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多级热电制冷器的高精度低温发生系统研制

发布时间:2021-04-10 23:24
  随着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对相关测试仪器温度发生系统的温控精度以及低温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级热电制冷器因其温差大、热惯性小、升降温切换方便等优势,在仪器温度发生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本课题以多级热电制冷器作为研究对象,从总体设计、模型计算、温控算法等方面开展了高精度低温发生系统的研制工作。首先,结合低温特性分析仪的应用场合,选用三级热电制冷器作为制冷/加热源,提出压缩机辅助热端降温的散热方式,设计温控对象与温控系统方案。分析多级热电制冷器内部各参数之间关系,计算热损失,建立多级热电制冷器温控对象瞬态模型与稳态参数预测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准确性,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压缩机参数。其次,结合多级热电制冷器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针对恒温控制设计位置式变速抗饱和积分PID算法,并分析其参数整定方法;针对升降温速率控制提出增量式变增益单神经元PID算法,并采用遗传算法解决单神经元PID中不同初值导致的局部极小值缺陷。最后,搭建高精度低温发生系统,并校准热电偶测温系统。通过实验对测温性能、温度上下限能力及温控性能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热电偶温度测量精度优于0.025℃;温度...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多级热电制冷器的高精度低温发生系统研制


三级热电制冷器实物图

结构图,热端,散热器,结构图


热端散热器结构图

模型图,热电,汤姆逊效应,基本单元


热电基本单元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电冷却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J]. 孙淼,申利梅,陈焕新,桑策.  制冷与空调. 2017(10)
[2]基于TEC的高精度温控系统设计[J]. 吴俊,李长俊.  电子设计工程. 2017(20)
[3]基于热电制冷的电子器件稳态散热应用分析[J]. 王延,尹本浩,祁成武.  电子机械工程. 2017(05)
[4]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微型黑体温控系统[J]. 吴红霞,张博,江峰,孙红胜,隋左宁,张玉国,杨旺林,宋春晖.  宇航计测技术. 2017(05)
[5]改进遗传算法PID在电液伺服系统的应用[J]. 张炳兰.  自动化仪表. 2017(08)
[6]热电制冷技术研究进展[J]. 张婷婷,王亚雄,段建国.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07)
[7]基于遗传算法的半导体制冷器非线性PID设计[J]. 徐健义,杨遂军,许启跃,叶树亮.  测控技术. 2017(06)
[8]基于神经元PID的SCR脱硝控制系统研究[J]. 赵海涛,郭少娟.  自动化仪表. 2017(05)
[9]液体冰点/凝点激光测定方法[J]. 翁万良,秦贯丰,尹辉斌,梁瑞财,丁栴,廖力奋.  广东化工. 2017(09)
[10]热电制冷器热模型建立与修正方法研究[J]. 施道云,杨光,张卫国,侯军占,高瑜,迟圣威.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4)

博士论文
[1]多通道偏振辐射计的精度影响关键因素分析研究[D]. 范慧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
[2]基于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一氧化碳检测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 吕默.吉林大学 2016
[3]基于半导体激光冷却的热电阶梯脉冲过冷特性的研究[D]. 申利梅.华中科技大学 2014
[4]实际热电制冷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热—电转换过程研究[D]. 毛佳妮.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基于增量改进BP神经网络微波深度干燥模型及应用研究[D]. 李英伟.昆明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EMCCD相机热电制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 苏家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17
[2]基于单微通道的荧光PCR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于伦.北京工业大学 2016
[3]基于遗传优化的模糊PID-Smith算法在LD温控系统中的研究[D]. 曾庆顺.湘潭大学 2016
[4]冷镜式路面温室气体露点检测系统[D]. 刘祝.长安大学 2016
[5]后处理升温速率对低温抛光锗单晶片变形的影响[D]. 张梦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6]基因芯片检测仪的关键技术研究[D]. 杨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7]便携式PCR仪温控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D]. 王金.大连海事大学 2015
[8]半导体制冷系统性能的研究[D]. 安景飞.西华大学 2013
[9]定量PCR仪控制与检测系统研究[D]. 刘浩.浙江大学 2013
[10]半导体制冷系统强化传热的研究[D]. 黄焕文.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30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30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