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敞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演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12:22
尼续滑坡发育于藏南亚东—谷露裂谷带中段开阔的半地堑盆地边缘,滑坡物质堆积分布区为平坦河谷地貌,是青藏高原腹地发育的一处典型"平敞型"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堆积区具有十分完整的堆积结构与典型碎屑流形态,研究该滑坡有助于揭示"平敞型"岩质高速碎屑流运动与堆积分异机制。本文通过对尼续滑坡及其堆积区各组成部分开展了详细地面调查,结合地球物理方法揭示了源区斜坡破坏基本特征与破坏机理,通过高分辨遥感解译与堆积物颗分试验揭示了滑体演化各阶段碎屑物质的空间展布规律。通过对尼续滑坡碎屑流堆积物质结构及空间形态演化特征的研究提出:"平敞型"高速碎屑流转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在源区斜坡段的滑坡结构碎裂化阶段、中部滑动区的物质结构碎屑化阶段;前缘区域的碎屑流流态化运动与堆积阶段,相对应的滑体结构具有碎裂化—碎屑化—流态化的阶跃式转化过程,中部与前缘区域的碎屑流以内部或底部的层状剪切破碎为主,使得碎屑流在"摊薄效应"下继续运动与纵向扩展,碎屑流运动由"干"的高速流态化转为固态静止的过程极为迅速,从而保留有连续脊丘与线槽等特殊流体性质下的堆积地貌形态。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后尼续滑坡源区坡体结构控制了滑坡解体与破坏...
【文章来源】: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0,52(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诱发的高速远程滑坡过程中土结构破坏和土粒子破碎引起的两种不同的液化机理[J]. 汪发武.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1)
[2]大光包滑坡层间错动带液化特性及滑坡启动成因探讨[J]. 裴向军,朱凌,崔圣华,张晓超,梁玉飞,高会会,张子东. 岩土力学. 2019(03)
[3]基于环剪试验的汶川地震大型滑坡启动机理探索[J]. 崔圣华,裴向军,王功辉,黄润秋.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2)
[4]青藏高原东缘理塘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J]. 郭长宝,杜宇本,佟元清,张永双,张广泽,张敏,任三绍. 地质通报. 2016(08)
[5]复杂三维地形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特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 王玉峰,许强,程谦恭,李艳,张金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9)
[6]藏南安岗地堑的史前大地震遗迹、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吴中海,叶培盛,王成敏,张克旗,赵华,郑勇刚,尹金辉,李虎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10)
[7]大光包滑坡岩体碎裂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 裴向军,黄润秋,崔圣华,杜野,张伟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1)
[8]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模型试验研究[J]. 王玉峰,程谦恭,张柯宏,仲昱全,罗忠旭. 岩土力学. 2014(10)
[9]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动力学分析[J]. 朱圻,程谦恭,王玉峰,车琪,侯文学,李炜. 岩土力学. 2014(10)
[10]汶川地震大光包滑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J]. 殷跃平,王猛,李滨,冯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10)
博士论文
[1]藏南亚东—谷露裂谷中—南段晚新生代正断层作用[D]. 哈广浩.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
本文编号:3282054
【文章来源】: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0,52(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诱发的高速远程滑坡过程中土结构破坏和土粒子破碎引起的两种不同的液化机理[J]. 汪发武.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1)
[2]大光包滑坡层间错动带液化特性及滑坡启动成因探讨[J]. 裴向军,朱凌,崔圣华,张晓超,梁玉飞,高会会,张子东. 岩土力学. 2019(03)
[3]基于环剪试验的汶川地震大型滑坡启动机理探索[J]. 崔圣华,裴向军,王功辉,黄润秋.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2)
[4]青藏高原东缘理塘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J]. 郭长宝,杜宇本,佟元清,张永双,张广泽,张敏,任三绍. 地质通报. 2016(08)
[5]复杂三维地形条件下滑坡–碎屑流运动与堆积特征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 王玉峰,许强,程谦恭,李艳,张金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9)
[6]藏南安岗地堑的史前大地震遗迹、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吴中海,叶培盛,王成敏,张克旗,赵华,郑勇刚,尹金辉,李虎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5(10)
[7]大光包滑坡岩体碎裂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 裴向军,黄润秋,崔圣华,杜野,张伟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1)
[8]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模型试验研究[J]. 王玉峰,程谦恭,张柯宏,仲昱全,罗忠旭. 岩土力学. 2014(10)
[9]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动力学分析[J]. 朱圻,程谦恭,王玉峰,车琪,侯文学,李炜. 岩土力学. 2014(10)
[10]汶川地震大光包滑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J]. 殷跃平,王猛,李滨,冯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10)
博士论文
[1]藏南亚东—谷露裂谷中—南段晚新生代正断层作用[D]. 哈广浩.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9
本文编号:3282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28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