3.2.5 载银涂层的纳米银的溶出型测试
3.2.6 载银涂层的抑菌实验
3.2.7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涂层表面纳米银的表征结果
3.3.2 试样中银缓释的释放结果
3.3.3 试样纳米银溶出测试结果
3.3.4 试样对游离细菌、粘附细菌的抑制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水蒸汽下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可修复及膨胀性能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可修复过程及表征
4.2.3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响应性评价
4.2.4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阿霉素的吸附和释放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修复过程及表征结果
4.3.2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的pH响应性及表征结果
4.3.3 两种单宁酸-聚环糊精膜对阿霉素的吸附和释放结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英文缩略图表
致谢
本文编号:2911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91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