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修石渡剖面黄土微观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05:10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塑黄土渗透性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研究”,以陕西省泾阳县南塬修石渡剖面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对剖面逐米取样的基础上利用Mastersize-2000型激光粒度仪和GUANTA-200型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修石渡剖面黄土的粒度组成、微观结构特征以及物理性质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该剖面黄土颗粒粒度的分布规律和室内土工试验测得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对该剖面黄土的结构特征及孔隙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得了剖面微观结构随埋深变化的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对修石渡剖面黄土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得出剖面黄土的颗粒组成主要以粗粉砂为主,黏粒次之,其中黄土层的粗粉砂含量大于53.32%,而古土壤层的粗粉砂含量在45.25%;古土壤层中黏粒含量高于黄土层,且黏粒含量有随深度增加的趋势。(2)通过分析整个剖面土体的微观结构图像,对骨架颗粒的组成单元体、接触方式、以及胶结类型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总结了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随埋深的变化规律,认为骨架颗粒的接触方式、胶结类型及其组成的单元体是决定黄土孔隙类型的主要因素;剖面土体的骨架颗粒单元体由粗碎屑物和集粒以不同赋存比例共同组成,...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本文选题意义与目的
1.2 黄土微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取样剖面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取样剖面
2.2.1 黄土-古土壤层分布
2.2.3 黄土-古土壤分层描述
2.3 样品采取
2.3.1 黄土粒度组成分析试样采集
2.3.2 黄土微观结构试样采集
第三章 测试方法与样品制备
3.1 微观结构观察测试
3.1.1 土壤粒度仪测试
3.1.2 微观结构观察
3.2 样品制备及观察流程
3.2.1 粒度组分测试样品
3.2.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
3.2.3 ESEM仪器操作流程
3.2.4 图像采集
小结
第四章 修石渡剖面黄土微观结构的定性描述
4.1 黄土微观结构的基本特征
4.1.1 黄土的骨架颗粒
4.1.2 黄土骨架颗粒的接触关系
4.1.3 黄土骨架颗粒的胶结类型
4.1.4 黄土的孔隙类型
4.2 剖面黄土粒度组分分析
4.2.1 剖面黄土粒度组分
4.2.2 剖面黄土粒度参数分析
4.3 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1 全新统坡头黄土(Q4)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3)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2 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2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3 中更新统上离石黄土(Q2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2
1)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4 中更新统中离石黄土(Q2
1)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1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5 下更新统下离石黄土(Q1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4 剖面微观结构总体特征
4.4.1 黄土-古土壤接触带微观结构变化特征
4.4.2 不同地层黄土微观结构变化特征
小结
第五章 修石渡剖面黄土微观结构的定量分析
5.1 图像分析过程
5.2 黄土微观结构图像数据的分析
5.2.1 微观结构图像放大倍数的确定
5.2.2 微观结构图像灰度阈值的确定
5.3 孔隙率和孔隙面积比与埋深的关系
5.4 孔隙类型随埋深的变化
5.5 土壤孔隙分形维数计算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60795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本文选题意义与目的
1.2 黄土微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取样剖面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取样剖面
2.2.1 黄土-古土壤层分布
2.2.3 黄土-古土壤分层描述
2.3 样品采取
2.3.1 黄土粒度组成分析试样采集
2.3.2 黄土微观结构试样采集
第三章 测试方法与样品制备
3.1 微观结构观察测试
3.1.1 土壤粒度仪测试
3.1.2 微观结构观察
3.2 样品制备及观察流程
3.2.1 粒度组分测试样品
3.2.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
3.2.3 ESEM仪器操作流程
3.2.4 图像采集
小结
第四章 修石渡剖面黄土微观结构的定性描述
4.1 黄土微观结构的基本特征
4.1.1 黄土的骨架颗粒
4.1.2 黄土骨架颗粒的接触关系
4.1.3 黄土骨架颗粒的胶结类型
4.1.4 黄土的孔隙类型
4.2 剖面黄土粒度组分分析
4.2.1 剖面黄土粒度组分
4.2.2 剖面黄土粒度参数分析
4.3 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1 全新统坡头黄土(Q4)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3)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2 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2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3 中更新统上离石黄土(Q2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2
1)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4 中更新统中离石黄土(Q2
1)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1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3.5 下更新统下离石黄土(Q1
2)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4.4 剖面微观结构总体特征
4.4.1 黄土-古土壤接触带微观结构变化特征
4.4.2 不同地层黄土微观结构变化特征
小结
第五章 修石渡剖面黄土微观结构的定量分析
5.1 图像分析过程
5.2 黄土微观结构图像数据的分析
5.2.1 微观结构图像放大倍数的确定
5.2.2 微观结构图像灰度阈值的确定
5.3 孔隙率和孔隙面积比与埋深的关系
5.4 孔隙类型随埋深的变化
5.5 土壤孔隙分形维数计算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60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6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