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弱质子酸的低共熔溶剂的构建及氨气捕集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00:51
氨气(NH3)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其高效分离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酸法或水法吸收氨气通常会带来污染大、能耗高、溶剂损失大、腐蚀性强等问题。而离子因成本高,粘度大也限制了其工业应用。低共熔溶剂(DESs)具有挥发性极低、酸碱可控、成本低廉和较好的热稳定性等优良特征,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稳定、易再生且低价的存储氨气的新型溶剂。基于此,本论文首先测定了 NH3在常规的由氯化胆碱(ChCl)和尿素(Urea)组成的DESs的溶解度。NH3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表明是物理吸收过程。最后通过亨利定律方程等计算了 DESs中NH3吸收的热力学性质。该工作既补充了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的数据,也证明了低共熔溶剂是一类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NH3捕集溶剂。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因此设计适度酸性的低共熔溶剂至关重要。本文设计酸性的DESs 可以从氢键受体和氢键供体两种物质的选择进行调控,具体如下:第一类设计并合成了 一系列基于苯酚的弱酸性的三元DESs,该类DESs由氯化胆碱(ChCl)、苯酚(PhOH)及乙二醇(EG)三种物质混合组成;弱酸性的苯...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离子液体法合成氨驰放气NH3回收I:艺??尽竹离f液体被证实具仃广阔前最,似本身A冇粘度高,合成成木大和吸收??
?第1章文献综述???个??11?°?1(A+B)??.〇b??闺?A('s)+I?\?B(s)+1??si?V??9??c??A(s)+B(s)??A?B组分含M?B??图1.3两固体混合相变图(其中,s代表固体,丨代表液体;a点代表A组分的熔点,b点代??表B组分的熔点,c点代表两组分混合后的熔点)??低共熔溶剂和离丫??液体一样最明显的物理特性之一枭其几乎为岑的蒸气压。??因此,两者可以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避免仟何火气污染,也避免/对工人的??相应危害或在其工业用途上产生的危险,例如蒸气可燃性。尽管DKS是通过混??合季铵盐(或者非挥发性化合物IL)和挥发性化合物而形成的,因此它们的挥??发性应比纯IL更大,但是研究表明相对于挥发性的有机物或者形成低共熔溶剂??的任意组分的挥发性来说都具有优势。??粘度是溶剂的重要物性,对于气体吸收来说决定了吸收扩散速度,同时也决??定了本身的流动性。与离子液体类似的,低共熔溶剂的粘度大多在10?5000?cP??之间。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相同的低共熔溶剂的粘度??也和组分及配比相关。比如,金属性的DESs粘度普遍大于由季铵盐与小分子有??机物(例如多元醇、酚类、有机酸等)形成的低共熔溶剂。密度溶剂是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一般的也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降低。同样的形成DESs的组分与配比相??关。??作为溶剂,独特的优势是低共熔溶剂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够溶解难溶于水??的有机物、C〇2等无机物、金属氧化物、药物、大量能形成氢键的有机物等,因??10??
53.2?K,线为拟合结果)??^?4.0?/■??I?3.0-?/?^??¥2.0-?4??i??1?U)"??()()_?乂^^__,?,?,?,?,?,?,?,?,?,???0?50?100?150?200?250?300??Pressure/kPa??in?2.4?NHd:?ChCl+urea?(丨:2.5)丨丨丨的溶解度(■:?313.2?K,??:?323.2?K,?A:?333.2?K,?▼:??343.2?K,??:?353.2?K,线为拟合结果)??图2.5比较丫不同温度下氨^?(在各个ChCl+urea混合物屮的差別。结果M小-,??在313.2?K下,NH3在ChCl+urea?(1:2.0)中的溶解度略微的高于其他两种低熔溶??剂。该现象是因为ChCl+urea(l?:2.0)的熔点低于其它两者,因而相应地ChCl+urea??(1:2.0)液体之间的自由体枳多于其他两者。根据韩布兴等的报道|y11,C’〇2在??CliCI+urea?(1:2.0)丨丨丨的溶解度?lli高?1?—在?ChCl+urea?(丨:丨.5)和?ClK’l+urea?(1:2.5)中??的溶解度。然而,该溶解度的差别在其他的温度下并不明显。w而我们"r以推断??出,在高温条件下,分子的活性更大,溶剂中的自由体枳对度的影响??减小,反而是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开始控制Nib的溶解。由于rhChmea浞合物??的组成相同,它们与NH3的相互作用也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丨七在ChCl+urea混合物屮的溶解度比C()2的溶解度A?-个??数量级。例如,ChCl+urea?(1:2)在?313.2?K?和丨08.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离子液体在氨气分离回收中的应用及展望[J]. 曾少娟,尚大伟,余敏,陈昊,董海峰,张香平. 化工学报. 2019(03)
[2]低共熔溶剂的热稳定性研究(英文)[J]. 陈文君,薛智敏,王晋芳,蒋静云,赵新辉,牟天成. 物理化学学报. 2018(08)
[3]低共熔溶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韦露,樊友军. 化学通报. 2011(04)
[4]焦炉煤气中氨的回收[J]. 王芬,周敏. 洁净煤技术. 2009(04)
博士论文
[1]质子型离子液体功能调控及NH3分离研究[D]. 尚大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8
本文编号:304517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离子液体法合成氨驰放气NH3回收I:艺??尽竹离f液体被证实具仃广阔前最,似本身A冇粘度高,合成成木大和吸收??
?第1章文献综述???个??11?°?1(A+B)??.〇b??闺?A('s)+I?\?B(s)+1??si?V??9??c??A(s)+B(s)??A?B组分含M?B??图1.3两固体混合相变图(其中,s代表固体,丨代表液体;a点代表A组分的熔点,b点代??表B组分的熔点,c点代表两组分混合后的熔点)??低共熔溶剂和离丫??液体一样最明显的物理特性之一枭其几乎为岑的蒸气压。??因此,两者可以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避免仟何火气污染,也避免/对工人的??相应危害或在其工业用途上产生的危险,例如蒸气可燃性。尽管DKS是通过混??合季铵盐(或者非挥发性化合物IL)和挥发性化合物而形成的,因此它们的挥??发性应比纯IL更大,但是研究表明相对于挥发性的有机物或者形成低共熔溶剂??的任意组分的挥发性来说都具有优势。??粘度是溶剂的重要物性,对于气体吸收来说决定了吸收扩散速度,同时也决??定了本身的流动性。与离子液体类似的,低共熔溶剂的粘度大多在10?5000?cP??之间。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相同的低共熔溶剂的粘度??也和组分及配比相关。比如,金属性的DESs粘度普遍大于由季铵盐与小分子有??机物(例如多元醇、酚类、有机酸等)形成的低共熔溶剂。密度溶剂是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一般的也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降低。同样的形成DESs的组分与配比相??关。??作为溶剂,独特的优势是低共熔溶剂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够溶解难溶于水??的有机物、C〇2等无机物、金属氧化物、药物、大量能形成氢键的有机物等,因??10??
53.2?K,线为拟合结果)??^?4.0?/■??I?3.0-?/?^??¥2.0-?4??i??1?U)"??()()_?乂^^__,?,?,?,?,?,?,?,?,?,???0?50?100?150?200?250?300??Pressure/kPa??in?2.4?NHd:?ChCl+urea?(丨:2.5)丨丨丨的溶解度(■:?313.2?K,??:?323.2?K,?A:?333.2?K,?▼:??343.2?K,??:?353.2?K,线为拟合结果)??图2.5比较丫不同温度下氨^?(在各个ChCl+urea混合物屮的差別。结果M小-,??在313.2?K下,NH3在ChCl+urea?(1:2.0)中的溶解度略微的高于其他两种低熔溶??剂。该现象是因为ChCl+urea(l?:2.0)的熔点低于其它两者,因而相应地ChCl+urea??(1:2.0)液体之间的自由体枳多于其他两者。根据韩布兴等的报道|y11,C’〇2在??CliCI+urea?(1:2.0)丨丨丨的溶解度?lli高?1?—在?ChCl+urea?(丨:丨.5)和?ClK’l+urea?(1:2.5)中??的溶解度。然而,该溶解度的差别在其他的温度下并不明显。w而我们"r以推断??出,在高温条件下,分子的活性更大,溶剂中的自由体枳对度的影响??减小,反而是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开始控制Nib的溶解。由于rhChmea浞合物??的组成相同,它们与NH3的相互作用也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丨七在ChCl+urea混合物屮的溶解度比C()2的溶解度A?-个??数量级。例如,ChCl+urea?(1:2)在?313.2?K?和丨08.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离子液体在氨气分离回收中的应用及展望[J]. 曾少娟,尚大伟,余敏,陈昊,董海峰,张香平. 化工学报. 2019(03)
[2]低共熔溶剂的热稳定性研究(英文)[J]. 陈文君,薛智敏,王晋芳,蒋静云,赵新辉,牟天成. 物理化学学报. 2018(08)
[3]低共熔溶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韦露,樊友军. 化学通报. 2011(04)
[4]焦炉煤气中氨的回收[J]. 王芬,周敏. 洁净煤技术. 2009(04)
博士论文
[1]质子型离子液体功能调控及NH3分离研究[D]. 尚大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8
本文编号:3045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04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