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门头沟二斜井滑坡机制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0 10:30
  通过对滑坡体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测绘以及钻探等手段,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因素,分析研究滑坡发生机制;采用FLAC3D建立计算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反演最优设计参数值。经分析,门头沟二斜井发生滑坡的直接原因为在顺层基岩边坡进行切坡及削坡角作业,形成坡脚临空面,同时未及时做支护,致使岩体抗剪强度降低,加之基岩层中存在的顺层软弱结构面在地表水的作用下,致使上覆岩体沿软弱面滑动,形成滑坡。通过FLAC3D分析计算得出,在天然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96,暴雨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68,边坡均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的最大位移位于边坡中下部,表现为明显的顺层滑动,坡体出现明显的塑性贯通区。 

【文章来源】:城市地质. 2020,15(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门头沟二斜井滑坡机制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滑坡体地貌全景

剖面图,计算模型,剖面,边坡


通过本次模拟计算分析,该滑坡的最大位移多分布于边坡中下部,表现为明显的顺层滑动。天然工况下,边坡的塑性区分布如图4所示,边坡体表层出现明显的塑性贯通区,稳定系数为0.96,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边坡的塑性区分布如图5所示,边坡体一定深度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塑性贯通区,表现为滑坡体的最不利结构面,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68,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滑坡剪应变增量相比天然状态下出现更为明显的贯通,基本沿着边坡岩体强风化界面,由滑坡体后缘向坡脚剪出口处贯通,塑性分布区较天然工况下分布范围扩大,模拟显示的剪应变增量贯通区与现场勘探揭露的滑动面基本一致。图4 天然工况下塑性区分布图

分布图,塑性区,分布图,暴雨


天然工况下塑性区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 李朝晖,陈建平,马艳玲.  采矿技术. 2011(04)
[2]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述[J]. 连金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9(04)
[3]曼家寨矿区边坡滑动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伊丽娟,赵洪.  地质与勘探. 2008(06)
[4]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J]. 张社荣,彭敏瑞,董绍尧.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04)
[5]山体滑坡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渝怀线古城南平山的应用研究[J]. 李忠,曲力群.  地质与勘探. 2004(05)
[6]岩质边坡破坏机制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J]. 郑颖人,赵尚毅,邓卫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12)
[7]滑坡研究现状综述[J]. 张建永.  中国岩溶. 1999(03)



本文编号:3129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29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