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岩溶地面塌陷历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31 01:25
文章总结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内岩溶塌陷的发生发展历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最新的野外调查统计结果,对影响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探明了岩溶塌陷的发育条件及诱发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岩溶发育较强、断裂带附近、土层厚度小于30 m的区域;发生塌陷区域的土层结构以二元结构为主,其次是多元结构;塌陷大多发生在汛期,尤其是在大型降雨之后;(2)强烈的地下水开采活动引发的岩溶水大幅度波动是塌陷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且岩溶地下水位在基岩面附近波动时最易引发塌陷;外界对土体的扰动也对塌陷有一定的影响,泰安城区旧镇铁路交汇处的塌陷与列车行车震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综合分析以往岩溶塌陷的研究方向和程度,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为塌陷过程演化监测与模拟、塌陷预警预报方法探索及数据库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岩溶. 2020,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泰安市城区岩溶塌陷区分布图(吴亚楠,2017)
研究区已发生的岩溶塌陷大多都处在断裂及其影响带和褶皱发育区。泰安城区訾家灌庄塌陷区位于岱道庵断裂西侧,泰安旧县水源地塌陷区的塌陷点多位于岱道庵断裂两侧,呈条带状分布(图1)。由图2可知,随着与断层带距离的增大,岩溶塌陷数量逐渐减少,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由于断裂带及其影响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剧烈,导致溶孔(溶洞)发育,地下水对灰岩顶板覆盖层的破坏作用及携带颗粒物的作用均较强,因此该区域较易发生岩溶塌陷。2.2 覆盖层特征
研究区的岩溶塌陷大部分发生在土层较薄的地区,特别是土层厚度小于20 m的地段(图3),该地段塌陷发生数量占总塌陷数量的81%,而土层厚度大于30 m的地段未见有塌陷发生的记录(其他类似塌陷区同样未见)。其原因应为土层厚度小,使土洞扩展到地表的进程缩短,塌陷易于发生。若土层厚度大,从土洞形成到波及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在塌陷未波及地表之前,洞内应力就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土洞不再向上部扩展形成塌陷坑。2.2.2 土层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J]. 吴亚楠,周绍智,王延岭,焦玉国,陈伟清,程凤,赵志伟. 山东国土资源. 2018(12)
[2]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研究进展与展望[J]. 罗小杰,沈建. 中国岩溶. 2018(01)
[3]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分析[J]. 吴亚楠. 中国岩溶. 2017(01)
[4]山东省泰莱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分析[J]. 王延岭. 中国岩溶. 2016(01)
[5]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模型研究——以泰安市东羊娄岩溶塌陷为例[J]. 王滨,李治广,董昕,陈立.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4)
[6]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综述[J]. 张丽芬,曾夏生,姚运生,廖武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03)
[7]水位波动诱发岩溶塌陷的概率分析[J]. 蒙彦,殷坤龙,雷明堂. 中国岩溶. 2006(03)
[8]山东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前兆及其预测预报[J]. 高宗军,张富中,鲁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12489
【文章来源】:中国岩溶. 2020,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泰安市城区岩溶塌陷区分布图(吴亚楠,2017)
研究区已发生的岩溶塌陷大多都处在断裂及其影响带和褶皱发育区。泰安城区訾家灌庄塌陷区位于岱道庵断裂西侧,泰安旧县水源地塌陷区的塌陷点多位于岱道庵断裂两侧,呈条带状分布(图1)。由图2可知,随着与断层带距离的增大,岩溶塌陷数量逐渐减少,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由于断裂带及其影响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剧烈,导致溶孔(溶洞)发育,地下水对灰岩顶板覆盖层的破坏作用及携带颗粒物的作用均较强,因此该区域较易发生岩溶塌陷。2.2 覆盖层特征
研究区的岩溶塌陷大部分发生在土层较薄的地区,特别是土层厚度小于20 m的地段(图3),该地段塌陷发生数量占总塌陷数量的81%,而土层厚度大于30 m的地段未见有塌陷发生的记录(其他类似塌陷区同样未见)。其原因应为土层厚度小,使土洞扩展到地表的进程缩短,塌陷易于发生。若土层厚度大,从土洞形成到波及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在塌陷未波及地表之前,洞内应力就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土洞不再向上部扩展形成塌陷坑。2.2.2 土层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J]. 吴亚楠,周绍智,王延岭,焦玉国,陈伟清,程凤,赵志伟. 山东国土资源. 2018(12)
[2]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研究进展与展望[J]. 罗小杰,沈建. 中国岩溶. 2018(01)
[3]泰安市城区—旧县水源地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分析[J]. 吴亚楠. 中国岩溶. 2017(01)
[4]山东省泰莱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分析[J]. 王延岭. 中国岩溶. 2016(01)
[5]岩溶塌陷的致塌力学模型研究——以泰安市东羊娄岩溶塌陷为例[J]. 王滨,李治广,董昕,陈立.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4)
[6]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综述[J]. 张丽芬,曾夏生,姚运生,廖武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03)
[7]水位波动诱发岩溶塌陷的概率分析[J]. 蒙彦,殷坤龙,雷明堂. 中国岩溶. 2006(03)
[8]山东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前兆及其预测预报[J]. 高宗军,张富中,鲁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12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312489.html