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聚合服务
发布时间:2021-04-05 02:24
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和加剧地面沉降、地表房屋损坏等灾害。由矿山开采引发的各灾害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呈现出链式结构演化的态势,构成了复杂的链式传递关系,对矿区的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灾害链的演化机理,在梳理灾害链的演变机制,了解其发生,发展和转换等演变规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特征化、结构化分析,来建立灾害链的信息化描述。由于目前的研究缺乏对灾害链这一演化过程的动态描述机制,无法精确表达灾害链的演变过程。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信息描述模型,来完整描述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针对复杂的灾害链演化过程,本文将灾害链与GIS空间信息分析理论相结合,采用自顶向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灾害链的过程分层描述模型,分别从现象层、变化要素层、抽象语义关联层,资源实现层完成灾害链的语义分层描述。通过构建的灾害链过程描述模型,既表达了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还对他们的时间关联关系进行了描述;并建立其语义约束下的传递过程模型。依据变化要素层及抽象语义关联层中灾害链的5元组描述、灾害事件的8元组描述,进行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中地面沉降的传递约束过程分析;提取灾...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山西省地面塌陷与矿业开采活动关系图
图 2-1 研究区域位置图Fig. 2-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s井工一矿位于宁武煤田的北部,马关河的西侧,区内由下至上发育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 6 统山西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以及新生界新近系保德组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157],区域地层表见表2-1。现井田内出露及钻孔揭露地层按地层层序由老到新分述如下:① 奥陶系(O)中、下奥陶统(O1+2):出露于井田西部,最大揭露厚度 187.29m,中统马家沟组顶部为浅灰色角砾状灰岩,中部为斑状石灰岩,底部为泥质条带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厚84.46~104.30m;下马家沟组上部为灰黄色、深灰色灰岩厚层状石灰岩夹浅灰黄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下部灰褐色具黄色斑点的斑状灰岩中夹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砾屑灰岩。下奥陶统为灰黄色、灰白色白云质石灰岩及白云岩,间夹薄层状灰岩及结晶灰岩,总厚约 400m。
图 2-2 最大下沉点移动轨迹图Fig. 2-2 Movement path of the maximum subsidence point可以看出,随着矿山开采活动发生,受煤层倾角、采区响,地表产生变形,从图 2-2 可以看出,地表介质颗粒的移动,同时还存在水平移动,造成不规则的地表形变值、水平移动值等为地表移动变形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标包括倾斜、曲率、水平变形、扭曲、剪切变形。其中面房屋的主要参量。通过实测数据,可获得各测点的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OM神经网络的服务质量预测[J]. 张以文,项涛,郭星,贾兆红,何强. 软件学报. 2018(11)
[2]从测绘学到地球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科学[J]. 李德仁. 测绘学报. 2017(10)
[3]Web服务组合测试综述[J]. 丁志军,周泽霞. 软件学报. 2018(02)
[4]基于逻辑Petri网的服务流程结构演化研究[J]. 胡强,任志考,赵振,杜军威,杜玉越. 软件学报. 2018(09)
[5]支持动态数据管理与时空过程模拟的实时GIS数据模型研究[J]. 李小龙. 测绘学报. 2017(03)
[6]开源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中异步数据处理性能优化研究与实现[J]. 陈月娟,张锦. 测绘通报. 2016(09)
[7]基于Openlayers和GeoJSON的三维GIS中热区的显示[J]. 张瑞,刘学锋,徐威杰,王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09)
[8]自然灾害链情景态势组合推演方法[J]. 朱晓寒,李向阳,王诗莹. 管理评论. 2016(08)
[9]灾害链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以暴雨洪涝灾害链为例[J]. 杜志强,顾捷晔. 地理信息世界. 2016(04)
[10]“统一时空体系下的多源信息实时接入与异构信息自主加载技术”课题2013年度总结报告[J]. 眭海刚,张锡宁,卜方玲,邓敏,张锦. 科技资讯. 2016(02)
博士论文
[1]洪涝事件信息建模与主动探测方法研究[D]. 杜文英.武汉大学 2017
[2]面向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的服务关系模型与方法研究[D]. 邢华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
[3]塌陷区膏体处置体宏细观力学行为及协调变形控制研究[D]. 孙伟.北京科技大学 2016
[4]面向动态过程模拟和实时表达的地质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 阙翔.中国地质大学 2015
[5]水文变化驱动的暴雨—洪涝灾害主动模拟方法[D]. 丁雨淋.武汉大学 2014
[6]煤矿沉陷区地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 张健雄.河南理工大学 2011
[7]REST式GIS服务聚合研究及软件开发[D]. 张珊.华东师范大学 2011
[8]空间信息服务链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梁娟珠.福州大学 2011
[9]多灾种综合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张永利.清华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开源WebGIS的时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研建[D]. 糜新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2]基于WebGIS的多样化终端洪水时空过程模拟与可视化[D]. 张翔.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采煤沉陷区灾害链断链减灾模式研究及应用[D]. 秦朝亮.太原理工大学 2015
[4]抚顺市采沉变形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分析[D]. 张睿.东北大学 2014
[5]东同V号矿体深部开采引发地表沉降研究[D]. 汪弘.江西理工大学 2014
[6]安家岭露天煤矿采空区影响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 徐小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
[7]基于GIS的矿区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晓文.山东科技大学 2011
[8]基于BP神经网络的山区开采沉陷预计[D]. 王雪英.太原理工大学 2010
[9]基于复杂网络的灾害事件演化与控制模型研究[D]. 李智.中南大学 2010
[10]基于随机Petri网的软件可靠性分析研究[D]. 邹峥.长沙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18953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山西省地面塌陷与矿业开采活动关系图
图 2-1 研究区域位置图Fig. 2-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s井工一矿位于宁武煤田的北部,马关河的西侧,区内由下至上发育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 6 统山西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以及新生界新近系保德组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157],区域地层表见表2-1。现井田内出露及钻孔揭露地层按地层层序由老到新分述如下:① 奥陶系(O)中、下奥陶统(O1+2):出露于井田西部,最大揭露厚度 187.29m,中统马家沟组顶部为浅灰色角砾状灰岩,中部为斑状石灰岩,底部为泥质条带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厚84.46~104.30m;下马家沟组上部为灰黄色、深灰色灰岩厚层状石灰岩夹浅灰黄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下部灰褐色具黄色斑点的斑状灰岩中夹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砾屑灰岩。下奥陶统为灰黄色、灰白色白云质石灰岩及白云岩,间夹薄层状灰岩及结晶灰岩,总厚约 400m。
图 2-2 最大下沉点移动轨迹图Fig. 2-2 Movement path of the maximum subsidence point可以看出,随着矿山开采活动发生,受煤层倾角、采区响,地表产生变形,从图 2-2 可以看出,地表介质颗粒的移动,同时还存在水平移动,造成不规则的地表形变值、水平移动值等为地表移动变形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标包括倾斜、曲率、水平变形、扭曲、剪切变形。其中面房屋的主要参量。通过实测数据,可获得各测点的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OM神经网络的服务质量预测[J]. 张以文,项涛,郭星,贾兆红,何强. 软件学报. 2018(11)
[2]从测绘学到地球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科学[J]. 李德仁. 测绘学报. 2017(10)
[3]Web服务组合测试综述[J]. 丁志军,周泽霞. 软件学报. 2018(02)
[4]基于逻辑Petri网的服务流程结构演化研究[J]. 胡强,任志考,赵振,杜军威,杜玉越. 软件学报. 2018(09)
[5]支持动态数据管理与时空过程模拟的实时GIS数据模型研究[J]. 李小龙. 测绘学报. 2017(03)
[6]开源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中异步数据处理性能优化研究与实现[J]. 陈月娟,张锦. 测绘通报. 2016(09)
[7]基于Openlayers和GeoJSON的三维GIS中热区的显示[J]. 张瑞,刘学锋,徐威杰,王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09)
[8]自然灾害链情景态势组合推演方法[J]. 朱晓寒,李向阳,王诗莹. 管理评论. 2016(08)
[9]灾害链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以暴雨洪涝灾害链为例[J]. 杜志强,顾捷晔. 地理信息世界. 2016(04)
[10]“统一时空体系下的多源信息实时接入与异构信息自主加载技术”课题2013年度总结报告[J]. 眭海刚,张锡宁,卜方玲,邓敏,张锦. 科技资讯. 2016(02)
博士论文
[1]洪涝事件信息建模与主动探测方法研究[D]. 杜文英.武汉大学 2017
[2]面向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的服务关系模型与方法研究[D]. 邢华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
[3]塌陷区膏体处置体宏细观力学行为及协调变形控制研究[D]. 孙伟.北京科技大学 2016
[4]面向动态过程模拟和实时表达的地质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 阙翔.中国地质大学 2015
[5]水文变化驱动的暴雨—洪涝灾害主动模拟方法[D]. 丁雨淋.武汉大学 2014
[6]煤矿沉陷区地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 张健雄.河南理工大学 2011
[7]REST式GIS服务聚合研究及软件开发[D]. 张珊.华东师范大学 2011
[8]空间信息服务链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梁娟珠.福州大学 2011
[9]多灾种综合预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张永利.清华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开源WebGIS的时态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研建[D]. 糜新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2]基于WebGIS的多样化终端洪水时空过程模拟与可视化[D]. 张翔.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采煤沉陷区灾害链断链减灾模式研究及应用[D]. 秦朝亮.太原理工大学 2015
[4]抚顺市采沉变形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与分析[D]. 张睿.东北大学 2014
[5]东同V号矿体深部开采引发地表沉降研究[D]. 汪弘.江西理工大学 2014
[6]安家岭露天煤矿采空区影响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 徐小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
[7]基于GIS的矿区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晓文.山东科技大学 2011
[8]基于BP神经网络的山区开采沉陷预计[D]. 王雪英.太原理工大学 2010
[9]基于复杂网络的灾害事件演化与控制模型研究[D]. 李智.中南大学 2010
[10]基于随机Petri网的软件可靠性分析研究[D]. 邹峥.长沙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18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1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