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工程类博士多主体培养机制探析——以加州理工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21 10:42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工科建设创新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三螺旋理论为依托,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通过构建包括政府——支撑机制、企业——外部机制、高校——内部机制在内的多主体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程类博士多主体联合培养机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以细化培养目标引领发展、以多学科交叉课程带动发展、以创新培养方式助力发展、以健全资助机制优化发展。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3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分析框架:三螺旋理论及其适切性分析
二、三螺旋理论视角下CIT工程类博士多主体联合培养机制分析
(一)政府——多主体培养的支撑机制
(二)企业——多主体培养的外部机制
(三)高校——多主体培养的内部机制
1.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工程人才
2. 构建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三、借鉴与启示
(一)以细化培养目标引领发展
(二)以多学科交叉课程带动发展
(三)以创新培养方式助力发展
(四)以健全资助机制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J]. 王轶玮.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2)
[2]我国“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 徐志平,沈红.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3)
[3]产教融合与多元参与:职教共同体融合关系构建[J]. 贺书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7)
[4]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基于美、英、德、法四国的范例[J]. 林健,胡德鑫.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5]国外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比较研究——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 赵东霞,郭书男,周维.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6]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5)
[7]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 陈志刚,杨新海,吴健荣,付保川,徐宗宁,张兄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1)
[8]加州理工学院与世界一流大学定位[J]. 马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3199564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3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分析框架:三螺旋理论及其适切性分析
二、三螺旋理论视角下CIT工程类博士多主体联合培养机制分析
(一)政府——多主体培养的支撑机制
(二)企业——多主体培养的外部机制
(三)高校——多主体培养的内部机制
1.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工程人才
2. 构建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三、借鉴与启示
(一)以细化培养目标引领发展
(二)以多学科交叉课程带动发展
(三)以创新培养方式助力发展
(四)以健全资助机制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螺旋视角下英国学术型博士培养改革探析——以科学与工程合作博士计划为中心[J]. 王轶玮.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2)
[2]我国“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 徐志平,沈红.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3)
[3]产教融合与多元参与:职教共同体融合关系构建[J]. 贺书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27)
[4]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基于美、英、德、法四国的范例[J]. 林健,胡德鑫.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5]国外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比较研究——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 赵东霞,郭书男,周维.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6]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5)
[7]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 陈志刚,杨新海,吴健荣,付保川,徐宗宁,张兄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01)
[8]加州理工学院与世界一流大学定位[J]. 马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3199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9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