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黏性岸坡崩塌特征及断面形态变化特点

发布时间:2021-06-26 15:28
  文章以黏性岸坡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塌岸的水动力、泥沙和河床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弯道和直道两种广义模拟试验。文章以黄河上游宁蒙段登口黏性土为黏性土样,建立岸坡模型,重点观测了近岸流速分布、黏性岸坡崩塌过程及岸坡与河床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小尺度塌岸过程及河流地形变化过程模拟。 

【文章来源】: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48(0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黏性岸坡崩塌特征及断面形态变化特点


试验水槽及其设备示意图

断面形态,断面形态,测量点,流速


—48—2020年第8期黑龙江水利科技No.8.2020(第48卷)HeilongjiangHydraulicScienceandTechnology(TotalNo.48)图1试验水槽及其设备示意图图2断面形态及流速测量点布置表1实验组次表2试验材料的物理性质图3黏性岸坡初始颗粒级配试验水池长25m,宽0.8m,深0.8m,包括自动水位系统、自动尾门系统和流量测量设备。供水和回水的控制过程通过变频器和电磁流量计的闭环实现,在试验允许大流量和小流量时,能保持较高的调节精度。为满足推移质试验采砂的需要,在渡槽底板下游预留取砂口。当需要取砂时,取下底板的可拆卸玻璃。其中,挂篮等物品可配合电子天平等设备进行采砂及含砂量相关试验,试验水槽及其设备示意图,见图1。岸坡全长1.5m,岸坡首尾分别用碎石延长0.5m,既保护了岸坡首尾免受涡流冲刷,又保证了直河干流不受岸坡影响。6个流速监测断面(CS1、CS、CS3、CS4、CS5、CS6)沿河道均匀布置,见图2,4个断面水平布置在河床的每个断面上,岸坡上有尽可能多的垂直测线。根据水深确定每条测线的纵测点数。岸坡断面初始形状及断面流速测点布置,见图2。动态水流量分为45L/s、60L/s和75L/s三个阶段,在建立模型之前测量土壤样品的含水量,以控制水土比。在制作模型时,尽量保证材料的含水量与密实度偏差不大。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证材料的角度始终均匀,并逐步制作模型,即保证模型单位长度内的土质量相同,控制孔隙率。黏性岸坡初始颗粒级配,见图3。试验组次含水率/%容重/g·cm-3C/kPaФ坡脚15.501.8314.77145坡上15.331.8214.451坡脚15.502.0114.77160坡上15.331.7614.451坡脚14.921.6613.66175坡上14.541.5812.931坡脚14.981.8013.77190坡上15.801.6115.371

颗粒级配,黏性,容重,含水率


—48—2020年第8期黑龙江水利科技No.8.2020(第48卷)HeilongjiangHydraulicScienceandTechnology(TotalNo.48)图1试验水槽及其设备示意图图2断面形态及流速测量点布置表1实验组次表2试验材料的物理性质图3黏性岸坡初始颗粒级配试验水池长25m,宽0.8m,深0.8m,包括自动水位系统、自动尾门系统和流量测量设备。供水和回水的控制过程通过变频器和电磁流量计的闭环实现,在试验允许大流量和小流量时,能保持较高的调节精度。为满足推移质试验采砂的需要,在渡槽底板下游预留取砂口。当需要取砂时,取下底板的可拆卸玻璃。其中,挂篮等物品可配合电子天平等设备进行采砂及含砂量相关试验,试验水槽及其设备示意图,见图1。岸坡全长1.5m,岸坡首尾分别用碎石延长0.5m,既保护了岸坡首尾免受涡流冲刷,又保证了直河干流不受岸坡影响。6个流速监测断面(CS1、CS、CS3、CS4、CS5、CS6)沿河道均匀布置,见图2,4个断面水平布置在河床的每个断面上,岸坡上有尽可能多的垂直测线。根据水深确定每条测线的纵测点数。岸坡断面初始形状及断面流速测点布置,见图2。动态水流量分为45L/s、60L/s和75L/s三个阶段,在建立模型之前测量土壤样品的含水量,以控制水土比。在制作模型时,尽量保证材料的含水量与密实度偏差不大。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证材料的角度始终均匀,并逐步制作模型,即保证模型单位长度内的土质量相同,控制孔隙率。黏性岸坡初始颗粒级配,见图3。试验组次含水率/%容重/g·cm-3C/kPaФ坡脚15.501.8314.77145坡上15.331.8214.451坡脚15.502.0114.77160坡上15.331.7614.451坡脚14.921.6613.66175坡上14.541.5812.931坡脚14.981.8013.77190坡上15.801.6115.37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河岸植被影响及变形的河流形态数值模拟研究[J]. 肖毅,邵学军,周刚,周建银.  水力发电学报. 2012(06)
[2]无粘性土堤漫顶溃决水流运动试验研究[J]. 魏红艳,余明辉,梁艳洁.  水科学进展. 2011(04)
[3]河流冲刷作用下堤岸稳定性研究进展[J]. 张芳枝,陈晓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04)



本文编号:3251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251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