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减压膜蒸馏除湿溶液再生过程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1:15
  用LiCl溶液作为除湿溶液进行减压膜蒸馏(VMD)溶液再生实验。研究了溶液温度、浓度,纤维膜的长度、数量对膜通量、传质系数、截留率和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温度对VMD的再生性能有很大影响,再生能力从0.1%升高到0.8%~1.2%,水通量、传质系数也随再生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再生能力下,30%LiCl溶液的再生温度比20%LiCl溶液高约7℃。为了提高高浓度溶液的再生效果,可以适当提高再生温度.此外,溶液的水通量和再生能力随着膜数的增加先降低再增加。因此,合理选择数量的纤维膜可以不仅节省材料,还可以提高再生能力.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41(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减压膜蒸馏除湿溶液再生过程实验研究


图1?VMD溶液再生实验图??Fig.?1?Experimental?diagram?of?VMD?liquid?regeneration??

水通量,实验值


oiseuille流动的权重系数。??(r?+?A)??由于VMD工艺中存在浓度极化和温度极化,主??体温度不能用来代替薄膜表面温度,也不能用主体??的饱和蒸气压代替薄膜表面的饱和蒸气压。为了验??证公式,本文使用纯水进行VMD实验。在使用纯水??的VMD过程中,不用考虑浓差极化。在实验过程中,??搅拌器用于快速搅拌以降低膜表面的温度极化。因??此,在该过程中不考虑浓度极化和温度极化。VMD??实验在4根型号1和型号2的膜上进行.通过真空??泵将真空压力维持在4.7?kPa。从图2中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不同类型膜下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最??大误差小于15%。这表明公式可以应用于VMD膜??通量计算,并获得准确的结果。??(6)??S?pc是馏出物??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机理模型,如Knud-??sen流动模型和黏性流动模型,但它们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根据真空膜蒸馏的特点,一些研究??人员将上述两种模型结合起来,得到不同范围的膜??通量公式。??VMD再生期间膜中气体的扩散机制由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A和膜孔的大小决定。平均自由程??可以通过公式计算??(7)??当孔半径r<0.05A时,与分子-分子碰撞相比,分??子-孔壁碰撞占主导地位,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为Knudsen扩散[10]。??J??2?(?SM??er??3?V?^cRT?J?Sr??(Pfm?-?Pp)??(8)??其中,r是膜的孔隙曲折度。??当?0.05A?<?r?<?50A?时,Knudsen?扩散和??Poiseuille流动均对传质过程有贡献??[2??(8M\??^?er?1?er2??

再生性,结论,截留率


??0.0??55?60?65?70?75?80?85?90??tJ°C??(b)截留率与再生能力??图4膜长度对再生性能的影响??Fig.?4?Effect?of?membrane?length?on?regeneration??performance??当溶液浓度为30%时,通过使用型号2膜比较??在55?85°C温度下4,?6和10纤维膜的水通量和再??生能力。当膜数从4增加到10时,其他参数保持不??变。VMD再生过程的通量,传质系数,截留率和再??生能力的结果如图5(a)所示。在相同的再生温度下,??如果温度为75°C,?4,?6和10纤维膜的水通量分别??为2.21、1.3和1.48?kg.m_2.h_1。可以看出,当纤维??膜的数量为4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通过膜的水分??最多。当膜的数量从4增加到10时,水通量先减小??然后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当膜的数量最小时,纤维??膜不会彼此独立地影响,并且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允许更多的水分通过膜。当纤维膜的数量增加时,膜??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水通董??〇??0.0??55?60?65?70?75?80?85?90??tj°c??(b)截留率与再生能力??图5膜数对再生性能的影响??Fig.?5?Effect?of?membrane?number?on?regeneration??performance??3结论??本文针对LDACs提出了?VMD溶液再生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用LiCl溶液进行VMD??溶液再生实验。研究了溶液温度、浓度,膜长度、数??量对膜通量、传质系数、截留率和再生能力的影响。??具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用于除湿溶液的新型太阳能耦合再生系统[J]. 程清,张小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2]减压膜蒸馏传热传质过程[J]. 刘捷,武春瑞,吕晓龙.  化工学报. 2011(04)
[3]绝热型和内热型再生过程热性能对比[J]. 殷勇高,李士强,张小松.  化工学报. 2010(S2)
[4]浓盐溶液的膜蒸馏机理研究[J]. 贠延滨,刘丽英,马润宇,FaneAG.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28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28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