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区域地貌对泥石流灾害敏感性的影响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07 13:42
岷江上游处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区域,加上活跃地震带的影响,使岷江上游成为典型的地质环境复杂区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因此本文选取该区域区域地貌和泥石流作为分析对象,综合使用ArcGIS和GRASS等分析软件,分析区域地貌在泥石流敏感性评价的影响;采用Geomorphon方法对岷江上游DEM进行推演识别,获得岷江上游区域的区域地貌分类图;选用贝叶斯模型评价岷江上游泥石流敏感性;探讨区域地貌与泥石流敏感性的关系并改进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单沟泥石流敏感性时采用的泥石流流域面积,用区域地貌中对泥石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地貌组成的泥石流沟谷面积替换,获得岷江上游244条泥石流沟的单沟敏感性。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岷江上游区域地貌分类图某些地貌和地质灾害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不同的地貌可以构成奇特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某种地质特征会对应相关的地质灾害,这也是国内学者通过对应的地貌进行各省的地质灾害进行预估的手段,为预防相关的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对地形地貌所对应的地质灾害进行提前预防,同时可以对积累的经验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把具有重要价值的分析成果转化为研究报告,为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价...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岷江上游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图
2研究区概况14(a)年降雨量(b)河网分布图2-2研究区年降雨量和河网分布图[8]Fig2-2Annualrainfallandrivernetworkdistributionmapinthestudyarea2.3地形地貌岷江上游地区主要由河谷平原,中山高原以及丘陵组成。地势NW较高,SE较低,从地表的切割走向来看,是由N向S加剧变化的。岷江上游地区高差较大,雪宝顶海拔5588米,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而最低的河谷海拔在700米左右,该区域的切割深度在800米到3000米之间,属于下切河谷地貌[35]。由于风化、冻融作用主要形成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区域,而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发生在海拔3800米以下的区域,就导致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河谷,大部分为v字形的峡谷,流水的侵蚀作用较为严重,所以就导致了岷江上游中下段是事故多发地段。
2研究区概况16带主要是由一些褶皱和叠瓦式断裂形成。图2-3岷江上游地质构造分布图[5]Fig2-3GeologicalstructuredistributionmapoftheupperMinRiv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和随机森林模型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以吉林省洮南市北部山区为例[J]. 扈秀宇,秦胜伍,窦强,刘飞,乔双双,董冬.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5)
[2]米林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易发性分析[J]. 卢佳燕,李为乐,刘刚,何敬,杨超,龙雯. 自然灾害学报. 2019(02)
[3]面向对象的安徽省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方法[J]. 李婧晗,江岭,左颖,凌德泉,杨灿灿.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5)
[4]岷江上游河谷聚落特征及其演化分析[J]. 丁明涛,庙成,黄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8)
[5]基于降雨垂直分异的泥石流监测网传感节点布设研究[J]. 丁明涛,周鹏,庙成,黄涛. 灾害学. 2018(02)
[6]顾及多分析尺度的地形部位面向对象分类方法[J]. 江岭,凌德泉,赵明伟,王春,曾微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3)
[7]霍西煤矿区地表滑坡灾害敏感性数值建模与等级划分[J]. 苏巧梅,赵尚民,郭建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12)
[8]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 汤国安,那嘉明,程维明. 测绘学报. 2017(10)
[9]多分析尺度下综合判别的地形元素分类方法[J]. 康鑫,王彦文,秦承志,程维明,赵尚民,朱阿兴,张文诗. 地理研究. 2016(09)
[10]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可拓理论在霍尔古吐水电站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 吕擎峰,李军鹏,赵本山,何晓东.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2)
硕士论文
[1]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对土壤垂直分异影响因子的响应研究[D]. 蒋林宏.西南科技大学 2019
[2]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对气候垂直分异的响应研究[D]. 黄涛.西南科技大学 2019
[3]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及沟谷趋势预测[D]. 林虹宇.西南科技大学 2017
[4]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变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研究[D]. 王骏.西南科技大学 2016
[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演化研究及生态安全评价[D]. 詹金凤.西南科技大学 2015
[6]岷江流域映秀段泥石流敏感性分析[D]. 王金亮.成都理工大学 2013
[7]云南省永胜县青草湾泥石流形成条件与防治对策研究[D]. 刘鹏.昆明理工大学 2013
[8]基于空间分析的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预报模型研究[D]. 虞文娟.电子科技大学 2012
[9]岷江上游松潘县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D]. 李旭娇.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0]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冰川泥石流危险度研究[D]. 李杰.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69735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岷江上游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图
2研究区概况14(a)年降雨量(b)河网分布图2-2研究区年降雨量和河网分布图[8]Fig2-2Annualrainfallandrivernetworkdistributionmapinthestudyarea2.3地形地貌岷江上游地区主要由河谷平原,中山高原以及丘陵组成。地势NW较高,SE较低,从地表的切割走向来看,是由N向S加剧变化的。岷江上游地区高差较大,雪宝顶海拔5588米,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而最低的河谷海拔在700米左右,该区域的切割深度在800米到3000米之间,属于下切河谷地貌[35]。由于风化、冻融作用主要形成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区域,而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发生在海拔3800米以下的区域,就导致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河谷,大部分为v字形的峡谷,流水的侵蚀作用较为严重,所以就导致了岷江上游中下段是事故多发地段。
2研究区概况16带主要是由一些褶皱和叠瓦式断裂形成。图2-3岷江上游地质构造分布图[5]Fig2-3GeologicalstructuredistributionmapoftheupperMinRiv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和随机森林模型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以吉林省洮南市北部山区为例[J]. 扈秀宇,秦胜伍,窦强,刘飞,乔双双,董冬.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5)
[2]米林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易发性分析[J]. 卢佳燕,李为乐,刘刚,何敬,杨超,龙雯. 自然灾害学报. 2019(02)
[3]面向对象的安徽省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方法[J]. 李婧晗,江岭,左颖,凌德泉,杨灿灿.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5)
[4]岷江上游河谷聚落特征及其演化分析[J]. 丁明涛,庙成,黄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8)
[5]基于降雨垂直分异的泥石流监测网传感节点布设研究[J]. 丁明涛,周鹏,庙成,黄涛. 灾害学. 2018(02)
[6]顾及多分析尺度的地形部位面向对象分类方法[J]. 江岭,凌德泉,赵明伟,王春,曾微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03)
[7]霍西煤矿区地表滑坡灾害敏感性数值建模与等级划分[J]. 苏巧梅,赵尚民,郭建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12)
[8]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 汤国安,那嘉明,程维明. 测绘学报. 2017(10)
[9]多分析尺度下综合判别的地形元素分类方法[J]. 康鑫,王彦文,秦承志,程维明,赵尚民,朱阿兴,张文诗. 地理研究. 2016(09)
[10]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可拓理论在霍尔古吐水电站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 吕擎峰,李军鹏,赵本山,何晓东.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2)
硕士论文
[1]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对土壤垂直分异影响因子的响应研究[D]. 蒋林宏.西南科技大学 2019
[2]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对气候垂直分异的响应研究[D]. 黄涛.西南科技大学 2019
[3]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及沟谷趋势预测[D]. 林虹宇.西南科技大学 2017
[4]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变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研究[D]. 王骏.西南科技大学 2016
[5]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演化研究及生态安全评价[D]. 詹金凤.西南科技大学 2015
[6]岷江流域映秀段泥石流敏感性分析[D]. 王金亮.成都理工大学 2013
[7]云南省永胜县青草湾泥石流形成条件与防治对策研究[D]. 刘鹏.昆明理工大学 2013
[8]基于空间分析的四川省泥石流灾害预报模型研究[D]. 虞文娟.电子科技大学 2012
[9]岷江上游松潘县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D]. 李旭娇.成都理工大学 2012
[10]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冰川泥石流危险度研究[D]. 李杰.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69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26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