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指标选取及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0 00:27
为探究强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规律,选择物源数量、物源面积、物源密度、物源连接度、物源长轴长、物源形状系数作为量化指标。通过对多期高清遥感影像解译和统计获取以上指标数据,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四期影像解译物源面积分别为7.86 km2,6.67 km2,4.67 km2,3.25 km2,分别减少了15%,30%,30%;物源数量为1 310处,1 582处,1 203处,1 004处,物源数量分别增长了21%,-24%,-17%;震后物源数量、物源连接度、物源长轴长以先增加后减少形式进行演化,于2011年前后演化至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而物源面积呈逐渐减少趋势;结合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将泥石流物源演化阶段划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4个阶段;震后坡面物源演化方式将由碎屑流、坡面流形式逐渐转化为沟道侵蚀为主,而沟道物源侵蚀方式将由前期揭底侵蚀和沟道两岸物源坍塌补给为主向后期以水力类下切侵蚀加深为主。研究成果对于丰富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理位置
表2 遥感影像相关信息 编号 拍摄日期 数据来源 分辨率 1 2008年 Spot 5.00 m 2 2011年 Google Earth 2.04 m 3 2013年 Google Earth 2.04 m 4 2017年 Google Earth 2.04 m2.2 指标选取与计算
表6 沟道物源解译统计 年份 总数 连接 未连接 连接度 未连接度 物源形状系数 2008 55 25 30 0.45 0.55 0.000999 2011 86 71 15 0.83 0.17 0.000466 2013 55 48 7 0.87 0.13 0.000495 2017 49 29 20 0.59 0.41 0.0004703.2 物源演化阶段分析
本文编号:3090410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理位置
表2 遥感影像相关信息 编号 拍摄日期 数据来源 分辨率 1 2008年 Spot 5.00 m 2 2011年 Google Earth 2.04 m 3 2013年 Google Earth 2.04 m 4 2017年 Google Earth 2.04 m2.2 指标选取与计算
表6 沟道物源解译统计 年份 总数 连接 未连接 连接度 未连接度 物源形状系数 2008 55 25 30 0.45 0.55 0.000999 2011 86 71 15 0.83 0.17 0.000466 2013 55 48 7 0.87 0.13 0.000495 2017 49 29 20 0.59 0.41 0.0004703.2 物源演化阶段分析
本文编号:3090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09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